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下,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許多企業為追求規模經濟、分散經營分險,發揮企業集團的整體優勢,提高本企業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從而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通過并購、重組等手段形成了大型企業集團。我國在重要能源領域均成立了大型國有企業集團,這些國有大型企業集團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同時,這些企業集團為了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集團總體戰略目標,也會下設許多子分公司。本文針對國有企業集團及其所轄的子分公司的利潤分配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主要論述了企業集團公司在進行利潤分配時,首先應遵循的原則,其次就是在分配原則的框架下,仍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分配。最后,在對公司經營者、職工的薪酬分配方面提出一些實際的建議。
關鍵詞:國有企業 集團公司 母公司 子公司 利潤分配
企業集團的含義可描述為:是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成員企業為達到共同的目標或利益,自愿制定并接受集團章程的約束,以實現與企業集團的共同發展,是企業法人的聯合體,但企業集團本身不具有法人資格。其中,若企業集團屬于從屬型企業集團,為主體地位的公司被稱為企業集團的母公司,其余成員企業為子公司或契約、合作企業。子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要受到母公司相關制度的約束。國有企業集團是企業集團的一個特殊代表,它是國家直接授權經營管理國有資產的企業集團。因此,在研究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利潤分配問題時,也要考慮到國有企業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本文擬根據有關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對此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利潤分配原則
國有企業集團公司的利潤是國家、企業管理者和使用者通過一系列生產經營活動,共同創造出的財務成果。因此,國有企業集團公司的利潤分配必須保證這三者各自的經濟利益。在分配時,各方分配比例的大小,應與其企業集團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作用大小直接相關。然而,國有資產生產經營活動較為復雜,各方在此過程中的作用大小無法準確計量,所以無法根據其作用的大小準確計算出利潤分配比例,這必然造成國家與企業集團之間、企業集團內部成員企業間、企業和職工之間的矛盾。為避免矛盾激化,阻礙到國有企業集團健康發展,要合理的處理好這些矛盾,所以在對國有企業集團利潤進行分配時,首要任務是制定利潤分配的基本原則。
1.國家利益優先原則。國有企業集團公司是依靠國有資產進行生產經營的,離開了國家和國家提供的資產及良好的市場環境時,國有資產經營就無法取得現在的成績。因此,國有企業集團進行利潤分配時首先要做的是,依法繳納各項稅款,以保證國家利益不受到損害,從而保證國有企業能通過稅收,更好的擔負起社會責任。
2.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在進行利潤分配是必須利于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保證企業能夠長遠發展。從長遠來看,若想各方利益能得到滿足,只有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因此,進行稅后利潤分配時,必須正確處理好企業發展與職工利益間的關系,即積累與消費間的關系。通過分析可以得出,若積累的比例太大,職工目前利益不能得到滿足,工作積極性受到傷害,最終將影響企業健康發展,從而間接影響到長期利益;反之,若消費比例過大,雖然職工目前利益能夠得到及時滿足,但用于企業擴大生產、抵御市場競爭和抗風險的能力都被削弱,長此以往,職工利益雖在短期內得到了實惠,但實際上,企業無法更好的發展,仍將損害的是他們的長遠利益。因此,合理分配積累與消費比例,促進企業健康長遠發展,才能使各方利益得到滿足。
3.國有控股公司稅后利潤的分配權由母公司擁有。企業集團各成員企業在依法繳納各項稅款后,其稅后利潤由母公司按照企業集團發展的戰略規劃、經營理念,統一進行分配,企業集團資金可由零化整,不僅會提升整個集團的資金實力,提升集團整體的授信水平,使成員企業能在企業集團的保護下,在授信水平、投資引資、擴大生產經營發面,也上升到更高的層次,更好提高企業競爭實力,而且會使企業集團更容易對所轄的子分公司進行調控和指導,形成資源統一調控,這樣形成良性循環,可以使企業集團及其成員企業均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此外,集團母公司統一調配企業資源,用利潤分配的方式在集團下屬企業之間調配資金,不僅會提高集團資金利用的效率,而且還會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
4.應考慮提高各子公司經營者及職工的工作熱情。一個企業經營的好壞,與其經營者與職工的工作熱情具有密切關系。工作熱情較高、較主動的經營者會結合集團整體發展戰略規劃,努力創造機會,認真考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反之,若經營者因為自身利益未能得到滿足,喪失了工作熱情,只安于現狀,無所作為,更甚者采用違法手段來謀取個人利益。對所有企業而言,一切決定的最終執行人就是職工,執行效果的好壞甚至會影響一項決策最終目標的實現。因此,職工的工作熱情也影響著企業的發展。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中,企業能否確定出明確合理的獎罰機制,極大的影響著經營者和職工的工作熱情,也決定著企業能否健康穩定發展。
二、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利潤分配應遵循的利潤分配程序
任何一種實踐活動都必須遵循一定的程序,利潤分配是一項復雜經濟活動,對于國有企業集團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在確立了國有企業集團利潤分配原則后,在具體利潤分配實施過程中,利潤分配活動仍需要遵循一定程序,以保證利潤分配活動的順利進行。
根據國家財政制度的相關規定,除國家有特殊規定外,企業利潤的分配應按如下順序進行分配:
1.彌補企業以前年度的年度虧損?!镀髽I財務法則》規定,企業發生的年度虧損,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稅前利潤等彌補,下一年利潤不足以彌補的,可以在5年內延續彌補。5年內不足彌補的,可以用企業的稅后利潤等彌補;2.繳納企業所得稅;3.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4.提取任意盈余公積;5.向投資者分配利潤。
三、對國有控股子公司經營者及職工的分配建議
1.對于國有控股子公司經營者的分配。國有控股子公司董事長和董事的工資實行年薪制,他們是由母公司委派。因此,其工資和福利待遇應視其為母公司成員而定,對于獎金和其他獎勵,母公司應制定相關的績效考核制度。在每年末,母公司可根據其在職期間所在子公司的發展前景、收益水平,來確定獎金發放比例。
2.對于職工的分配。國有控股子公司職工工資應實行崗位效益工資制,堅持員工工資水平與本公司效益緊密掛鉤的原則。公司效益好,職工工資的崗檔級整體上調。在此基礎上,公司還應對所有崗位的難度、價制度、貢獻度進行測評。根據測評結果,難度、價制度、貢獻度越高,崗檔級也就越高,對應的崗薪自然就高。這樣根據不同崗位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崗檔級,以崗定薪,崗變薪變,保證不同崗位均能有合理崗薪。但是,母公司仍需控制子公司員工的工資總額,數額的高低由子公司的經濟效益及企業集團目前的整體標準來確定。
四、結論
對于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利潤分配問題,一直與能否提高國有企業的經營者及職工的積極性,能否保持國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能否做好優化資源配置等密切關聯,最終關系到國有企業能否實現其基本宗旨,即完成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的目的。因此,在對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利潤進行分配時,必須嚴格遵循利潤分配的原則,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依法繳納所得稅后,再對稅后利潤進行二次分配。只有嚴格遵守原則,按照規范程序對利潤進行分配,才能更好的協調各方利益主體的收益,發揮出國有資產運營的最佳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趙平.徐志強.國有全資子公司經營收益分配問題初探[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06-30.
[2]史耀武.王存清.規范國家與國有企業利潤分配關系的認識[J].財政.1994年,第3期.
[3]蔡立新.曹瑞兆.我國中央企業利潤分配政策研究商業會計[J].商業會計,2011,31:7-9.
[4]張春敏.劉文紀.從國有企業的性質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前沿[J].前言,2007,12: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