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式排序是指幼兒對物體間內在規則關系的認識,是兒童早期數學認知能力發展內容之一。對小班的幼兒來說,模式排序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數學活動,他們需要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也就是規律。生活中模式排序無處不在,如馬路上的斑馬線、衣服上的條紋、墻上的圖案等等,幼兒在游戲中搭圍墻、拼手槍、穿項鏈時,也會有意無意地按照一定規律排列。
下面是我對云飛小朋友連續4個月的觀察,結合實踐指導談談教師應在實踐中使用什么策略來促進幼兒數學模式核心經驗的發展。
觀察記錄(一)
2017年3月14日,區域游戲時間,云飛在積木區將許多空心積木排成一排,又將許多小汽車玩具排成一排放在空心積木上,他看到一旁的我,對我說:“鐘老師,你看,這是我修的大馬路?!蔽覍λf:“我看見你將許多空心積木排成一排修成了一條長長的馬路,你還將許多小汽車在馬路上排成了長長的一排?!痹骑w說:“對,它們在排隊?!?/p>
根據對云飛的觀察,發現他將3個以上的空心積木和小汽車玩具一個一個地排成一行,對照幼兒學習數學模式關鍵經驗的發展軌跡表,云飛的模式能力發展還處在初級偏下的水平。
分析策略:
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
小班幼兒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只有通過動手操作,才能積累相關的數學核心經驗。所以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是非常必要的,材料可以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幼兒在操作擺弄中逐漸積累了模式的數學核心經驗。
描述幼兒的行為
描述幼兒正在做的事情會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另一方面描述也是給幼兒正確的語言示范,讓幼兒學習用清晰、完整的語言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為下一步幼兒能用語言描述出模式做好前期鋪墊。
重構幼兒的語言
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在表達時常常不夠清晰、完整,教師通過對幼兒的語言進行重構,讓他學習用完整的語句去描述自己做的事情,幫助幼兒提升了語言表達的能力。
接下來要做的事:
1.和家長配合一起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生活中的模式,幫助幼兒積累模式的核心經驗。
下午離園時我約談了云飛的媽媽,將云飛的數學模式水平發展情況告知她,并邀請她和我一起幫助孩子提升模式的學習,比如帶孩子一起尋找馬路上的斑馬線、桌布的條紋、墻上的瓷磚花紋等的模式排序,讓孩子在生活中感知各種物體的排列規律。
2.有目的地開展數學小組活動,幫助幼兒形成模式的概念。
通過對云飛的觀察,發現他還沒有形成模式的概念,所以組織學習模式的數學小組活動是非常必要的,讓幼兒在有趣的數學小組活動中去感知物體的排列規律,逐漸形成模式的概念。
觀察記錄(二)
2017年4月20日,我們開展了數學小組活動“排隊游戲”。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在玩具國里面有許多紅色和黃色的積木塊,它們每天出去玩的時候,都會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我們看一看它們是怎么排隊的。”
教師一邊演示放積木塊一邊描述:“一塊紅色的積木塊、一±夬黃色的積木塊、一塊紅色的積木塊、一塊黃色的積木塊……它們每天都像這樣排好隊一起出去玩,今天的小組活動時間,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個小盒子,盒子里面有兩種不同顏色的積木塊,你們會怎么來給這些積木塊排隊呢?”
幼兒操作材料時,我開始到各個小組巡視觀察幼兒操作材料的情況。走到云飛那一組,看見云飛將相同顏色的積木塊放在了一起。我嘗試提醒他:“我看見賀云飛將相同顏色的積木塊放在了一起,這邊都是黃色的,這邊都是綠色的,它們是按照顏色來排隊出去玩的嗎?”
第二次巡視到云飛那一組的時候,我看見云飛將積木塊隨意擺放成三排:第一排三個積木,第二排也是三個積木,第三排是四個積木。
云飛把三個或四個積木塊排在一起,說明他現在還處在等級較低的水平,但是根據我平時對他的觀察和了解,他的數學能力水平應該比班里其他幼兒要高一些,他現在所呈現出來的到底是不是他真實的能力水平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開始了下面的嘗試。
我拿了一盒積木,蹲在云飛的旁邊,一邊在桌上擺放積木塊一邊描述:“一塊黃色的積木,一塊黃色的積木,一塊綠色的積木……咦,后面應該是什么顏色的積木來排隊呢?誰來幫助我一下?”云飛舉起小手說:“我。”
“這后面應該是什么顏色的積木?”云飛毫不猶豫地說:“黃色?!蔽椅⑿χ鴮λf:“那請你幫我拿一下?!痹骑w拿了兩塊黃色的積木拼在后面,我描述了他的行為:“一塊黃色的積木,兩塊黃色的積木,那它的后面又該是什么了呢?”“綠色。”“哦,綠色的積木?!痹骑w拿了兩塊綠色的積木拼在后面,“我們可以讓它們變得更長一點?!?/p>
根據跟云飛的互動,發現他已經能夠識別和復制AABBAABBAABB 的簡單模式,他的模式能力發展已經從初級偏下的水平提升到了初級偏上的水平。
分析策略:
蹲下來,和幼兒在同一高度上游戲
蹲下來是對幼兒的一種很好的尊重方式,教師和幼兒處于同一高度,會讓幼兒更愿意去接近教師,更愿意和教師一起游戲。當我蹲下來在云飛旁邊操作材料的時候,云飛很愉悅比參與到和教師一起擺放操作材料中。
用語言描述幼兒正在做的事
描述幼兒正在做的事情一方面會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另一方面描述也是給幼兒正確的語言牙范,讓幼兒學習用完整的語句說出自己做的事情。如云飛在排放積木隊樂時,我描述了他排列的方法:“我看見云飛將相同顏色的積木塊放在了一起,這邊都是黃色的,這邊都是綠色的3它們按照顏色來排隊出去玩。”幫助幼兒歸納了他將積木分類的方法。
重復和重構幼兒的語言,認可幼兒說的話
當幼兒的語言不夠完整的時候,如云飛說“兩塊綠色的”,我重復、重構了他的語言說:“兩塊綠色的積木?!苯o幼兒一個完整的語句示范,讓幼兒學習用完整的語言來描述物體。
做一個裝傻的老師,尋求幼兒的幫助
教師的適當裝傻示弱,尋求幼兒幫忙,可以讓教師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了解幼兒的真實發展水平,就像今天云飛在自己操作材料的過程中呈現的是低級偏下的模式水平,我通過裝傻讓他幫忙擺放積木塊,發現他能艇識別出我擺放的模式,并進行擴展,說明他的模式水平已經達到初級偏上的水平。
接下來要做的事:
1.繼續在生活和游戲中引導幼認識模式。
幼兒數學的學習來源于生活,要讓幼兒形成模式的概念,還是需要在日常活動和游戲中幫助幼兒積累相哭的數學核心經驗。比如引導幼兒觀察同伴衣服和裙子上的條紋,玩游戲日時讓幼兒按ABABAB的模式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地交叉排好隊等等。
2.利用各種方式幫助幼兒提升模式經驗。
要熟練掌握一項技能需要許多次的不斷練習,所以在接下來的生活和游戲中,我將采用各種不同的形式帶領幼兒鞏固和提升模式經驗。比如讓幼兒在探索游戲區和藝術區的游戲材料中去感知物體的模式,繼續在小組活動中去探索操作材料,幫助幼兒形成模式的概念。
觀察記錄(三)
2017年5月25日,計劃時間,我用鋪小路的游戲帶領幼兒一起做計劃,我紿每名幼兒都準備了紅色和黃色的積木各兩塊。意圖是看看幼兒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對于模式識別和復制的掌握情況。
“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個鋪小路的游戲,看,老師今天準備了兩種顏色的積木,一種黃色的一種紅色的,它們鋪成了一條彩色的小路,我們看一看這條小路是怎么鋪的。一塊黃色的積木、一塊紅色的積木、一塊黃色的積木、一塊紅色的積木……它們是按照這樣的規律來鋪的,我要邀請每位小朋友都來幫忙把這條小路鋪得越來越長,我們從云飛這邊開始?!?/p>
云飛一邊放積木我一邊用語言描述:“一塊黃色的積木、一塊紅色的積木、一塊黃色的積木、一塊紅色的積木。”鋪完后我一邊用手指指積木一邊檢驗說:“黃色的紅色的黃色的紅色的。”這次活動云飛識別并復制了 ABABAB的模式。
分析策略:
鼓勵幼兒延伸游戲
幼兒識別模式后,鼓勵幼兒模仿和復制模式,可以幫助老師了解到幼兒的真實發展水平,以便下一步老師對每一位幼兒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通過觀看云飛的延伸游戲,我了解到他已經能識別和復制簡單的模式了。描述幼兒的行為接下來要做的事:
1.教師作為伙伴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
教師作為云飛的同伴,和他共同游戲,會更好地激發幼兒學習模式的興趣。
2.利用更多的材料讓幼兒去識別、復制、創造模式。
比如為幼兒提供不同顏色的數塊積木、大小雪花片、不同形狀貼紙、不同顏色或形狀的磁力塊積木等,都可以讓幼兒在操作中探索模式的規律。
觀察記錄(四)
2017年6月6日,區域游戲時間,云飛在積木區用空心積木修好了房子,他準備在房子周圍修圍墻??匆娢襾淼椒e木區,他對我說:“鐘老師,我今天要修很長的圍墻?!蔽一貞f:“哦,你要修很長的圍墻,這個任務一定不簡單,你需要我的幫助嗎?”云飛想了想說:“需要。”我問他:“你需要我怎么幫助你?”云飛說:“你和我一起來修圍墻吧?!蔽艺f:
“這樣吧,我來遞積木給你,你來修圍墻,這樣就會修得快一些?!薄昂玫?。”云飛答應了?!澳阆脒x什么樣的積木修圍墻呢?”云飛指了指裝半圓形積木的盒子。裝半圓形積木的盒子里裝有大小兩種半圓形積木,我想這正好可以看看云飛是否能用這兩種積木來擺放出按一定模式排序的墻,我對他說:“我們就用大的半圓形積木和小的半圓形積木修一面長長的圍墻可以嗎?”“好!”云飛點點頭。于是我先遞給他一塊大的半圓形積木,又遞給他一塊小的半圓形積木,接著又遞給他一塊大的半圓形積木,再遞給他一塊小的半圓形積木……云飛按照大小大小規律將半圓形積木擺成一個長排,接下來我不再主動遞積木給他,而是問他:“你現在需要的是大的半圓形積木還是小的半圓形積木?”云飛說:“大的。”我遞給他一塊大的半圓形積木,我又問:“你現在要什么樣的積木?”云飛說:“小的?!蔽矣职此f的遞給他一塊小的半圓形積木……就這樣他說要什么形狀的積木,我就遞給他什么形狀的積木,長長的圍墻按照一塊大的半圓形、一塊小的半圓形、一塊大的半圓形、一塊小的半圓形的模式修好了。通過這次游戲觀察,我發現云飛現在已經能夠非常熟練地識別和復制ABABAB的模式了。
分析策略:
選擇合適的時機,充當幼兒的游戲伙伴,陪伴幼兒一起游戲
在整個游戲中,我一直保持對云飛的持續關注,并時刻準備著,在合適的時機,充當他的游戲伙伴,陪伴他一起游戲。
等待幼兒提出的策略后再行動,讓幼兒做游戲的主導者
比如在整個擺放模式的過程中,我都是等云飛說出要求,再按他提出的要求去行動。他一直都是游戲的主導者,而我只是充當配角,去協助他一起游戲。這樣的形式,也幫助我了解到了云飛的模式發展的真實水平。
接下來要做的事:
1.有目的地增加游戲區模式操作材料。
教師及時根據幼兒的需求和興趣,在游戲區增加模式操作的游戲材料,會激發幼兒探索游戲材料的興趣,也會在操作中提升幼兒的數學相關經驗。比如增加穿珠子的游戲材料和各種顏色和形狀的磁力塊等等,讓幼兒逐漸有意識地去創造出簡單的模式。
2.陪伴幼兒游戲,持續關注。
比如陪伴在幼兒身邊和他一起游戲,持續關注他的數學模式核心經驗的發展狀況。
觀察記錄(五)
2017年6月19日,玩具區新增加了穿珠子的游戲材料,新的游戲材料吸引了很多幼兒去玩具區玩穿珠子游戲。6月23日,云飛的計劃是去玩具區穿珠子。云飛制訂了計劃之后,我跟隨他來到了玩具區,想看看他穿珠子的情況。這個時候穿珠子的材料已經被多多和馨怡拿到家庭區去玩了,云飛也跟她們到了家庭區,他開始拿著魚線穿起珠子來。他先穿了一顆紅色的珠子,又穿了一顆藍色的珠子,接著又穿了一顆紅色的珠子,再穿了一顆藍色的珠子……我一直在他身旁關注著他,5分多鐘過后,項鏈終于穿好了,云飛拿起項鏈對我說:“鐘老師,我穿了一串項鏈。”我說:“哦,這是云飛穿的項鏈,我看見你用了兩種顏色的珠子,用紅色和藍色的珠子穿成了一串漂亮的項鏈。你能告訴我你是怎么穿的嗎?”云飛將項鏈放在桌上,一邊用手指從項鏈的一頭一顆一顆地指到另一頭一邊說:“紅色的、藍色的、紅色的、藍色的……”我說:“哦,我看見了你是一顆紅色的珠子、一顆藍色的珠子、一顆紅色的珠子、一顆藍色的珠子……這樣穿成了一串漂亮的項鏈?!?/p>
根據對云飛的觀察,發現他能夠用紅色和藍色的珠子創造(而非模仿)一個獨特的有三次以上重復的簡單模式ABABAB,他的模式能力發展已經提升到了中級水平。
分析策略:
材料進一步支持
持續對孩子的游戲情況進行關注,做有準備的教師
用語言描述幼兒的行為
重復、重述、重構幼兒的語言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利用回顧時間重點進行回顧。
6月19日的回顧環節,我向其他幼兒展示云飛的作品,并讓云飛向同伴講述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穿珠子的,
1.讓幼兒相互之間進行模仿學習,幫助幼兒提升了模式的核心經驗。
2.給幼兒提供更多更豐富的游戲操作材料,幫助幼兒在操作游戲中提升模式經驗。
3.加入到幼兒的游戲中。
幼兒已經能夠熟練創造出ABAB AB的模式,所以下一步教師可以在生活和游戲中,通過平行游戲加入到幼兒的游戲中,讓幼兒去識別、復制復雜的模式,一步一步地幫助提升幼兒的模式經驗。
豐富的材料能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幼兒只有在反復操作練習的過程中才能去識別、模仿、復制和創造出模式。教師通過溝通八字經“描述、重復、重述、重構”,與幼兒進行有效的師幼互動,讓幼兒更清楚地理解模式的概念,并逐漸學會用完整的語句描述出自己識別、模仿、復制和創造出的模式。教師陪伴在幼兒的身邊觀察幼兒的游戲情況,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到幼兒真實的發展水平,以便提供適時的幫助和合適的游戲材料,幫助幼兒提升數學核心經驗。通過一學期對云飛的持續觀察,我能感受到云飛數學模式經驗的提升,也能夠親身感受到做一個有準備的教師不僅僅是在當下如此,更是要隨時隨地做好準備。在幼兒需要的時候,適時地出現、有效地互動,希望在未來的日子我能幫助班級更多的孩子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