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
摘 要:隨著食品科技和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許多新思維、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涌現,人們對食品的安全、營養、功能更加關注,這些都對食品專業學生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傳統的培養方案內容淺嘗輒止,浮于表面。一些課程的大部分內容以文字敘述為主,缺少實踐,并未作深入研究,而且沒有專門的后續課程做深入研究,只是在某些課程中稍有體現。因此造成學生不能學以致用,相應的實踐知識和素質與企業要求不符。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主要針對我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實踐教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培養現代食品工業和社會發展需要,具備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本學科及其相關領域從事產品開發、新工藝研究、教學科研、品質控制、食品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1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重要性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主要培養面向食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及食品科學與工程有關的教育、研究、進出口、衛生監督、安全管理等部門,從事食品或相關產品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管理、品質控制、產品銷售、檢驗檢疫、教育教學等方面工作的應用性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加強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推動高校本專業人才培養及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高校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設置等注入符合食品行業發展趨勢的實用課程,新資源和新資訊。第二,樹立來源于實踐、服務于實踐的教育理念,加強本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為適應我國食品行業發展需要,實際工作崗位出發,校企應共同探討、設計實習實踐專題,以提升學生服務于社會、引領行業發展的責任感、敬業精神、創新精神,增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成為具有創新性的應用型食品人才。第三,深刻理解現時期倡導的“應用復合人才”的概念,促進高校辦學與食品行業產、學、研相結合,探索食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學科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改革、教學計劃修訂與社會用人需求同步不滯后的思路。
2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現狀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各類食品基本加工技術原理、加工工藝、創新加工的方法以及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的基本能力,主要是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學實踐能力。而當前該專業教學的培養目標及培養計劃比較狹窄,過于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的灌輸,缺乏相關的實踐活動,對實踐教學缺乏重視、監管制度不健全,實驗教學安排不合理,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讓學生參與的機會較少,并且在實驗室完成工廠化全套技術操作是非常困難的,而當前很多食品生產企業不愿意接受畢業生實習,這就為建立現代化實訓基地增加了難度。因而,該專業的學生面臨著實習難的問題。
3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實施建議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屬于工科專業,與其他學科專業相比,在課程設置方面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是必須立足當地、面向某一地理區域、服務全國,要以地方經濟建設、人民健康生活、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社會的構建為目標。
3.1 進行實驗課設置內容的改革
食品專業的應用性,在教學實踐中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在科研工作中,要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出發點,要以教學聯系科研、科研促進教學的思維來努力將理論知識應用在科學研究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將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與食品工業的發展趨勢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有機的銜接起來,使其融會貫通,進一步系統化而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實驗課程的設置對于理解和升華理論教學內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做實驗,學生可以深入理解理論知識,可以拓展學生的科研思維,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應用性、技術性很強,實驗課程的設置要進行精細規劃,最大限度的將理論知識系統聯系在一起,同時加強創新型和設計型實驗的開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科學研究水平。
3.2 加強“校企聯合”
校企聯合是目前教育發展的必然發展趨勢,也是聯合學校教育、企業實踐共同培養學生的有效方法。“校企聯合”的培養模式充分利用學校的技術優勢和企業的生產實踐條件,為學生對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的充分認知提供一個絕佳的平臺,通過“校企聯合”的培養模式,學生的專業知識得到強化,職業素養、實踐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一個與社會接觸的機會,為以后更好地就業打下基礎。為此,學校方面在學生的培養計劃中應該相應的課程,結合企業生產規律和學校教學時間,每學期都為學生安排這樣的實習課程,使學生有機會到食品企業的生產管理一線去實習和學習。與此同時,食品企業也應根據自己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養計劃,靈活地調整實習計劃,為學生合理安排崗位進行實習,通過學生與企業的合作,也為企業選拔儲備人才提供機會,企業和學生可以進行雙向選擇,達成就業意向,這樣也為學生的就業提供良好的條件。
3.3 構建合理的實踐體系
根據食品行業人才市場的要求,實踐課程體系的建立應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對食品行業需要的人才情況進行分析調研,體現學生科研能力的訓練,建立現階段實踐課程體系。將各門課程設計、實習與綜合實驗,與相應課程結合實施,沒有單獨安排集中教學實踐,主要考慮到學生結合相應的課程在實踐教學中得到應用,可以對課堂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在初步掌握一些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發展學生培養自主發現問題的能力,同時將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進行采樣,結合相應的專業知識對原料進行開發和利用,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提高其對于實際生產中出現的問題的判斷能力和解決能力,而且可以使其充分地認識到食品加工技術及食品企業經濟效益和聲譽的重要性。
結束語
我國在改造傳統食品工業方面正面臨一個轉型期,新的食品科學技術必將替代零星陳舊的落后技術,這需要一大批有理論、有食品實際操作能力的新型人才,這批人才需要量大,素質要求高,在技術上能承上啟下,還應懂管理和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培養一批務實、在工藝上能夠不斷創新的具有企業家水平的應用型人才是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當務之急,而且這批人才勢必能夠推動我國食品行業的科技進步和傳統技藝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向陽,鄺兆明.高校食品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設置“專業導論課”意義和方法研究[J].現代食品科技,2008,24(12):1191-1194.
[2]周文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2(3):311-313.
[3]梁海生,倪新蕾,貝承訓.改革實驗考核方法,提高實驗教學質量[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26(5):18-20.
[4]姜愛民,李明弟,李軼,李大勇,孫一民,王少華.實驗教學管理體系幾個重要環節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1.14(5):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