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鋒
摘要: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高備課實效,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方法,加強師生合作教學,使課堂教學變?yōu)殚_放的、雙向的、多渠道的信息傳遞的過程。
關鍵詞: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的實施猶如一縷縷春風吹進了校園、吹進了課堂、吹進孩子們的心田。課堂就是一個大舞臺,人人學習,人人參與,充分展示自我,真正體驗到我學習、我成功、我快樂。經過我認真研讀材料與實踐學習后,發(fā)現高效課堂就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歸根到底就是關注學生的學,以此達到高效的目的。高效課堂的 “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等模式,非常值得教師們去學習,去嘗試,去實踐。所謂高效課堂就是利用課堂四十分鐘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在這樣的高效課堂中,學生成了課堂的主人,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教師成了傾聽者,旁觀者、適當的點撥者的新型課堂。
一、潛心研讀教材,是高效課堂的基礎
一節(jié)成功的課,離不開教師潛心研讀教材和認真?zhèn)湔n。每篇課文都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文本的研讀是教師成長的起點,沒有文本的研讀就不可能很好地把握課堂瞬間的生成,也不會有生機勃勃的課堂出現。每一節(jié)比較成功的課都來自于教師對教材的有效把握。高效的教學藝術來自于對教材的潛心研讀和準確把握。構建“高效語文課堂”更多的是關注學生(即備學生)。既要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又要承擔本組學習、交流任務的分配與展示。因此教師的備課難度大大增加。教師除了分析解讀文本、細讀教材還要做到與文本的碰撞、做好在課堂上與學生對話的準備。教材的研讀已成為課改路上值得總結與反思的話題,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內外時間主動參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也是我們師生共同追求的目標。開學初,我們六年級組老師認真而又詳細地對本冊的語文教材進行了分析解讀,同時,又進行了趣味性教法的探討。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作為一線教師需要與文本進行親密的對話。該如何與文本進行有效的對話呢?在備課前,我總是一遍又一遍地讀文本,反復地讀教學用書。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時,課前認真地查閱作者梁曉聲的資料,了解梁曉聲的童年生活。這樣使我能夠很好地把握教材,從而進一步理解作者對母親的愛與感恩之情。力求更好地理解課文,備課時很好地做出了預設,把握課文主旨。我反復地讀課文,短短的一篇課文,讀出了感動、讀出了關愛、讀出了不一樣的體會。整篇文章字里行間表現出作者對媽媽的愛。然后,課堂上關注學生的學、注重瞬間生成、以學定教。整篇文章洋溢著對母親的感激之情:貧窮的母親、通情達理的母親、辛苦、勤勞的母親。深入細致地研讀文本讓我牢牢抓住課文的脈絡 “慈母情深”。圍繞“慈母情深”確定本課教學目標: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震撼、讀出感恩。感受偉大的母愛,以及聯系生活實際說說對媽媽的愛。正是有了自己對文本的把握,我才能游刃有余地駕馭課堂,指導學生高效地學習。本節(jié)課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得到同行的好評。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是高效課堂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導語,如:“謎語激趣”、 “多媒體課件引入”、“故事導入”、“談話引入”、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視頻激趣”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語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前,有趣或引人注目的情境導入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產生好奇,發(fā)生興趣,才會有探索的欲望,才會去思考,去發(fā)現。例如在教學《開國大典》一課時,我采用“視頻激趣”導入。上課伊始播放了開國大典的盛況。使學生置身于開國大典隆重、盛大的典禮之中。動靜結合的教學環(huán)境,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果然,開國大典的盛況在鏗鏘有力的《義勇軍進行曲》中展示在同學們面前,不僅讓學生了解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還讓學生體會到參加慶典的群眾激動、自豪的心情。圖文并茂達到預設效果。英姿颯爽的檢閱部隊吸引了學生的眼球。隨著畫面的不斷變換,加上同學們課前資料的搜集,對課文內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交流學習時、學生個個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地)表現著自己。讀中領悟、媒體促悟。孩子的學習熱情像奔騰的潮水一浪高過一浪。就連窗外的柳樹姑娘也躍躍欲試。整堂課活而不亂,小組展示更是精彩紛呈、張弛有度、補充謙讓到位,每一位孩子都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突出了重點,理解了開國大典的意義。孩子們興奮的眼神,使我深深體會到了為人師者的幸福感與滿足感。
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只有學生感興趣了,愛學習了,才能學得輕松,學得深入,學得自主。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這就需要老師精心的設計導學提示,精煉的導學提示就如同一串漂亮的珍珠能把整篇課文內容串起來一樣。課堂上倡導自主合作學習,既提高課堂效率,又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凝聚力。教師認真挖掘教材,就學生特別感興趣,樂于探討、易于操作的問題設計為導學提示的問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樂于展現自己。如教學《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直接讓學生從“美麗”入手。因而,導學提示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瑪麗.居里的形象永遠定格在人們的心里。讓我們再仔細讀讀課文,想一想除了美麗的容貌,究竟什么是瑪麗.居里 “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種“美麗”表現在哪些方面?小組成員就導學提示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各自有理有據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小組展示形式多樣、有質疑有補充。展示中很好地把“閱讀鏈接”穿插到課文學習中,激發(fā)了學生對科學探索的欲望,寫出了自己的感悟,體會深刻、耐人尋味。在討論交流、匯報體驗中,學生學會了學習,懂得了謙讓。既增長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人文素養(yǎng)。在合作學習中,孩子們懂得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靈美和人格美。并聯系實際說出生活中我們要做個內在美的人?這樣的導學提示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傾聽、及時補充,達成了共識、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孩子讀中思、讀中悟、悟出情、悟出理。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呀!回顧本節(jié)課,亮點多多,課文讀得聲情并茂;展示形式豐富多彩!課后拓展有理有據使人心服口服。真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精心的設計、瞬間的生成、創(chuàng)設了精彩的課堂!
四、有效課堂練習,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課堂練習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它既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尺碼,又是教師教學效果的反饋。好的課堂練習,既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得到鞏固,又能使課堂趨于完美,達到高效。練習的設計一具有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如:在《慈母情深》一課小練筆的設計:講述媽媽的故事。慈母的情有多深啊!不禁令我鼻子一酸,我的心里有多少話要對母親說,有多少情要對母親訴啊!可以說你的自責、你的決心、你的懂事、你的感激……!首先,引導學生欣賞視頻,感恩父母(播放抒情歌曲。大屏幕隨著音樂響起,出示有關母子的圖片十多幅。全場都靜靜地欣賞著感人的音樂,感人的畫面。其次,感恩父母,播放抒情的歌曲。最后,完成這小練筆。情景的創(chuàng)設使母親這一形象更加高大,孩子懂得感恩父母,是多么難能可貴啊!從而使學生走進了作者,領悟作者的情感。使課堂內容進一步升華、點明了中心。這也許就是語文課的高效吧!
總之,教育要與時俱進。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追求高效課堂是教學永恒的主題,更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生命。我要把追求課堂教學藝術的完美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讓學生的潛能在課堂上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舞動起來,讓孩子們的靈感生發(fā)出來,課堂因生成而精彩起來!我始終堅信“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我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和著時代的節(jié)拍,去構建一道亮麗風景線。讓高效課堂有亮點、有特色、有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