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臨床檢驗課程是一門兼具知識性和技術性的綜合課程,具備內容豐富、體系復雜、更新迅速、實踐性強等特點,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還要具備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要實現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掘學生學習臨床檢驗課程的“源動力”,使學生通過主動的學習、思考和練習來獲取知識、培養技能。
【關鍵詞】 學習興趣 臨床檢驗 教學改革
臨床檢驗課程是醫學專業的基礎課程,是學生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的基礎。為了實現高等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我們需要對臨床檢驗學科進行改革與創新,使之適應人才發展需求和崗位實踐需求。本文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角度,探討如何推動臨床檢驗教學改革、提高臨床檢驗教學效率。
1 明確學科重要性,激發學習動機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認識不到臨床檢驗課程的重要性,認為臨床檢驗只是醫學專業的入門學科,缺少技術性和發展性,這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熱情。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在臨床檢驗教學中增加緒論導入章節,全面介紹學科的主要內容、實際用途及發展歷史,使學生認識到,臨床檢驗課程不僅是醫學專業的入門課程,更是基礎課程,是學生開展醫學實踐的前提。通過緒論介紹,使學生認識到臨床檢驗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例如,在緒論中針對臨床檢驗中先進的檢驗儀器及檢驗技術進行介紹,并闡明通過這些儀器及技術能夠為臨床醫學帶來的啟示與幫助,使學生在正式開始學習具體的內容與技術之前,就認識到臨床檢驗學科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使他們帶著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當中。
2 革新教學內容,激發求知欲
臨床檢驗課程是一門更新速度很快的學科,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層出不窮。如果教師詩中拘泥于教材內容,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教學,則難免損傷學生學習的熱情。相反,教師應該不斷革新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臨床檢驗課堂上了解臨床檢驗科學的最新發展趨勢,使學生始終走在臨床檢驗學科的發展前沿,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根據學科發展情況對學科內容進行調整,壓縮血塊收縮試驗等臨床實踐效率低的教學時間,增加尿沉渣分析儀的操作原理及數據分析等教學內容,使學生掌握最新、最先進的學科知識和技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
3 改革教學方法,調動積極性
傳統教學檢驗教學中,無論在理論教學還是實驗教學環節,教師都習慣性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挫傷和壓制。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改革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1 重視實踐
學生學習臨床檢驗的目的是為了醫學實踐。因此,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重視實踐操作,通過實驗操作、崗位實習等方式,使學生在動手中動腦,在動腦中動手,通過“手腦并用”的方式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到臨床檢驗學習的樂趣與意義。例如,組織學生到醫院進行崗位實習,鼓勵學生通過感官檢查、化學檢查、自動化儀器檢查等手段進行病理分析,通過實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 重視啟發
在臨床檢驗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啟發式教學模式,通過課堂提問、小組討論、任務驅動等方式,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思考、主動參與、主動操作,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臨床檢驗教學中體會到思考的樂趣、學習的樂趣和探索的樂趣。例如,在“尿液分析儀及其臨床應用”教學中,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在獲得報告結果之后,對于報告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和案例分析,從而啟發學生的學習思路、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3 重視互動
要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推動臨床檢驗教學改革,重塑師生關系、重創課堂氛圍是重要環節。教師應該采取互動式教學方式,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思想溝通,實現教與學的和諧互動,使學生在輕松、寬容、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探索、溝通,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學習“血小板檢驗”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血涂片上未見血小板聚集,具有怎樣的臨床意義”這一話題與學生展開課堂問題,在一問一答的和諧氛圍中,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理清學習思路、探索學習規律,體會到臨床檢驗學習的樂趣和意義。
4 革新教學手段,增加趣味性
教學手段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信息化教學技術在臨床檢驗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通過聲情并茂、圖文并用、光影結合的方式,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豐富性與生動性,從而提高臨床檢驗教學的趣味性。例如,針對細胞形態辨認等比較難以掌握的內容,單憑學生一次或幾次實驗,難以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內涵和技術要領,而對于大部分學校來說,開放實驗室所帶來的管理壓力和資金壓力又較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引進“微課”資源進行輔助教學,在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基礎上,通過觀摩視頻的方式,進一步掌握重點知識和技術要領。同時,制作與本課內容相關的flash游戲,讓學生通過“找茬”、“排序”、“闖關”等游戲,在電腦上再次模擬實驗場景,將實際操作、視頻觀摩與模擬操作結合起來,不僅降低教學的難度、提高教學的效率,也讓學生體會到臨床檢驗學習的樂趣。
結束語
綜上所述,臨床檢驗課程是醫學專業的入門課程和基礎課程,是學生開展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的前提和關鍵。考慮到臨床檢驗課程內容多、難度高、更新快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此為出發點,推動臨床檢驗教學改革、提高臨床檢驗教學效率。希望本文通過本文的闡述,能夠引發廣大教師對于臨床檢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體會的討論,大家交流溝通,共同促進臨床檢驗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成玉,王元松,姜忠,等.《臨床檢驗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1.
[2]全裔,龍艷,王麗蘭,等.PBL教學法在臨床檢驗基礎實踐教學革中的試行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12).
[3]邱冬,張慧,李敏霞.高職高專醫學檢驗專業臨床檢驗基礎課教學改革初探[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0(12).
作者簡介:廖新華,1981.10,男,漢族,湖南省衡山縣,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研究生,主管技師,臨床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