鄧憲江
摘要:對于數學這個學科來說,其本身就是一門思維性極強的學科,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他們可以在新型的數學教學課堂上學習數學知識。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一些方法策略,以此來促進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改革。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新的姿態、新的追求才是我們存在的價值體現。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創新教育如一泓清泉浸潤著每個教育者的心靈,它開啟了教育的新征程,指引著我們走向更加寬廣的教育之路。小學數學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和探索性的學科特點,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大有裨益。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更新觀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創新理念為指引,實施啟發式教學,在創新教學方法上力求突破自我、提升自我,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陣地,讓學生在這片屬于自己的領地中盡情唱響童年美好的樂章。
一、創設學習情境
我們的課堂教學形式單調,內容陳舊,知識面窄,嚴重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全面認識,難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創造欲。新課標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認知心理學關于學習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學習主動性的本質是認識主體的主動建構。只有當認識主體意識到是其自身在影響和決定學習成敗的時候,生動建構才有可能實現。從認識論意義上看,知識總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動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將認識主體置于飽含吸引力和內驅力的問題情境中學習,才能促進認識主體的主動發展。
例如:一年級教學“圖畫應用題”時,我通過問題創設寬松的情景:“同學們喜歡小鳥嗎?”(喜歡)請看:“教室里有沒有小鳥呢?”(學生有點失望地說:沒有)我把握時機地說:“教室里沒有小鳥,沒關系,老師把小鳥畫下來,讓同學們欣賞欣賞。”這時學生的興趣立刻來了,都焦急地等待著“小鳥”的出現,緊接著我把畫有“在樹上有6只小鳥”的圖和“又飛來3只小鳥”的圖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欣賞。在他們心情愉悅之際,我因勢利導地引導他們觀察圖畫,并用三句話表示這幅圖畫的意思。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意見。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二、運用合作教學
現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已經廣泛地應用到了教學中,它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還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從而提高自己對于知識的認知水平。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營造合作機會,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備課時,教師必須在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哪些問題應由學生自己解決,哪些問題應通過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做到了然于胸,并讓學生明確小組合作的目的以及各自在小組合作中擔任的角色,需要完成什么任務,形成合作機制,確保合作學習有序進行。
如在《平均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設想自己的職業需求,如果有兩個公司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學生立即有了參與課堂的熱情,教師出示兩個公司的人員工資表格,讓小組間合作去計算平均工資,看哪個小組算得最準確、最快,優勝者獲得獎勵。實踐證明,合作學習中才有思維的發展,個性和共性的融合才能取得質的飛躍。
三、注重動手操作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一理念,就是要求我們教學要為學生營造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空間。現代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始于動作,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獲取感性知識,為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提供支柱,從而幫助他們理解新知。動手操作,使學生身體力行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又能從多方面、多角度地觀察事物。所以,在教學中,根據兒童年齡特征和思維特點,依據教材內容盡量創造學生動手的機會。例如,在教三角形的認識時,設計一系列幾何圖形,如長方形、正方形、四邊形、菱形、三角形等,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辨別什么是三角形,什么不是三角形,通過說為什么,把生活常識提煉為數學定義,從而得出三角形的概念,讓學生動手拉動四邊形和三角形,在手感的比較中初步獲得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認識,再通過修椅子的活動予以證實其作用,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可以調動起來,學生的聰明才智與學習興趣必將得到充分的發揮、鍛煉和提高。
四、巧設開放習題
教師要善于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合理、恰當、巧妙、靈活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練習。開放性習題有利于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其解題過程多樣化,結果不唯一,學生就必須利用已有的學習經驗,從不同的角度、變換著思維對問題作全面的分析、正確的判斷。從多方面尋找可能的答案,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例如,學習百分數的意義,學生已掌握了基礎知識后,出幾道練習:
(1)只要同學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這個單元考試及格率一定能達到()%。
(2)學校綠化面積占校園總面積的()%。
(3)通過開展節約用水活動后,我校學生用水量從原來占學校用水量的()%降到()%。
(4)聯系生活實際,用今天學習的百分數說一句話。
這樣不僅使學生對百分數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又如,在數學活動課時,筆者出一道思考題:從1,2,3,4,5,6,7,8,9中任意選出四個數字,再配上+,一,×,÷或括號,組成結果是24的算式,比一比,看誰列的算式多?學生興趣盎然地動手做起來,并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方法,最多的做了50多種。
開放性習題的解題過程是靈活的,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尊重學生個性,他們自主思考、自由發揮,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又可以了解每名學生的發展水平。在訓練學生的數學技能時,還能訓練學生的思維。
總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發展的總趨勢。教師要努力地不斷提高自己,不斷吸收新知識,更新教育觀念,研究新問題,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優化數學教學。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促進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