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鵬
摘要:責任感在學生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學生人格社會性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責任感不僅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響著學生的智力開發與其他方面的發展,而且其本身就是學生健全人格的基礎,良好個性品質的有機組成。中職輔導員在工作中應當重視學生責任感的培養,為祖國培養出優秀的接班人。
關鍵詞:輔導員;責任感;培養;教育
一、大學生存在的問題
當今的大學生,他們缺乏實干精神,重視自我需求,自我發展,卻極少關心社會,關心他人。究其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現狀,歸納起來主要有:
1.自我意識濃,個人責任淡
一些學生平時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不管他人,只求權利,不盡義務,把個人得失看得過重。不少學生贊同“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又有不少的學生認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天經地義”。
2.混淆個人責任與社會責任
現代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溺愛造成他們對他人社會缺乏責任意識,擺不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人為好心不得好報。他們不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對人對事都比較冷淡,自私自利。當二者發生沖突時,更多的強調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拋棄社會責任,表現出個人責任和社會責任的嚴重錯位。
針對這種現實情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健康的心理疏導,培養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輔導員不可推卸的責任。
二、培養大學生責任感的措施
1.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
榜樣可以是名人,通過班會或其他與學生交流的機會,講述名人的事跡。例如: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這樣憂國憂民的卓越領導人,董存瑞、黃繼光等這樣杰出的戰士……,他們之所以做出了突出貢獻,贏得了歷史和人民的尊敬,無不源于深沉的自覺的責任感。這些形象鮮明感人,事例生動具體,能給學生以情感的沖擊和震撼,從而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取的良好的教育效果。榜樣還可以是班級中積極向上的學生,可以將這些學生發展成班級的班干部隊伍,起到表率的作用。一方面能在班上形成良好的影響,對學生產生一種正確的引導。榜樣還可以是老師自己,工作上以身作則,是最有說服力的教育方法。運用“榜樣”對學生進行責任感的培養時,不能光靠口號或抽象的結論,應該為他們樹立起形象、生動的榜樣。
2.發揮教師的垂范作用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感到要使思想教育切實有效,教師除了言教以外,還必須重視身教,在平時的工作中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凡是要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學生做的,自己首先禁止。如:按時到是輔導員向每個學生提出的最起碼的要求,每逢陰雨雪天,少數學生就難以做到。針對如此情況,作為輔導員的我,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陰雨風雪,我總是提前10分鐘站在教室門口。輔導員提前到校,學生從老師的行動中受到了鼓舞,有了不可遲到的趨動力,久而久之我們整個班集體幾乎沒有一個人遲到。
3.發揮奮斗目標的激勵作用
我們班級的奮斗目標是“從我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爭當優秀班集體”,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愛集體的責任心。在做事情時,我班的同學應該努力去做,做后每人要反思“我盡力了嗎?我努力了嗎?”作為集體的一份子,要為集體爭光,集體的榮譽就是個人的榮譽。通過平時學習生活的表現,給予相應的獎勵標志,獲得對應的獎勵榮譽,每月和期末的各項評選工作落在實處。班級管理的最終目的是;同層次學生的素質全方面發展,讓每個學生尋求實現自我目標。應該說,高目標激發了學生的責任感。
4.善于在集體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責任意識的培養是與班級、學校、社會緊密關聯在一起,生活是培養社會責任感的最佳課堂,設計形式多樣的集體生活,讓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去體驗,感受責任意識。集體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置身于廣闊的大之中,激發熱情,喚起為集體、為班級、為社會、為國家的廣博責任意識,使學生的集體活動成為有責任感的活動,使責任感的教育成為活生生的生活教育。
5.落實職責,培養學生的責任感
班級管理中,我重點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從而養成關心他人、熱愛集體的優秀品質。創造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及其它各項活動,我校實行的“勞動實踐周”制度,就是培養學生責任感的有力舉措。在班級管理中,我也相應的實行“值日班長輪換制”,改單邊管理為多邊管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組織者的教育原則,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主人翁意識和自治自理能力。通過工作實踐證明:把管理班級的“大權”放給更多的同學后,不但使整個班級更具凝聚力,而且大大增強了個同學的責任意識,做集體的主人。
對學生進行責任感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必須立足于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獨立人格,保持足夠的自由空間。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獨立思考、判斷、選擇,讓學生勇于且樂于承擔責任,使之成長為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責任心的新時代青年。
總之,一個從小受到良好責任教育并有責任意識的人,比沒有責任意識的人成長要快些,而且長大后在人生道路上也比較容易有所作為。因此,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必須從“責任”二字做起。對學生進行責任意識和責任感的教育就是讓學生學會對自己負責,家庭負責,對他人負責,從而對社會負責。學生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都是在其成長過程中、在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中學習到的。
給人責任,也就是給了信任和真誠;有了責任,也就成就了尊嚴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