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云
摘 要:隨著世界和國際化可持續發展的不斷推進,農業生態化的發展也在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轉變,隨著人們日益正長的物質文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也在不斷激化。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是發展的前提,水土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持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基礎,因此,加強對水土保持的全面保護和治理工作,促進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是當前社會發展的目標,也是為了滿足人們需求的必要準備。
關鍵詞:水土保持 水利 可持續發展 現狀 必要性 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2(b)-0125-02
隨著這些年我國經濟的不斷積累和發展,各個領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隨著這些領域的發展,所涉及到的環境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對環境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破壞,特別是對水土資源的破壞和浪費。這也是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人們各項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會給環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和破壞,而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之一,在這種形式壓力的迫使下,就要求我們要更加關注環境,關注水土保持和水利的可持續發展,在保護的前提下,做好相關的治理工作。
1 水土保持和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是促進發展的重中之重
人的生活離不開水,有句俗話說得好,水是生命之源,可見,水對人們來說有多重要,水對自然和生物有多么重要,隨著社會各行各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各個行業的生產離不開水,人們的生產生活也更離不開水,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大的水環境資源下,水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制約著人們生產生活以及各行各業,它是促進國民經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
2 現階段我國水資源的現狀分析
2.1 水土流失嚴重
水土流失的發生會使土壤的需水量大大降低,土壤中越來越多水分的增加,就會排擠土壤中的空氣和養分,這些植物賴以生存的物質會隨著水的流動而流失,同時,也會破壞土壤的結構,使土壤逐漸分層和沙化。水土流失還會導致一些地勢比較低洼的農田、水塘、水渠、河道等發生泥沙囤積淤積的現象,導致地表水系的流通不暢,枯水期水量嚴重缺乏,地塊干枯,汛期又會導致雨水過多,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
2.2 水資源總體狀況不好,資源緊張
我國是一個面積較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發展迅速的國家,不僅人口眾多,各行各業的發展也非常迅速,在現階段水資源需求量不斷加大的時期,水資源的短缺狀況也頻頻出現和發生。現階段水資源的利用率還比較低,水資源的管理和技術都還不夠完善,所采用的資源管理方式還非常欠缺,人們對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意識還非常淡薄。
2.3 水環境狀態急劇下降,污染嚴重
由于水土流失嚴重,加之,汛期水量的加大、次數的增多,水流中攜帶了大量的泥沙,水質變得渾濁,隨著水流一起的還有殘留在土壤中的農藥以及化肥等有害物質和土壤中所殘留的污染物質,隨著水的匯入而融合,導致整個水環境的急劇下降。自工業革命以后,工業各方面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為了更大規模地促進工業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大規模墾荒和對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及浪費,使得在工業發展的過程中,不節制使用化學成分造成水資源化學污染嚴重,隨著這些工業和生活所排放的污水等隨著水的流動和匯入,致使水質的嚴重惡化,污水中的各種有害物質和重金屬的匯入,導致整個水系和河道的污染和破壞,嚴重地危及到人類的生活環境和大自然的生態環境。
2.4 水資源隱患帶來的災害頻繁發生
隨著水土流失的嚴重,土壤遭受到破壞,地面的土壤和土質的結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植被在土壤中得不到應有的養分必然無法存活,隨著植物的不斷減少和消失,地表土層失去了植物的根系和葉徑的保護,一旦大雨來襲,就會促使雨水攜帶著大量的泥沙匯入河流,導致河道的淤積,水庫的泥沙淤積,防洪泄洪等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嚴重影響到泄洪和行洪的能力。水土流失還導致多數地區的地質結構產生變化,灘涂和沼澤地的增加,嚴重地造成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導致電力和道路、農田等受到嚴重的損壞,嚴重導致了水資源的嚴重浪費,影響到人們的生命安全,還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的災難和隱患。
2.5 水土流失給水利帶來的影響
水土流失的嚴重,會導致地表土壤受到汛期暴雨的侵襲,土壤中的泥沙被兇猛的雨水攜帶著匯入江、河、湖等,導致泥石流和滑坡、防洪護坡壩決堤等,沖毀農田、村莊、道路和房屋以及各項水利設施,嚴重的還將影響到河道斷流分層,導致河道的航運停滯,還將給水利帶來嚴重的影響以及巨大的經濟損失。
3 加強水土保持的必要性
3.1 水土保持是防洪措施的重要環節
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能夠大大地促進土壤的儲水量和滲水量,保持住土壤的營養物質和成分,促進植物的生長,大大地改善了水質和水資源,降低和減少了水資源災害的浪費和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洪水災害。
3.2 水土保持能夠促進水利工程的修建,延長壽命
水土保持工程設施的修建,可以有效地攔泥拽沙,防止大量的泥沙流入河道造成河道、湖泊的堵塞進而導致的水庫等水利工程的泥沙淤積,有利于延長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使其長期地保持高度的防洪蓄水能力,延長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
3.3 水土保持有助于改良水資源的環境和質量
水土保持往往采取工程措施與植物措施相結合的模式,大面積的植被系統的建立使得生態環境得以有效的恢復和一定程度的改良,植被凈化了空氣并在蓄水、保土和保肥的同時攔截了大量的有害物質,減少進入水體的污染物,使江河的水體質量得以改善,污染程度大大降低。
4 加強水土保持和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方向
4.1 技術還不夠完善,有待提升
目前,我國水土保持工作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系統理論的研究工作有所欠缺,很多水土保持工程建設處于起步階段,已有的水土保持工程也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部分。
4.2 管理體系不足,需要加強
目前,我國已經有與水保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夠完善,管理系統較為混亂,且水土保持工作本身的技術性和綜合性很強,涉及范圍較廣,能達到這些較高要求的工作人員是少數,在遇到較多的問題時,相關部門應建立起更為完善的管理系統體制,并著力培養更多高水平的專業管理技術人才。
4.3 資金投入量不足,阻礙發展
我國目前的水土流失情況較為嚴重,水土保持工作的投入不足,雖然部分地區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整體還呈惡化的趨勢。盡管今年國家加大了對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但水土流失面積過大,仍然需要進一步投入推動,以加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步伐。
5 結語
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是一件關系到我國未來發展的大事,我國水資源質量不斷下降,水環境持續惡化,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和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地威脅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營造一個全社會對水資源利用與加強管理的氛圍,以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確保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關系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關系到國家穩定,關系到現代化建設及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娟,趙琳琳,趙國艷.淺談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0,16(6):670-671.
[2] 克力木·熱依木,張惠蓮.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途徑[J].中國科技博覽,2010(21):211-212.
[3] 黃和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J].江西農業學報,2009,21(3):180-183,187.
[4] 薛理強,胡志云,林友紅,等.利用水保植物防止水土流失[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F1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