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惠煜
摘要:當前互聯網發展迅速,我們已步入了“互聯網+”的時代。因此,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要抓住互聯網發展的機會,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學習一些優秀新理念,在旅游人才的培養方面能以更有效的模式進行教育教學。
關鍵詞:旅游管理;旅游人才;信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互聯網的應用越來越廣,逐漸的出現了“互聯網+”的提法。“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也包括了我們的教育業。國務院于2015年印發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了如何將“互聯網+”得順利的實施下去,如何把互聯網的創新型成果運用到各個傳統領域之中,并達到深度融合的地步,從而進一步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當然,這里的“互聯網+”并不是“互聯網”和“各個傳統行業”的簡單相加,而是要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加上高度互聯的現代通信技術,為各個傳統行業注入新的活力,使傳統行業再次迎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這是科技型、知識型社會發展中的一次重要轉型,是傳統行業數字化的必經之路,也是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中,其優秀成果得到實際應用的具體表現。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旅游管理教學中對人才的培養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面臨了新的挑戰,這對旅游管理教學來講是極具現實意義的。
一、常規培養模式
首先,學校教育教學的培養模式是旅游管理專業中旅游人才培養的普遍模式。其由于發展時間較長,相關的理論知識、教學方式方法都趨于成熟,因此也是被各大院校廣泛采用的一種模式。這種教育教學模式主要依靠學校對學生進行自主培養,有利有弊。這種教育模式有利于教師向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使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較強的理論知識,為學生日后的實踐操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但同時,這種教育模式因過分側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所以培養出來的人才未能接受到足夠的實踐培養,使得學生在日后不能快速的在工作崗位上發揮其作用,還需要通過一個適應期,才能融入到工作之中,這無疑為用人單位帶來了一定的困擾。雖然現在各大院校均在積極的為學生尋找實踐的機會,但是相對于學生的實際需求來講,仍是遠遠不夠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種情況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通過同創新的教學理念相結合,得到較大大幅度的改善。
其次,由院校之間進行的聯合培養模式,也是學校教育教學模式的改良模式。雖然這種模式能夠使得校與校之間進行人才交流,使校與校之間的教學資源得到共享,但其本質還是沒有脫離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帶來的教學效果提升還是極為有限的,而且這樣的教學模式還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院校之間的層次不對等,造成的資源交互性較差等問題。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學校之間通過教學理念的相互交流,使其彼此之間的聯合培養變得更為緊密。
最后,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也是在日常旅游管理專業中的旅游人才培養時較為常見的。校企合作模式有效解決了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之間的一個平衡問題。學生在學校能夠對理論知識進行全面深入的學習,在企業能夠充分的將其進行實踐運用,同時還能受到企業工作環境的影響,讓學生在學習階段就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工作崗位。
校企合作模式是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協同配合,這同時也涉及到學校和企業之間如何商定雙方協議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來講,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的現象,部分院校以學校教育培養為主,學生在企業中只是進行一些理論知識的實踐運用和做一些簡單的崗位實習工作等;另外一部分學校則傾向于為企業培養大量的對口人才。
不同地區的旅游服務是有差異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如果在畢業后能進入該企業從事相關的工作,那么就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適應所處的工作崗位,這是一個很好的人才到企業的培養機制,但是這樣在無形之中減弱了學生的選擇彈性,使學生在校期間一切圍繞著未來可能的工作崗位進行學習,使得自身的知識面和選擇面被限制在了。一旦旅游相關的企業人才飽和,學生無法順利進行學習,到就業時,就會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尷尬。這一模式就需要學校對旅游人才、旅游人才的對口企業進行深入細致的多方面考慮和分析。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進一步深化企業和學校之間的理論改革,建立起尊重人才的先進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做到以生為本,同時借助“互聯網+”帶來的高速信息流給旅游人才更多、更全的知識傳授,讓學生能夠具備更強的能力。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創新模式
這種模式下,旅游管理教學中的旅游人才培養不再是需要學校方面單獨完成的一項任務,政府、社會組織和院校共同組成了一種創新的聯合培養模式。由于政府的積極參與,使得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揮,政府的監管職能得到更全面的發揮。其在整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對社會組織和各大院校起到了強力有效的監督作用,促使社會組織和各大院校能夠更積極地履行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義務,同時也使旅游人才從法律層面得到了保護。
在當前科技型、知識型社會的大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充當了重要的角色。政府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了自身職能優勢,將信息資源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控,使得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得以更為明顯的體現,從而使整個教學的實施獲得了更多的有用信息,以此為企業和院校的人才搭建起了互相交流的信息化數據平臺。同時也將企業和院校、學習與就業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良好的處理。
就目前而言,我國旅游管理教學中對旅游人才的培養尚存在諸多不足,對于信息資源的利用還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但是我們只要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持續的抓好對信息的合理利用,充分的掌握好各種資源間的相互聯合,學會使用方便的網絡技術對信息資源進行合理共享,并轉變教學的傳統理念,不斷進步、不斷發展,對細節進行進一步的把握,做到更精、更準的信息利用,一定能將旅游管理教學推向新的高度,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優秀旅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