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茹
摘要:部分高三學生由于生物基礎薄弱導致生物學科短腿嚴重,考試成績不理想,影響應對高考的信心。筆者通過對任教高三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探明了學生原有基礎差,學習興趣不高,對生物學科重視度不夠等是阻礙其生物學習的主要原因。筆者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來開展有效的生物教學,以期為一線教師如何改善基礎薄弱學生的短腿現象提供借鑒和參考,同時幫助薄弱生重新樹立學習生物的信心。
關鍵詞:短腿現象;成因分析;應對策略
新課程改革以來生物學科在高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目前高考全國卷理綜卷總分值300分中生物學科占90分,但由于初中生物不作為中考必考科目,同時生物在高考中的分值跟化學、物理仍有差距,部分學生對于高中生物的學習不夠重視,學科短腿現象嚴重。進入高三一輪復習后,不少學生找到了新的起點和希望,但由于前期生物基礎薄弱導致部分學生學習信心不足,短期內提高生物成績仍有困難。因此,找到學生生物基礎薄弱的成因,結合行之有效的教學應對策略,幫助學生重新樹立學習生物的信心,讓學生免受生物偏科導致的高考落榜是目前高三生物老師亟待解決的確實問題。
一、高三學生生物基礎薄弱的成因分析
高三學生經過高一、高二兩年的生物課程學習,對生物學科的態度已經相對穩固,部分學生由于前期對生物學科重視度不夠,模擬考試中生物失分現象嚴重。筆者對自己所帶高三年級理科生物成績50分以下學生在生物學習狀況、學習情趣等方面開展了調查,調查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對高三學生生物基礎薄弱的成因總結如下:
1.學生自身方面原因。
通過對本年級學生調查發現不少學生把初中階段對生物重視程度不夠的固有態度帶進了高中階段,導致生物學習動力不足、興趣不高、學習態度不積極,從而影響高一、高二生物課程的學習,基礎知識不牢固。另進入高三后,快節奏的學習氛圍及高考的壓力使得部分學生心理異常敏感,表現為耐挫能力差,情緒波動大,因中間某個環節未學好或者某次生物考試成績不理想就徹底喪失信心,一蹶不振的同學不在少數。還有部分學生進入一輪復習后表現出很強的學習動機,但由于對生物學學習方法的認識偏差,導致功虧一簣。他們錯誤的認為生物只要肯記肯背就能拿高分,一旦發現這種投機取巧的方法達不到預期結果時,就會導致本來想學好生物學的動機逐漸減弱,這個時候就會對生物學習表現出煩躁的情緒甚至冷漠。
學習能力差也是學生基礎薄弱的重要原因,這部分學生大都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持久性,性情浮躁,獨立思考及自我學習和檢查的能力都有很大欠缺,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呈現出一種不穩定的傾向,難以沉下心來刻苦鉆研,對遇到的生物學問題很少主動找出錯誤的原因。(見表1)
2.教師方面原因。
教師方面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在教學觀、教學方法及師生感情交流方面。目前在教學上比較顯著的特點表現為:教師大多仍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不同層面的學生沒有體現出差異性教學,一視同仁。基礎薄弱生接受知識本來就難,日積月累,接受不了的知識就成為他們生物學習的障礙。其次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枯燥乏味,過分強調知識講授,而忽略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同時基礎薄弱生在生物學習中往往存在自卑甚至厭惡心理,因而對教師的態度會比較敏感,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缺乏對學生的感情投入,對學生缺少愛的表示,這樣學生會因自己未受到重視而把不良的情緒帶進課堂,破壞課堂紀律,慢慢的由不喜歡老師發展到對生物學科的淡漠。
二、針對高三生物基礎薄弱生的應對策略
1.打破學生固有觀念,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自覺性。
在教學過程之初教師就應把高考中生物所占的比重向同學們作以詳細的介紹,使學生切實感受到生物學的重要性。其次可以結合往年高考實例,列舉一些因為生物偏科導致高考失利的學生情況或者因生物成績突出高考表現突出的學生情況,正反兩個方面加以引導,讓他們認識到初中帶過來的固有的認為生物學不重要、是副科的態度是錯誤的,進而切實感受到生物學科的重要性和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豐富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是由教師教和學生學共同努力以達到教學目的的雙向活動過程。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此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反復研究實踐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利用直觀的教具創設情境,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使課堂化呆板、無趣為生動、活潑,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到新鮮、輕松、歡快,從而學習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3.利用生物科學史結合生物學解題教學鍛煉學生的耐挫力,提高自信心。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科學發展史中百折不撓、屢敗屢戰的科學家們的探究科學歷程的實例,如孟德爾發現遺傳學的兩大定律、沃森、可立克構建DNA雙螺旋模型,達爾文進化論的完成過程中的遭遇的艱難險阻、挫折心酸喚起那些意志薄弱、稍有不順便垂頭喪氣,灰心失望的學生。
“教學生解題是意志的教育”,基礎薄弱生對生物學中的計算題往往較頭疼,見到此類題目明顯表現出膽怯,缺乏戰勝自我的意志和信心。為此筆者設計了若干層次性分明的題目,鼓勵學生層層遞進,各個擊破,最終學生信心倍增,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4.打破師生感情障礙,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具備良好學習情緒的重要條件。高三學生已漸漸步入成年,更加重視教師對自身的態度和評價,如果他經常感受到教師對她的關懷和注意,就會心情愉悅,充滿學習的信心。反之,如果長期得不到教師的關注就會產生自卑甚至焦慮的情緒,更有甚者會因為老師的訓斥和嫌棄而產生對抗情緒,進而因不喜歡教師而遷移到不喜歡這位教師所帶的課程。因而,對待學生的錯誤和不足,教師不應該采用冷漠甚至粗暴的方法,而是要設法跟學生做朋友,通過耐心交流,循循善誘,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從學習和生活各個方面真正關心學生,鼓勵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心和重視,進而產生良好的學習情緒。
總之,面對生物基礎薄弱的高三學生,每個生物教師都應該多思考、少抱怨,找到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應對策略,改變學生對生物不重視的固有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提高其學習興趣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葉奕乾,孔克勤. 個性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84-86.
[2]趙雨東. 幼師生英語基礎薄弱成因分析及應該策略[J]. 教科園地,2011(11).
[3]杜靜梅. 高中生物學學困生成因分析及轉化策略的探究[D]. 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