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坤
摘要:從學前教育到小學教育的過程本質上是“多元化”向“統一性”發展的過程,盡管入學兒童在年齡上相仿,但在統一劃齊的教育模式、方法和標準下,小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很容易凸顯出來。因此,依據學生差異性展開教學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也是符合客觀要求的一種教育手段。本文中結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差異性展開研究,并提出差異性教學的實踐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差異性教學;價值;實踐;應用
小學階段屬于學校系統化教育的開始階段,由于年齡較小、家庭環境影響等原因,小學生的智力發育、心理發展存在較大差異,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種差異的客觀性和重要性,并實現“因材施教”策略的有效利用,幫助每個學生有所提高。
一、差異性教學概述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觀點,并被后世教育工作者所推崇。本質上,“差異性教學”就是對“因材施教”觀點的現代教育理論解讀,它一方面肯定了學生存在差異的必然性,并將其作為一種教育突破口,另一方面肯定了學生的獨特性,“和而不同”是人才培養的一個基本原則,即在學校教育體系統一性標準的基礎上,充分保留每個學生身上的獨特氣質。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發育和智力提高的重要階段,每個孩子都如同一張白紙,在正確引導的情況下都存在提高的可能性;同時,差異性的保留是為日后個體更長遠的發展保留“可能性”,因此,差異性教學在小學階段是十分必要的。
一方面,差異性教學符合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近年來我國針對義務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新課標、新課改的推動下,素質教育理念逐漸得以實現。人們開始意識到小學生教育過程中順其自然、尊重個性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當前知識經濟時代,人們對社會人才需求的過程中,也比較看中個性化優勢,從而保障其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小學數學中利用差異性教學可挖掘學生潛力。通過差異性教學可以挖掘學生潛力,這是在統一標準、統一教法、統一考試中無法實現的。尤其針對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來說,通過差異性可以了解學生的數學天賦,以及思考方式、思維特點等,如一些學生空間想象力好,一些學生數字感好,根據這些特點從而更好地實現“因材施教”。
二、差異性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一)承認差異客觀性、制定合理教學計劃。
學生由于環境、生活經驗、知識背景的不同,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必然存在著“差異”,當然,這種差異并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才出現,只是在這一學科中表現的更加突出。數學是一種實踐學科,它極具理性但有屬于經驗性知識,因此學生是否能夠接受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發現。結合筆者在小學數學中的教學經驗來說,學生的差異首先表現為學習能力的差異,有的學生思維靈活、掌握知識快;有的學生思維局限、易受無關因素的影響,掌握知識慢。這些差異的客觀存在,必定導致我們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因“吃不了”而破罐子破摔喪失了信心,也有一部分學生因“不夠吃”而驕傲自大失去興趣。
因此,在承認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客觀存在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能力,制訂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教學,例如,可以通過作業自選的方式,布置學生作業時分類布置題型,適合全班學生做的基礎題,適合中上等學生做的提高性試題,綜合性強的適合學優生做,無論做出那一部分作業都視為任務完成。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和學習需要自由選擇當天作業,學生自己選的作業就會主動完成,學習的主動性會增強,作業的質量也會提高。
其次是延遲評價,不要只針對結果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作出評價,尤其是對學習差的學生,推遲對他們的評價,能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策略,事實上,小學數學知識體系并不復雜,也不存在所謂的“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絕大多數內容隨著學生年齡增長、閱歷增加,其難度自然會下降。小學數學中的評價是為了持續形成學習興趣,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引導他們自主性學習。
(二)善用差異性資源、增進小數教學效果。
錯誤也不失為一種資源,教師面對有差異的學生時,不能一下就表示否定。利用錯誤,可以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那些地方是難點,那些地方存在不足,然后用巧妙的點撥來扭轉學生的原有觀念,有時反而會得出另一種解法。更重要的是,作為老師應具有照顧學生差異、善待學生錯誤、保護學生自尊心的理念;還要為學生著想,合理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來增強教學效果。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數學課堂學習中表現最為明顯,探索一個數學現象會有不同的過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思考問題的過程也千差萬別,不能夠利用一種標準進行思考。作為教師應積極面對學生間的差異,照顧這些差異,理性地看待學生的一切,包括錯誤,使差異教學隨處可行。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錯誤背后的教學資源。
(三)提高差異關注度、實現學生共同進步。
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教學內容提出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智力、能力等不同方面的差異,探索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差異,教學中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兩頭”實施分層次教學,鼓勵不同的學習方式,讓每一位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歷程中獲得成功,避免兩極分化。
三、結束語
就目前來說,差異性教學在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率并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小學教育的宏觀環境決定的,小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較大,對于老師而言很難實現精力的有效分配,這導致部分老師回避差異性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小學數學所涉及的內容大多是基礎性、常識性內容,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一些老師和家長會過度的強調“冒進教學”,進一步造成了差異性的擴大。關于以上兩種現象,主要是教育工作者沒有找對方法,缺乏對差異性教學的科學認識,想要有效地對差異性教學進行運用,不僅需要小學數學老師積極探索新方法、新理念,還需要各部門力量進行配合、相互協助,才能有效地展開。
參考文獻:
[1]張俊林.小學數學差異化教學的分析[J].華夏教師,2016,(02).
[2]陳惠君.小學數學課堂中差異性教學的實踐應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05).
[3]葉雪芳.關注差異,促進發展——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差異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11,(10).
[4]冷國榮.小學數學差異教學五法[J].上海教育科研,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