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義
(沈陽大學 遼寧 沈陽 110044)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反思
王海義
(沈陽大學 遼寧 沈陽 110044)
由于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正處于發展并且邁進成熟時期,在此階段塑造大學生的健康人格及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使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達到自身的滿意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在這個基礎上運用積極心理學就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目的,積極心理學是以科學的方式為大學生制定一個健康的心理教育,使大學生在今后的道路上都具有一個良好、健康的心理,積極心理學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兩者存在著一定的聯系。
積極心理學 大學生心理健康 應用反思
積極心理學是在我國傳統心理學的基礎上增加的一股新鮮力量,它與傳統的心理學研究的方向不同,在本質上也存在一系列的不同。積極心理學主要是以人為本,重點研究人自身的潛力及健康的品德。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及興起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影響,為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在傳統的道路上開辟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由于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高校也在不斷的擴招,也就造成了我國大學生數量逐年增多,導致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等各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在這個背景下,我國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在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就頒發了《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告知全國高校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高校教育工作中去,積極培養大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一)提高我國傳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我國教育部及各高校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大部分學校都設有大學生心理咨詢室及招聘有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使我國當代大學生在進行大學教育的過程中都能往身心健康的道路發展。由于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數都受傳統心理學的影響,比如精神分析、傳統行為主義等一些理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預防心理疾病為主,并沒有對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及心理健康發展方向有所重視。據調查,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指標都達到75.5%以上,屬于健康狀態。在此基礎上,只是單單的預防心理障礙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不適應目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了。[1](P48-50)
(二)積極心理學基礎上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對于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結合我國當代大學生心理發展的方向,積極心理學有明確表示,在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上提高我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及思想美德,不僅對于我國大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能夠有所預防,還可以確保我國大學生的心理保持著健康的狀態。了解并關注大學生本身的積極力量,可以使我國大學生在今后的道路上遇到困難與挫折不會輕易退縮,提高我國大學生勇于戰勝挫折和挑戰困難的心理狀態。在學校的心理咨詢室或者心理機構中設置積極心理學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自身優點的培養,會使大學生在今后的道路上其優點發揮極大的作用。積極心理學教育也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那就是注重大學生優點的培養,放大其擁有的優點力量,不僅是注重如何彌補自身的弱點,還會對于今后心理治療工作中產生很好的效果。我國對于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從未停止,據研究結果表明,積極心理學在對我國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融入積極心理學,不僅密切關注著我國大學生本身的積極力量還關注著我國大學生的思想美德教育及提高大學生自身的潛力。在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工作時,通過創建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大學生能夠全方位發展,提高自身的個人素養,使個人擁有良好的人格,這對于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都有著重要的意義。[2](P19-21)
積極心理學是由美國心理學界發起的一個全新的心理研究方向。它是建立在傳統的心理學研究基礎上,來研究人類自身力量及美德等具有積極性方向的一個心理學研究新潮。積極心理學是在1997年由美國APA就職主席Seligman首次研究并提出的這一概念。[3](P5-9)在今后的幾十年中,積極心理學已經被國內外眾多的心理學研究者不斷鉆研及發展,逐漸的創新成為一場心理學研究者的積極心理學研究運動。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在積極地情緒及體驗方面,研究積極地個性對個人生理健康有何影響,以及注重培養積極心理學方面人才等方向。積極心理學的發展對于心理學研究的對象也有進一步的擴展,加大了心理學研究的范圍,也創新及改變了傳統心理學的研究目標及研究方向,豐富了傳統心理學的研究思想,對于人們的心理疾病預防及改善人們心理健康問題方面都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一)積極心理學有效的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在傳統的心理學當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遍是把學生心理中所存在的健康問題作為教育學生的出發點,這就使大學生把自身當做成問題的來源。在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中,傳統的心理學教育是從學生中找問題,并采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對學生心理問題進行解決。在此過程中,會使學生與教師站在對立的角度,對于一些沒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也會產生影響,使這些學生開始從自身找問題,懷疑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在長時間的這種氛圍中,就會使學生產生消極的情緒,只對自身心理健康問題關注從而忽略了學生本身所具有的積極品質及美德的培養。在我國傳統的心理學角度中,使學生造成自身就是問題的來源這種錯誤的思想,也使教師注重學生的心理問題的治療而忽略學生本身的積極美德的培養,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并沒有實現使學生對自我有一個充分的認知,并發揮自身潛能的目的。
積極心理學思想不同于傳統的心理學思想,積極心理學思想的重點是注重大學生積極層面及美德的培養,堅持以個人的感受和個人擁有的滿足感為基礎,培養大學生個人在學習中及對未來生活憧憬中都保持一個積極良好的樂觀心態,使我國大學生內心都保持著一個積極樂觀的思想,對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率有著重要意義。[4](P58-60)
(二)積極心理學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更具有深意
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應用積極心理學,這對學校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使學校在各方面的工作進程中更加融洽,深化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目的就是重視大學生自身的積極行為并進行深化探索,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舒適、愉悅的環境,從而創造出一個多元化的模式,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學校在對大學生的各門功課中進行融合,充分體現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及有效性。[5](P60-61)
(三)積極心理學改善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我國傳統的心理學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時候,是以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為基礎,這種模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此模式在我國傳統問題觀念的原則下就等于沒什么作用。這就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平等關系,在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主客體之間存在對立的關系局面。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受教育的學生,都沒有處于主客體這樣的教育關系。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能夠以平等積極地態度看待學生,重視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于自我的認知,并且能夠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及人格。在教師對大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學基礎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及充滿積極性的語言來鼓勵學生能夠充分的培養及挖掘自身的潛力。積極心理學可以改變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師生關系,使教師能夠明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體是學生本身,也使學生能夠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礎上有積極健康的心理。同樣,大學生的積極心理也會對教師有所影響,所以,積極心理學充分的改善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僅使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充滿積極性及學生在被教育過程中充滿主動性,也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能夠打破傳統的師生關系,使兩者的關系能夠更加和諧。
(四)積極心理學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更加充實
傳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將“心理問題”作為列舉選題,通過調查的模式使大學生陳列敘述在大學生活中及學生中有哪些行為體現了不健康的心理問題,然后再將大學生列舉的這些心理問題進行全方位的分析,探討出解決問題的一系列方法及一些建議,最后組織學生進行互動討論,并且由學生陳述自己的觀點。這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進行的過程中會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中心思想漸漸偏離最初的目標,沒有重點研究如何挖掘學生自身的潛能和培養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的積極心態,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基本內涵受到嚴重曲解。在積極心理學視角的基礎上,我們每個人都是教育者,也都具備挖掘自身積極性的潛能及積極樂觀成長的條件,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調節自我心理的個體。這種價值觀充實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缺少的內容,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途徑。[6](P108-110)
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并不是真正意識上的否定了傳統心理學中的作用,將積極心理學中不同邏輯及理論知識與傳統心理學的完美結合,對于實現大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及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夠進一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了解了積極心理學可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之后,要精心設計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途徑。
(一)提高大學生的積極心理思想
培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化解大學生心理問題這兩者是我國大學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要目標。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心理思想及完善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有重要作用,此模式比單一消除大學生心理問題更有效果及意義。積極心理學的本質作用就是預防大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及治療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在運用積極心理學的過程中,使大學生能夠發展自身的積極心理,挖掘大學生本身具備的積極潛能,在此基礎上就避免了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所以,教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時候,理應重點培養學生本身的積極健康的潛能發展,而不是問題出現的本身,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
(二)設計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部對于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關注,也強調了目前我國大學生人才培養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就是指以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為方式,在科學的培養方案中制定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設計科學的課程體系及教學時間和方式,使大學生能夠明確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并能挖掘自身存在的潛能及美德,實現我國在校大學生能夠全范圍發展的目的。[7](P102-105)
(三)注重大學生積極心理的培養
積極心理學中所表示的心理問題不僅僅是心理疾病問題,也是人們自身對待生活的態度,良好的社交關系,良好的工作狀態、自身的健康人格及自身的精神生活等眾多方面。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積極的心理潛能和樂觀向上的成長精神,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也應以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為重點。比如可以舉行一些積極的體驗活動,使學生在體驗活動的過程中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心理、品質等。
(四)完善并創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其他工作之間是有一定的聯系的,并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它與其他工作也構成了一個整體。學生及我們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具備心理活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是自己本身的教育者及自我調理者。積極心理學中的知識淵博,不僅僅是在其價值上,也體現在能夠充分的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上面。要想兩者能夠充分的結合,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完善,創建出具有積極心態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使其能夠發揮出自身最大的作用。
(五)創建積極的大學生教育環境
積極心理學具有以上講述的幾點作用之外,還研究積極的社會社交系統,包括社會及家庭和學校等環境中如何創建培養人與人之間的積極情感。目前大學生階段是心理人格培養的重要時期,所處的環境主要是學校和家庭中,創建積極的大學生教育系統及保持大學生在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系模式。這種模式的構建可以使家長通過學校了解到積極的教育觀念,比如學校可以通過創建家長聯系群,在群中分享積極心理學的內容知識,讓家長與家長、教師與家長之間能夠一起的討論、挖掘學生本身的積極潛能,使家長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能夠密切關注學生的積極品質,也使學生能夠在這種模式下全方位的發展自身的心理健康品質及個人積極素質品質。[8](P40-43)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的著重點是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在對于學生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學校應該全面改革與創新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借鑒積極心理學教育中的優秀內容,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具有可持續發展性。
通過以上的敘述,在我國傳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實施積極心理學教育已經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積極心理學是以積極的態度來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心理健康教育有傳統的模式轉變為目前積極心理學的教育模式,這使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因素及觀念不斷的滲透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進一步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質量與效率,也使得大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全方面的發展,為當今社會培養合適的人才。
[1]周毅敏.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J].教育與職業,2015(15).
[2]張麗,藺子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探析[J].職教論壇,2014(26).
[3]楊濟連,江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積極心理學的可行路徑[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
[4]葉紅萍.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師資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5(08).
[5]王君君.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4(17).
[6]張天啟,李相正.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4(05).
[7]段善君.發揮價值導向功能 優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6(04).
[8]何思彤,葛魯嘉.高校朋輩心理輔導時代轉向的理論條件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02).
G444
A
1007-9106(2017)07-0167-04
王海義(1969—),男,沈陽大學副教授,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為教育行政管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