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登耀
摘 要:當前哈爾濱市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高新技術研究與應用已成為哈爾濱市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因此,如何促進哈爾濱市企業科技創新成為重要課題。本文分析哈爾濱市企業科技創新的現狀,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據此提出有針對性建議,對推動哈爾濱市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科技創新 問題 建議
2017年是哈爾濱市“十三五”規劃的深化之年,哈爾濱市處于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增長方式由外延型向內涵型轉變。在此背景下,技術進步、產品換代對企業發展愈發重要,企業科技創新愈發重要。
一、哈爾濱市企業科技創新的現狀
(一)企業科技創新經費投入逐年增加
隨著哈爾濱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哈爾濱市政府加大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各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也加大創新經費投入。近年來,哈爾濱市企業科技創新經費呈逐年上漲態勢,政府補貼資金、企業創新資金與金融機構貸款總額不斷增長。這表明,哈爾濱市經濟體制改革和經費資金投入取得了明顯效果,企業創新活動資金已經成為哈爾濱市企業科技創新資金的主要來源。
(二)企業科技創新項目取得良好成效
哈爾濱市政府確定“科技興城”發展戰略,集聚優質科技資源,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使創新在哈爾濱市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程中發揮帶動效應。這表明,哈爾濱市企業創新項目成效顯著,企業創新項目組織、實施、研發、成果轉化流程、機制趨于完善,正在逐步實現哈爾濱市企業自主創新的戰略高地。
(三)企業科技創新示范工作穩步推進
哈爾濱市推進企業科技創新示范工作,大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鼓勵大眾興業和創業,對新辦經認定的創業載體的創業者,給予補貼用于支付創業載體相關費用。支持企業建立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推進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創建市、區縣(市)企業公共服務網絡平臺。哈爾濱市政府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等方式給予服務補貼,為企業提供融資上市、市場開拓、知識產權、法律維權等公共服務。哈爾濱市企業創新示范工作,有效推動了企業科技創新的動力,促進了企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戰略重構。
二、哈爾濱市企業科技創新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科技創新管理體制機制仍需完善
創新是企業多種競爭力綜合助推的結果。在多種競爭力中,企業管理競爭力較為重要。企業管理與企業科技創新相輔相成,良好的企業管理是企業科技創新的基礎和前提。哈爾濱市作為老工業區,很多企業具有悠久的歷史,在經營戰略、組織管理、管理經驗等方面不斷進行創新與變革,取得了可喜發展。但很多企業,尤其是老牌國有企業,因歷史遺留問題、人員多、負擔重等原因,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尚未建立或未完全發揮效用,現有管理體制機制與企業科技創新的關系仍未理順。有的企業存在組織機構臃腫、管理層級偏多;有的企業領導者管理思想陳舊、缺乏對企業發展的戰略眼光和理性思考;有的企業創新成果轉化不暢,創新應用與深化有待加強。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予以重視,并通過提升管理、加強素質培養予以解決。
(二)企業科技創新經費投入仍需加強
在企業科技創新中,經費投入處于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地位,是衡量企業創新發展的基本指標。經費投入不僅反映了一個企業的規模與實力,也體現了政府、社會對企業科技創新的支持程度。近年來,哈爾濱市政府非常重視企業科技創新,不僅進行政策傾斜,還逐年加大創新經費投入力度。然而,面對創新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僅僅依靠政府的政策和經費作用有限。目前,哈爾濱市企業對科技創新的經費投入較少,很多企業經費投入尚不到每年凈利潤的百分之一,造成很多有市場前景的項目因缺少配套資金而難以啟動。同時,哈爾濱市部分企業缺乏對基礎研究和新領域探索的資金支出,一些企業領導人認為基礎研究無法短期為企業創造利潤,這就造成企業長遠發展動力不足,企業核心競爭力無法持續。
(三)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尚有差距
企業科技創新能否轉化成現實生產力,是衡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而轉化的關鍵在于產業化。與科技創新轉化能力較強的美國、日本、德國、法國、韓國相比較,我國企業科技創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創造利潤的能力較低,產業化的程度仍需進一步加強。哈爾濱市企業科技創新也存在上述問題。與我國一線城市相比,哈爾濱市企業創新產業化程度仍有差距,科技創新與利潤創造的關聯性有待進一步加強,企業發明專利的授權量也存在較大的差距。同時,哈爾濱市企業研發成果轉化率偏低。企業的大部分創新成果僅停留在試驗階段,沒有規模化生產后投入市場,不能為企業創造利潤。特別是高新領域,哈爾濱市企業創新成果轉化與一線城市相比,差距更為明顯。企業科技創新對區域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不明顯,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待進一步提升。
三、促進哈爾濱市企業科技創新的建議
(一)引導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
哈爾濱市各級政府要鼓勵企業加大核心技術、基礎研究投入,加強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與培養。繼續完善研究經費補貼制度,引導企業按照發展戰略和市場需求提前謀劃各類創新項目。繼續推進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對創新的激勵作用,細化針對不同領域經費投入的考核標準。哈爾濱市各部門應加強部門協調,統籌資源配置。加強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對國企科技創新的資金支出;產業項目審批部門應簡化對企業創新項目審批流程,縮短創新項目市場化收益周期;管理部門組織力量,健全創新項目目錄與指南的編制,明確產業化目標與激勵政策,引導有能力、有條件的大型企業牽頭組織重大創新項目研發;各相關部門加大對企業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的投入。企業要按照國家法律、黑龍江省相關法規的要求,繼續加強創新發展驅動力。加強企業品牌建設,提高創新能力。
(二)加強企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
創新戰略聯盟,是指創新企業與高新技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科研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有效統籌資源,加強科技創新戰略協調,組建創新戰略聯盟,最終達到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學習、研究、生產、應用的全流程創新模式。在承擔重大產業技術研究創新項目時,戰略聯盟應該以企業為主導,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科研機構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利用各創新戰略聯盟成員單位的優勢,積極建設重點實驗室。編制產業技術規劃路線圖,深化創新標準與預期目標,加強平臺建設,實現技術研發、專利共享、成果共用和轉化推廣。
(三)支持企業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
以哈爾濱市轉型升級產業需求為根本,以科技創新部署為導向,培養哈爾濱市戰略新興產業集群。通過實施哈爾濱市創新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哈爾濱市重大創新成果轉化項目等途徑,切實推進“四新一高”(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模式和高端裝備)等方面的集成應用。通過多種政策引導、鼓勵社會資本投入,依托多種產業孵化模式,運用高新技術等多種知識手段,組織實施用戶示范工程,促進企業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達到強化技術轉移、完善產業化服務體系、吸引高新企業在哈爾濱市設立研發機構,集聚高端人才的目的。依據目前的現狀,產業孵化模式更加多樣化,包括但不限于: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農業科技園區、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示范區、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
(四)加強技術改造資金投入
按照“三個繼續”的總體思路與實施路徑,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一是繼續提高針對中小企業重要技術創新領域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例如:新興產業創新計劃、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計劃。二是繼續引導中小企業創新創業,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采用多種方式,支持高新企業尤其是科技創新型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研究融資,為中小型科技企業、微型創新企業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氛圍,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依據目前現狀,較為常用的方式有集合信托、科技保險、買方賣方信貸、知識產權、融資租賃、股權質押貸款、科技小額貸款、企業債券等。
參考文獻:
[1]哈爾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2017年哈爾濱市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