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甘肅 合作 747000)
藏區中職衛校教師聽課、評課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為例
張瑩
(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甘肅 合作 747000)
目的 了解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教師聽課、評課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進一步提高教師聽課、評課效果,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建議。方法 對我校2015—2016學年教師公開教學聽課、評課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該校2015—2016學年開展藏醫、西醫、公共課公開教學共7次,每次聽課、評課教師5~23人不等,以中級職稱、20年及以下教齡教師為主。結論 我校教師聽課、評課活動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有待于進一步整改、提高。
中職衛校教師;聽課;評課;藏區
聽課、評課是中職教師日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動,是研究課堂教學、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1];同時,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2]。聽課、評課不僅有著協調角色、溝通意見、提高教學水平的功能,而且可使教學督導各項目標具體化、各種方式形象化、各種措施考量化,避免工作的主觀性、隨意性和無效性[3]。本文將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2015—2016學年教師公開教學聽課、評課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便了解該校聽課、評課現狀,為進一步增強教師聽課、評課效果,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依據,現介紹如下。
1.1對象
選取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2015—2016學年參與公開教學及聽課、評課活動的教師為研究對象。
1.2方法
回顧性分析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2015—2016學年教師公開教學聽課、評課資料,該校教師基本信息資料,教師業務檔案。采用SPSS18.0軟件對教師教齡、職稱、參與率等進行描述性統計,綜合分析該校教師聽課、評課現狀。
2.1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2015—2016學年教師公開教學聽課、評課現狀(見表l)

表l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2015—2016學年教師公開教學聽課、評課現狀
2.2公開教學教師的基本信息(見表2)

表2 公開教學教師的基本信息
2.3聽課、評課教師的基本信息(見表3)

表3 聽課、評課教師的基本信息
3.1師資力量薄弱,授課語種不同,影響聽課效果
我校地處甘南藏族自治州,經濟落后,與經濟發達地區的中職學校相比,基礎差、辦學資源不足、師資力量薄弱。有的教師雖然有了高級職稱,但學歷偏低;有的缺少教學經驗;有的業務不夠扎實。后兩種教師在教學時比較吃力。個別教師雖然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學術科研能力,但上課就是不受學生歡迎。另外,校內主要是漢語和藏語的語言環境,西醫教師主要用漢語授課,藏醫教師主要用藏語授課,大多數教師的英語處于“啞巴英語”的水平。同時還發現,藏醫或公共學科的教師如果在公開教學時運用全英語或全藏語授課,由于聽課、評課教師的英語及藏語水平有限,就存在聽不懂的現象,進而影響聽課效果,導致評課流于形式,起不到聽課、評課的作用。所以教師素質成為制約聽課與評課效果的一個主要因素。
3.2進行公開教學的教師在教齡、職稱方面存在扎堆現象
通過表2可以看出:該校進行公開教學的教師以中級職稱(講師),教齡10年以上、20年以下占多數。依據教育學[3]中一位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達到成熟的時間短則3~5年、長則10~20年的基礎理論,我校進行公開教學的教師處在成長至成熟的階段,未形成成熟期—成長期—新教師的階梯,存在扎堆現象,不利于聽課、評課目的的實現。
3.3教師聽課、評課參與率低
2015—2016學年甘南藏族自治州衛生學校有專任教師101名,37個教學班。按這個數字計算,每次公開教學應該有近六十名教師參與聽課、評課。但表1的統計結果顯示,幾次聽課、評課教師5~23人不等,教師聽課、評課參與率5%~23%不等,參與率低。說明該校教師不重視聽課、評課活動。
3.4聽課、評課教師主要以中青年教師為主
表3顯示,我校聽課、評課教師以中級職稱(56.6%)、20年及以下教齡(75.2%)的教師為主。
3.5跨專業聽課,盲目評課
由于該校特殊的辦學模式,校內存在西醫、藏醫、公共3種類別的課程。在公開教學時,如果主講教師來自西醫學科,而聽課教師來自公共學科或藏醫學科,由于教師本身的專業知識儲備及所熟悉的教學內容不同,就存在聽課障礙及評課敷衍了事的現象。該校聽課、評課的教師以西醫學科(46.9%)為主。
3.6評價量表不夠客觀
目前我校教師評課所用的評價工具是統一的,沒有體現中職課程多樣化的特點,評價過分強調教學手段。而教學手段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是為內容服務的,運用得當會為課堂教學增光添彩,運用不當則會適得其反。
4.1聽課、評課應成為培養教師教學活動的有效途徑
我校教師多數是沒有系統學習過教育教研理論的,他們是在缺乏教學基本功的情況下走上講臺的,因此只能在實踐中邊學習邊提高。應選擇初級或中級職稱的年輕教師進行公開教學,通過聽課與評課活動改進他們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技能和教學質量,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4.2注重雙語教學,提高教師英語及藏語聽說水平,增強聽課效果
由于我校師資力量薄弱,教師英語、藏語水平較差,所以應加強雙語教學。只有建立長期、統一、連貫的培訓體系,才能保證教師素質的提高,才能提高教師的英語及藏語聽說水平,才能增強聽課效果、促進有效評課。學校應根據教師隊伍狀況,每學期有計劃、有主題地開展校本培訓,提高教師的英語及藏語聽說水平;或通過請專家、引進人才、遠程教育、脫產進修等方式提高教師的藏語、英語水平;也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開展教學交流活動,促進教師學習,解決教師在聽課、評課中存在的問題。
4.3建立獎懲制度,督促教師積極參與聽課、評課活動,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學校應建立健全聽課、評課制度,不僅要規定教師每學期應該聽課的節數,而且應制訂聽課與評課的質量評價和監督制度,從制度上保障聽課、評課的質量,使教師聽課主動、評課積極。
4.4督促高職稱、長教齡的教師參與評課活動,幫助年輕教師成長,力爭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學校應不定期組織高級職稱教師舉辦培訓班,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前備課、教學輔助工具的使用以及板書的書寫等方面對年輕教師進行培訓,使年輕教師了解學校專業教學的特點、所承擔教學工作的具體要求,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同時由教研室選定一名教學經驗豐富、工作認真負責、高級職稱的指導教師與年輕教師結成“一幫一”的對子,通過檢查、指導、評估的方式,從專業水平、教學能力上對青年教師進行全面的聽課與評課指導,每周至少兩次,真正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4.5建立一支有權威的教學督導員隊伍
首先,學校必須高度重視聽課與評課的組織和實施,建立一支有權威的教學督導員隊伍。其次,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學督導工作制度。例如教學督導結果的反饋制度、教學督導跟蹤整改制度,把督導工作中發現的突出問題一一列出,形成“聽課與評課整改問題備忘錄”,以確保教學督導工作落到實處。另外,督導應成為培養教師的有效途徑,以培養教師為目的出發,請督導專家在教學方面給予青年教師實實在在的指導,真正做到“督”在要害處,“導”在關鍵點。
4.6建立科學的評課指標體系
教育學[3]指出:評價教師授課質量的指標一般包括以下6個方面:教學態度、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因此,要獲得客觀的評課結果就要建立科學的評課指標體系。評課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受評價量表的影響,因此評價量表應在征求學生意見、教師意見、專家意見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以增強評價的客觀性,盡可能準確地反映教師的教學水平。可采取對多次評課結果進行總體評價的方式,豐富教學評價的內容,開辟學生參與評課的途徑,開發適合各類課程的評價工具,使學生的評價真正有助于教師的教學改革。對于評價量表的研制,一方面要考慮學科類別,另一方面要考慮課程的組織形式。只有將課程個別評價與共性評價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反映教師的教學情況。
4.7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強調評課的目的[4]及重要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征求學生意見,增加參與途徑,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評課結果盡量接近教師的真實情況,可分階段在學期前、學期中、學期末各進行一次。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如何,學生最有發言權,因此評課要有學生代表參與,這也是教師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渠道之一。或者聽課教師在課后選擇幾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的感受,這有助于教師在評課時更加客觀。
[1]徐成剛.督政制度——我國教育督導的特色[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0,26(4):68-70.
[2]張淑真,李永紅.高校教學督導工作的思考與探索[J].中國商界,2009(4):123-124.
[3]李小寒.護理教育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4]何瑞娟.中職衛校評教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21-22.
G526.5
B
1671-1246(2017)06-01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