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山
摘 要:簡述梁河縣農機學校的發展現狀,通過分析農機培訓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從而提出拓寬農機化學校培訓領域、教學水平、教學機制、教師隊伍素質等合理化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現狀;思考;對策
中圖分類號:S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74
隨著農機購置補貼的實施,梁河縣農機裝備結構得到優化。在新形式下,梁河縣農機學校始終堅持“服務三農”、“從嚴治校”的辦學宗旨,培訓合格拖拉機駕駛員和農機操作手為目標,更新觀念,創新機制,夯實基礎,提升效能,培養更多、更好的有知識、有技能的“新型”農民,以適應現代農業和農機化又快又好發展的要求,為梁河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快速發展做出貢獻。
1 農機化學校發展現狀
梁河縣農機化學校始建立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為梁河縣農機培訓站,到了20世紀90年代國家機構改革幾經分合,成立梁河縣農機化學校,2005年合并為梁河縣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30多年來,縣農機校的基礎設施是20世紀80年代投資建設的,跟不上農機發展的需要。
梁河縣農機學校地處縣城以東,距離縣城5km,現有在編在職教職工10人,其中,取得拖拉機教學資格證8人,從事拖拉機培訓教師5人,管理人員3人,工勤2人,均具備大專以上學歷和中級以上職稱3人,助理工程師3人,工人4人。學校擁有大拖教練車2輛,配套農機具1臺套。
梁河縣農機化學校是梁河縣具有培訓資質學校之一,承擔著農用拖拉機駕駛操作培訓,梁河縣農業局農廣校實施中央“陽光工程”培訓項目,省級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培訓了大量的拖拉機駕駛員、農機具操作手、機械維修技能工人, 2015年共培訓農機操作手812人次,其中,拖拉機駕駛員82人次,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510人,農機安全知識維修培訓120人,“陽光工程”培訓100人,為梁河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2 農機學校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農機培訓領域狹窄
農機培訓機構主要培訓的業務基本只停留在拖拉機駕駛員培訓上,部分農民購機后不主動接受農機培訓,自覺性較差,認為拖拉機,看看說明書,問問老農機手就行。培訓的學員逐年減少,導致培訓參訓人員呈下降趨勢,嚴重制約著農機學校的生存與發展。
2.2 教學基礎設施落后
學校現有的教學基礎設施大多只停留在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拖拉機科目訓練場沒有固定地點,拖拉機教練車及配套機具不足,參與社會競爭的能力較差,嚴重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機教育培訓的需要。
2.3 師資力量薄弱
梁河縣農機校從事教學崗位的8名教職員,實際從事拖拉機培訓的5人,而全縣有拖拉機4000多臺,要負責全縣拖拉機手的培訓工作,師資力量太薄弱,教師存在老齡化問題,35歲以下的專職教師2人,45歲以下的專職教師2人,45歲以上的專職教師6人。農機專業技術職稱低,初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2人,高級職稱沒有。
2.4 培訓經費缺乏
由于缺少必要的投入,導致拖拉機科目訓練場沒有固定地點,教室陳舊,學校住房及教學樓多數是20世紀70年代建造的,教學設備,各種農機具等大部分都是20世紀90年代初配備的,年久失修,辦學條件明顯達不到標準化的要求。
3 對策及建議
3.1 拓寬培訓領域
要在農機培訓的基礎上逐步拓寬培訓領域,擴大辦學規模,開設農機駕駛、農機維修、電氣焊多種專業,形成政府扶持,走向市場,多元辦學的培訓機制。
要轉變觀念,借助現代教學手段,讓學員親自動手操作,提高學員的技術能力,在教材的選用上,要結合農村生產實際,選取通俗易懂的新技術;教學內容上,不僅要講授專業技能知識,還要傳授職業道德知識,以提高學員的整體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開展聯合培訓,提高培訓質量,依托“陽光工程”和“職業技能”等培訓,做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城鎮職工下崗再就業培訓工作,提高參訓學員培訓質量,堅持合格發證,帶證轉移,持證上崗的全程服務,以此增加農機校的生源,提高農機校的社會地位。
3.2 提高教學質量
樹立“以質量求發展,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堅持對教職工進行經常性業務技能的培訓,加強職業道德教育。
加強業務交流,利用農機教育培訓與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相結合,以農機安全監管促進農機培訓工作,以培訓保證監管質量。
充分利用集體學習時間,開展教師互學,通過展示教案、黑板板書、多媒體等形式現場施教,現場實機演練,組織教師和教練員,到農機教育培訓外縣參觀交流,學習了經驗,確保培訓質量。
3.3 完善教學機制
在教學過程中,農機校要嚴格管理,確保農機培訓工作做到嚴格有序,建立健全《學員學籍檔案管理制度》規章制度,促進培訓工作的有序健康開展。
合理制定教學計劃,完善培訓程序,嚴格培訓記錄制度,保證培訓質量。在培訓方式上則克服經費嚴重不足,師資力量弱等困難,培訓內容上繼續堅持理論與實踐技能相結合,以修代訓,修訓結合等多種形式,使學員做到聽得懂、感興趣、會操作、能修理,能夠學到真東西。
建立健全農機培訓臺賬,嚴格按照上級下發的培訓教學大綱組織培訓,培訓結束后及時上傳各類電子信息表格,進一步規范了教學流程。
3.4 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提高全校教職工及教練員的整體安全素質和水平,積極參與相關部門舉辦的各類培訓,學習新的培訓理念,掌握新的技術,加大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為教學提供保障。
要建立正確的獎懲機制和專業教師的聘請任職制度,有激勵教師工作的長效機制,促進教師工作積極性的發揮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創造教師良好環境,鼓勵教師刻苦鉆研,注重教學方法研究,改變教師落后的工作作風,創新新的教學模式,改變落后教學模式。
3.5 規范培訓管理
加強農機培訓工作的規范化管理,有針對性地安排培訓計劃,完善每期教學計劃、教案、駕駛員審核表、培訓記錄、考試以及培訓合格證發放等檔案資料。
進一步加強教學質量的管理,提高拖拉機駕駛員培訓質量,讓所有受訓人員都能真正熟練地掌握一門或多門農機實用技術,使他們真正成為農機化新技術普及應用的帶頭人,農村發家致富的領路人。
抓好農機安全管理,時刻將農機安全工作做為頭等大事。在職工中廣泛地開展安全宣傳,有效杜絕培訓重大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