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保興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高職院校醫學技術專業群建設的探索
范保興
(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介紹醫學技術專業群組成的原則,從校院合作、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訓基地、專業文化建設等方面進行探討,希望能為高職院校醫學技術專業群建設提供參考經驗。
高職院校;專業群建設;醫學技術專業
隨著醫療診治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醫學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對人才培養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學技術類專業以往在專業建設中存在重復建設、資源不足與浪費等問題,為了促進醫學技術類專業的發展,我校選擇了由辦學實力強的重點建設專業作為核心專業,從而帶動專業群整體建設,取得較好成效,現將做法介紹如下。
專業群通常是由一個或幾個實力強的重點建設專業作為核心專業,若干個工作對象相同、技術領域相近或專業學科基礎相近的相關專業組成的一個集合[1]。我校醫學技術專業群包括康復治療技術、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技術、口腔醫學技術、醫學生物技術5個專業,這些專業均是圍繞為患者服務、為醫護人員診療活動提供輔助工作、專業基礎相近的專業。
選擇好核心龍頭專業是專業群建設的重要一環。我院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是山東省特色名校建設工程確定的重點建設專業之一,近幾年在師資隊伍、實訓條件建設等方面有較大投入,取得了快速發展;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辦學歷史最長的專業,有較大影響力。因此,確定了以康復治療技術、醫學檢驗技術雙龍頭帶動的專業群建設策略。
學校與醫院的合作是醫學技術類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醫學技術飛速發展,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不斷出現,因此與高水平的行業龍頭醫院的合作是保證專業建設處于領先地位的關鍵。
在山東省名校工程建設中,學校統一部署,按照“政行企校四方聯動,校企相融互利共生”的原則,建立了三級合作組織。一是在學校層面建立了聊城市職業教育集團,包括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等;在學校整體辦學上予以指導;二是在二級學院層面組成了校院合作理事會,校內包括醫學院和護理學院,校外單位包括市衛計委、省內知名醫院、市直各醫院、縣區醫院、衛生中職院校以及部分省外醫院等單位,在衛生類專業的專業設置、專業群建設等方面予以指導;三是在各個專業層面組成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會成員包括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醫院專家、技術骨干以及行業專家等。三級組織在具體專業建設的各個方面進行指導,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合作組織建設中,核心專業因為辦學歷史長、實力強,畢業生影響力大、口碑好,在行業中知名度高,學校容易和醫院達成合作意向,帶動其他專業合作。
醫學技術類專業在基礎知識、基礎能力、素質要求方面相似,培養模式、方法基本一致,因此可以采用相同或相似的培養模式。我們通過校院合作,共同創新了“校院合一、實境育人”的醫學技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見圖1。
校院合一是由學校和醫院共同實施培養,教學安排在具有虛擬實境的課堂教學環境和具有職業實境的臨床教學環境中交替循環進行,將學習過程分成3個階段:專業基礎學習階段、專業技能學習階段和職業綜合能力培養階段。專任教師與行業兼職教師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各階段教學任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生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的提升,使學生盡快適應醫學技術崗位要求,成為醫院的準員工。
以往由于高職教育強調了培養高技能型人才,專業基礎課知識和能力的要求,考慮到畢業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設置。專業群內各專業根據各自工作崗位的不同,按照工作任務的要求,開設相應的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

圖1 人才培養模式示意圖

圖2 專業群課程體系架構
雙師結構的專業群教學團隊是專業群建設的關鍵。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任務是:(1)選拔培養專業群帶頭人和龍頭專業帶頭人;(2)培養雙師型骨干教師隊伍;(3)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
專業群帶頭人要求全面了解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方向,具有良好的教學、科研能力,對群內各個專業均有比較全面的了解,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能夠指導整個專業群的發展方向、培養總體目標、培養模式等。專業群骨干教師要能夠承擔一定的專業平臺課程,培養跨專業授課能力。兼職教師要參與到專業群建設的有關活動中,了解專業群建設的情況。
為了打造一支優秀團隊,一是各專業教師混合組成團隊參加培訓學習,并到醫院相關科室進修;二是加強專業群內的交流,通過說專業、說課程、相互聽課等方式,加強相互了解;三是通過聯合申報教科研項目、橫向課題等提高協作意識。
按照專業群現狀和今后發展需要,建設一批既能滿足專業群內共有課程、實訓項目的需要,又能滿足各專業特殊需求的實訓基地。
一是按照整體性原則,統一進行規劃,整合各專業的資源;程被壓縮、合并,專業課理論教學也被弱化,導致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目前,這一狀況逐步在改變,培養目標重新確定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人文素質教育逐步加強[2]。
醫學技術類專業基礎課程、人文素質課程是基本相同的,思維模式、工作方法是相似的,為專業群課程建設提供了依據。通過對醫學技術類崗位群工作任務的分析,構建了“公共平臺課+專業群平臺課+專業課”的模塊化專業群課程體系,見圖2。
公共平臺課是學校統一設置的課程;專業群平臺課由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人文素質課程組成,包括解剖學基礎、生理學基礎、病理學基礎、藥物學基礎等專業基礎課程和醫患關系與人際溝通、衛生法律法規等專業人文素質課程等。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的選取是根據醫學技術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共同基礎二是按照共享性原則,實現場地、設備、師資等課程之間、專業之間的共享。如在通用解剖實訓區,建設醫學影像技術、康復治療技術、口腔醫學技術等專業解剖實訓區域等;三是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方面,選擇能夠滿足專業群實訓實習要求的高層次綜合性醫院。
根據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總體目標,將“精誠”確定為醫學院醫學技術類專業核心文化,“精”就是精湛的技術技能,“誠”就是以誠信為主的職業道德。通過專業教育、文化專欄、課堂教學、社團活動、志愿者服務等多種方式,營造專業文化氛圍。
通過建設醫學技術專業群,我院取得了一些成績:近三年來培養了一支省級優秀教學團隊;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三項,教師主編“十二五”規劃教材3部;我院成為全國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生物技術專業主任委員單位、山東省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主任委員單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副主任委員單位;成功承辦了第二屆全國高職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技能大賽和康復醫學教育學術大會。
[1]趙炳起,陶書中,張安寧.圍繞食品產業鏈 做強優勢專業群[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7):43-48.
[2]陳秀珍.高職院校專業群課程體系構建的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86-89.
G40-03
A
1671-1246(2017)06-0014-02
山東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醫學技術專業群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15558)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