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娟
摘要:美術欣賞教學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美術素養,培養審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v觀當前的美術教學,美術欣賞已貫穿從小學至大學的審美教學全過程中,我們應根據不同的專業欣賞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職中;美術課;教學;欣賞
一、教師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對教材要有充分的認識
為了增加欣賞內容的趣味性,充實課堂內容,教師不光要備好課,寫好教案,對于搜集到的美術欣賞作品(世界名畫、優秀藝術作品等)一定要先選好題材內容。因為每件美術作品最突出的美點所處部位不同,所以備課、授課的側重也應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點分析須側重于時代背景和歷史故事;有的應側重于藝術家奇特而巧妙的構思;有的應側重于形象的空間組合和畫面構圖;有的應側重于造型那材質的表現力;有的應側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聯想;有的應側重于對整體空間和自然環境的關照;有的應側重于某種造型形式因素的運用。按理說,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師都應引導學生進行欣賞,但授課畢竟是老師的個體勞動,老師可以自己做出決定,對教材作品哪些做重點分析欣賞、哪些點到為止,哪些干脆讓學生讀文欣賞或課后自查資料欣賞,處理教材靈活,具體安排。
但是,無論教材如何變化處理,萬變不離其宗,最重要的是,教師不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亮點,而且能準確抓住作品諸多美點之中一兩個最為突出的美點,以此設計教學。美術欣賞課教學方法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動、構圖均衡穩定、色彩層次豐富……”之類的老套數,學生還有什么興趣可言?如果學生感到索然無味,那么欣賞還有什么意義呢?教師的欣賞教學工作也應當是一個創造,其創造精神應體現在如何引導學生發掘每件作品,獨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質、最感人的美點,并能對其做深刻分析,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發揮創造和想象,逐漸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創造性審美能力。
二、教師的授課方式應該靈活多樣。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
1.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自主學習的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在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身的創造潛能。美術欣賞中,觀賞者在觀賞美術作品時,最初的感受往往是獲得美感的重要基礎。學生更是憑第一印象(直覺)來欣賞美術作品,學生直覺會受到個體知識和經驗的局限,感受到美的成分和質量都很有限,但確實是親眼所見,親身體驗。根據這些,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收集與欣賞內容有關的資料,讓學生有備而“賞”,從而縮短與欣賞內容的距離,產生欣賞的興趣。
上課時,教師出示欣賞作品后,教師不要立即講解,可以讓學生讀畫幾分鐘,也可以以討論的形式,再請他們說說自己對作品的第一印象。然后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如畫面是以什么顏色為主?畫了些什么?顏色是暖色調,還是冷色調?整幅畫感覺是歡快的,還是傷感的?這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感覺,勝于教師的講解。這樣也改變了那種以教師唱獨角戲為師生共同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
2.欣賞與繪畫、工藝結合,從中領悟作品內涵美術欣賞課不應是一味地欣賞,有的時候讓學生進行臨摹作品,從中體味作品的內涵,這樣就打破了欣賞課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局面,更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因此,欣賞教學與工藝、繪畫的教學并不是孤立的,恰恰相反,欣賞教學始終貫穿在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中,他們的關系是互為作用的,學生有了繪畫的實踐,能夠更好地理解與認識藝術作品,而在欣賞藝術作品之后,他們就可以將作品的精華運用到自己的制作中。俗話說:“眼高才能手高?!敝挥凶寣W生了解作品中的優點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指導自己的美術學習活動,從中獲得美的體驗。
例如:在教學民間繪畫和工藝品欣賞時,學生往往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很想動手做一做,這時不妨讓學生照著作品的風格、形象臨摹一下。在欣賞民間泥塑一節時,我首先展示許多學生的優秀泥塑作品,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這時緊接著播放一段泥塑的錄像,講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的知識,最后觀看泥人的制作過程。于是我讓他們學著掛圖上的樣子做一做,最后對自己的作品和圖上的作品進行評價,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因素。能使學生認識到自身作品的優點與不足,給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完成練習的基礎上展示一個發展方向,誘發學生繼續探求美的愿望,為下一課的學習作鋪墊。
3.情景創設,從中品味藝術魅力優秀的藝術作品。在總體形式結構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感情,或思想,或意念,或某種意味等精神內涵,即意蘊美。在審美直覺這種表層的心理活動刺激了欣賞者的感覺后,將不滿足于停留在表面的連鎖反應,這時教師應積極配合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審美經驗,激起他們豐富的想象和情感。教師應利用一切可能,采用電化教育法、語言描述法、設置情景等“不擇手段”而為之,往往事半功倍。中國古代藝術理論尤其強調“虛靜”,主張欣賞藝術時既要虛廓心靈,澡雪精神,又要靜觀默識,凝神體驗。在欣賞時,播放一曲音樂,創設一種藝術氛圍,就能使學生自覺地由日常生活的自然態度轉向審美態度,擺脫實用的功利觀念的和外界的干擾,在濃烈的欣賞氛圍中步入神與物游,洞幽發微的勝境。對于我們教師而言,我們應用心去體驗作品的內涵,引導學生正確地去認識作品,把握創作者的思想意圖。美術欣賞教學發展到今天,總的來說時間不是很長,成功的經驗也并不多,總結經驗,是為了堅持正確的方向,希望同行與專家們都來研究探索中學美術欣賞教學的規律和方法,以達到和諧的教學效果,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素質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