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林
摘要:為了降低失業率,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國實施了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中職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教育體系的必備環節。但是我國當前的中職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本文從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入手,闡述了中職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的關系,并對如何在中職教育中培養職業精神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職業精神;德育
長久以來,語文課程作為中職教育中的基礎文化課程,在適應社會高速發展、培養新型技術型人才等方面發揮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職業學校在培養人才時多以市場需求為標準,因此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往往將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技能學習上,導致語文這類基礎課程不被大部分人重視,甚至出現應付的態度。這種“舍本逐末”的情況愈演愈烈,培養出來的人才也良莠不齊,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在于我們老師以及社會等各方面對教育的理解和認知有所偏差。
一、德育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語文教學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基礎,它通過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讓學生體味其中的人生哲理,領悟作者的思想境界,可以使學生耳濡目染,建立正確的是非觀,逐漸明白善惡、美丑之分。學生明白了什么是正確的做法,什么是錯誤的做法,也就能夠自覺抵制消極腐朽的思想以及一些不文明行為,從而促進自己向真善美靠攏,逐漸培養出樂于助人、積極奉獻的高尚精神,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21世紀的今天,社會飛速發展,各行各業越來越呈現出多元化態勢,社會中的各種誘惑卻時常讓學生迷失了自我。為了適應社會發展,教師們在傳授生存技能的時候,也往往忽視了道德的教育,近些年學生之間相殘的事件屢見不鮮。而語文教學由于它的特殊形式,使其更具有人文性和情感性,教師可以與學生平等對話,通過啟發引導學生,使他們潛移默化的理解語文教學中的道德、理想以及信念等。
二、學生德育培養存在的問題及現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各類院校在校生的數量不斷增加,中職教育更是我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在校生大多數畢業后直接進入社會工作,因此,加強學生德育培養工作,不僅是提高中職在校生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養的需要,也是為了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我國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然而,目前我國很多中職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難以達到企業的要求,很多畢業生責任心不強,沒有吃苦精神和敬業精神。所以,學生們缺少的并不是專業技術和技能,而是作為從業者的道德和職業操守。
三、中職語文教學職業精神的培養方法
中職語文教育本身具有很強的靈魂思想與精神品質,想要實現職業精神觀念在中職語文教育領域的全面滲透,以此弘揚學生們的人文精神,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職業觀,是一個很漫長而艱巨的過程。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傳統語文教學觀念的改革勢在必行,針對中職語文教學本身,從語文教材的編訂、語文教學實施過程和效果的監督以及教學評價這幾個方面進行建立系統的語文教學的基本價值體系。因此,中職語文教學應該堅持為專業服務的教學方針,重點突出專業特色,調動學生的學習驅動力,從而使學生在就職崗位上提高職業道德水平打下良好基礎。
在教學過程中,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促進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師生本就是平等的關系,教師應該多主動了解學生,關心學生,跟學生平等對話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的重視,也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擁有更加積極的學習態度。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以人文本,將德育結合到教學過程中,有助于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和學習氛圍,實現師生共同成長。
其次,要加強閱讀寫作方面的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要多側重把一些經典的段落句子講解清楚,而不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在閱讀中要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對文章的理解能力,注重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而不是死墨守成規地套公式。在學生寫作時,要培養其對生活真實感的體味,藝術源于生活,切不可脫離現實不切實際,漫無邊際信馬由韁的胡編亂造。
四、做好德育工作的建議及措施
德育是綜合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教育而言的。然而,長久以來學校德育工作大都局限在口頭的說教、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的制度以及對學生不良行為和不良意識的處罰上,這樣做實際上剝奪了學生作為受教育主體的地位和權利,限制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阻礙了學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和創新精神的培育。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在他的《道德教育論》中認為德性由紀律精神、犧牲精神、意志自由三要素組成。他提出的道德教育原則和方法主要有:①要根據兒童習慣和暗示接受性的心理特征進行教育;②啟發自覺,要求適當,切忌苛求和壓制;③獎懲結合,切忌體罰;④學校教育力量要協調統一。在對學生傳授知識時,我們不妨借鑒涂爾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