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桂亭 仇婷 袁永久
[摘 要] 教材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基礎,是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載體。本文在TQM視角下研究高校教材建設與管理模式,從顧客需求、教材質量、教材內容、同質化現象、教材編寫與出版質量、教材的選用以及教材的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探析,提出相關的對策,改善并提高高校教材建設與管理質量。
[關鍵詞] TQM;高校教材建設;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04-0066-02
一 全面質量管理概述
(一)全面質量管理概念
全面質量管理(TQM)是菲根堡姆1961年在休哈特的質量控制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產品質量不僅僅是在制造階段和檢驗階段進行控制,而是將質量控制擴展到產品壽命循環的全過程,強調全體員工都應該參與質量控制。全面質量管理就是指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以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為目標,最終實現組織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全面質量管理關注顧客的滿意度,認為顧客的滿意與認同是創造價值的關鍵,把以顧客為中心貫穿到管理的全過程。全面質量管理對管理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質量把關,把各個環節的研究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二)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
經過全球企業界的實踐表明,全面質量管理不僅屬于質量職能范圍,還成為一種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理念。20世紀80年代,全面質量管理理論被西方部分發達國家引入教育管理,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引入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全面質量管理理論不僅對企業的管理產生重要的作用,還對其它的行業產生重要的影響。全面質量管理同樣適用于高校教材建設與管理,高校教材建設與管理,是集教材編寫、出版、選用、管理等一系列的過程為一體,由于現在教材建設與管理存在一些問題,所以高校教材建設應該實行全面質量管理。
二 高校教材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教材建設存在的問題
1 顧客需求復雜多樣
高校教材面向的使用群體首先是學生和教師,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的教學方式采用立體化的教學,即多媒體教學。這類群體對教材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紙質教材,更傾向于集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方式集于一體的立體化教材。高校教材的選擇多由教師決定,教師的選擇增加,從而對出版社提出建材應具有課件、教學資源等一系列的條件,最終使得出版社難以應對。其次,由于高校具有教材的自由選擇權,各院校由于專業不同,以及授課教師對教材選擇的觀點不一,對教材的需求也各不相同。顧客需求的不同,受教材出版的時間、內容、性質等不同的影響,高校教材的編寫者以及出版者會為了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效益,造成高校教材質量良莠不齊。顧客需求的滿足是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的基礎,所以,在教材建設方面應該在滿足顧客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教材建設全過程的監管與控制。
2 教材質量缺乏保障
質量是指產品或服務能夠滿足顧客的期望或是達到一種預期要求。教材的質量對培養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會影響一個學校的教學質量,還會影響國家的人才建設。質量好的產品是滿足顧客需求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現在隨著教材編寫人員相關條件的放松,高校教師組成自己的教材編寫團隊,進行教材編寫。但是,一般高校教材編寫隊伍的確定都是由教材編寫的主持者進行選擇,這就受教材編寫主持者的個人的偏好的影響,而不是依據相關的考核方式或是能力進行選擇,因此會產生編寫隊伍人員的能力各不相同,對編寫教材的質量產生影響。教材的質量對教材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應該對教材建設進行全面的質量管理。
3 教材內容不能與時俱進
教材的出版的周期較長。教材的編寫、修改、出版需要的時間較長,因此,造成教材的內容不能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進入新世紀,許多學科的知識更新周期已經縮短到2到3年,而不是以往的5年以上,即使這樣,部分高校的教材依舊遠離時代要求。在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應該及時更新教材內容,及時更換最新教材,采取新的方式與方法進行教材的管理,這樣才能充分充實教學內容,符合時代要求進行教學。教材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教材的內容的不斷更新,有利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
4 同質化現象嚴重
現在,高等教材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內容相似的教材有許多,特別是公共課教材。這既給教師的選擇帶來難度,又造成資源浪費。在教材的編寫上,教師不選用已有的經典教材,而是對已經存在的教材進行重新的整合、編寫,這種重復建設不僅是經濟利益的驅使,一些管理人員也沒有認識到教材重復編寫帶來的缺憾。現在,許多學科在教材的使用上也存在重復,不同學科有的教材內容相似,相關的管理人員依舊選用,雖然重復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熟悉程度,但是由于學科的不同,學習不是為了反復的學習一種知識,而應該注重博學,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校教材管理存在的問題
現在,教材的編寫、出版、選用以及評價這一系列的過程都與教材建設息息相關。全面質量管理是對這一系列過程的質量監督與控制,只有進行全過程的監督與控制,并全員參與,才能編寫出學生滿意、對學生能夠產生價值的教材。
1 教材編寫與出版缺乏質量監控
高校教材出版的現狀是教材出版水平總體比較低,在內容上存在許多的知識錯誤,出現內容相似甚至抄襲的狀況,在排版上也存在諸多錯誤。教材自身存在的錯誤,會給使用者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從而誤導使用者。教材的編寫與出版是進行建材建設的初始階段,在過程的初始階段把關不嚴,會給以后的過程帶來不好的影響。初期的質量監控是進行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
2 選用教材的制度不健全
在高校中,教材的選擇由教師決定,教師選擇教材的隨意性比較大。認真負責的老師會選擇比較優秀的書籍作為教材,而不負責任的教師則會從自己看過的教材中隨意選擇。在選擇教材后,一般都會直接作為教材對學生進行講解。缺乏相關學科的人員對教材的選擇做出相應的評價,缺乏集體的評價。在選擇教材后,教師只要是一直進行該科的教學活動,對于原先選用的教材很少進行更換。這對教師來說有益無害,利于教師備課,同時也不需要重新制作課件,節省時間。但是,對于學生來說,缺乏新知識的補充。教材的選用是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的環節,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3 教材管理隊伍力量薄弱
教材管理是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它要求管理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與能力,需要相關教材管理的技能。但是,現在教材管理隊伍力量薄弱,首先是教材管理的人員較少,其次教材管理的任務比較重,事情比較繁瑣。教材管理部門的特點就是人員少、任務重。教材管理需要管理部門的計劃以及相應的管理措施,這樣才能全面改善教材質量,服務顧客。
三 對改善高校教材建設與管理的建議
全面質量管理具有全面性、全員性、預防性、服務性、科學性的特點,具體指在管理的全部過程,要依靠全部的員工,在預防的基礎上做到科學的為顧客服務。對于教材的建設與管理,也需要運用全面質量管理的方法對教材建設存在的不足進行管理。
1 完善教材建設的規章制度
教材的建設與管理需要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規范,需要相關的制度對教材的編寫、出版等一系列的過程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正是由于現在的規章制度不夠完善,才導致教材編寫以及出版不規范等問題。一方面,相關教材管理部門應該完善相關的教材編寫、審核、出版等相關具體的執行措施,只有這樣,各部門和高校在制定教材編寫計劃時遵循相關的制度才能更好地管理。另一方面,各高校對于教材編寫、人員組成、以及教材的評價等應該制定相關的標準,以保障編寫隊伍能夠編寫出質量高的教材。只有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才能有效地進行管理。
2 加強編寫教材的師資隊伍建設
對教材編寫人員的確定,應該進行相關的條件限制。首先,應該是對同一學科有相關研究的相關教師。教師的選擇應該經過相關部門管理人員對其綜合素質進行評價,而不應該是依據相關人員的喜好進行人員的選擇。其次,教材編寫的主持者應該有教材編寫的相關經驗。這樣能夠保障教材編寫的順利實施,能夠重視教材編寫的相關的程序。
3 對教材建設與管理過程進行監控
教材建設關系到國家的人才建設,所以教材建設與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對教材建設的相關過程進行監督與控制,可以保障教材建設的質量,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的人才建設提供重要的基礎。全面質量管理要求對教材建設的全過程進行監督和控制,這樣可以保障教材的質量。教材編寫的計劃,編寫內容的修改、排版等一系列的過程,都需要進行全過程監控,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教材的質量,滿足顧客的需求。
4 建立教材評價與反饋制度
全面質量管理理論要求滿足顧客的需求,作為教材建設來說,也應該調查顧客的滿意度,只有這樣,才能了解教材是否真正地能滿足顧客的需求。所以,對于高校來說,選擇教材只是一個方面,在使用教材后,教師以及學生應該對教材作出相應的評價:教材的質量、教材的內容、教材的與時俱進的程度,以及與自己相關學科的知識關聯程度等作出相應的反饋,這樣既利于教材的改進,也可以為教師選擇教材建立相關的依據。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教材建設是高校管理的重要方面。高校教材建設與管理不僅關系到一個學校的教學質量,還關系到對學生的培育質量。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在多種學科中都有相關的應用,實踐表明,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同樣適用于教材的建設與管理。
參考文獻
[1]周麗琴.基于TQM的高校教材質量管理模式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0).
[2]黃玉娟.高等教育全面質量管理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