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幼兒園點名形式雖多樣,但在班級一日活動中仍屬例行“公事”,缺乏幼兒真正自主參與,無法滿足大班幼兒身心發展需求。本文結合當前倡導幼兒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結合大班幼兒學習經驗,打破點名常規,
通過團討點名,點名自主化;設計點名,點名生活化;推進點名,點名多元化三方面逐步推進,給予幼兒一個自主設計、自主主持的沙龍式點名。同時將沙龍式點名模式延伸于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值日生、繪本建構等班本化活動有效融為一體。
點名是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常規環節,我班幼兒到了大班,已經不再滿足于看似游戲化但往往只起到統計班級人數的點名。對于點名這件事,他們更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會把自我需求和興趣大膽地融會貫通到點名環節。杜威說過:“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造。”大班幼兒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把每天例行的“公事化”點名轉變為一場自主的沙龍式”點名。教師則以此為契機,紿予幼兒自主建構和深入推進的支持,鼓勵幼兒點出精彩,點出智慧。
一、“公事化”點名現狀
第一日,晨間鍛煉后幼兒回到教室,自覺坐成兩排,教師拿出點名冊,逐一喊出學號,幼兒順勢應答到,教師在點名冊上打鉤。第二日,晨間鍛煉回到教室,待幼兒坐好后,教師用打電話形式點名,過程中幼兒有些吵鬧。第三日,晨間鍛煉后,教師逐一喊出幼兒小名,幼兒喊到,教師在點名冊上打鉤。
問題一:教師操控,主體缺失
組織過程中,教師占絕對主導地位。教師報姓名或學號,幼兒機械應答,實施過程中缺乏自主參與,缺失探究學習的過程。
問題二:注重形式,實效缺失
教師開展點名環節時,會利用一些例如打電話、報歌名等游戲方式,但大多缺乏沐入思考,具有極大的隨意性,缺乏應有的推進過程,玩幾次幼兒就不感興趣了。
問題三:模式固定,靈活缺失
點名時間和地點易產生固定思維,一般都被教師安排在晨間活動進教室之后,幼兒坐整齊再點名,過程缺乏靈活和創新性。
大班幼兒語言和思維能力迅速發展,不再滿足于追隨、服從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他們活動的自主性、主動性水平明顯提高。教師應通過激發幼兒的內在需求,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嶄新的點名模式。
二、“沙龍式”點名初探
珍視幼兒點名的獨特價值,改變“公事化”點名。正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所述:“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以幼兒為本,讓幼兒在點名環節中不斷主動參與和實踐,獲得一個豐富、持續、深入的嶄新體驗。
(一)團討點名,點名自主化
基于幼兒經驗,對點名的概念、基本要素及實施問題等進行初步團討。
團討一:為什么要點名?如果讓你來點名你會怎么點?
教師:“大家知道我們每天早晨為什么要點名嗎?”胡永樂第一個舉手說:“點名是為了知道今天來了多少人,還有誰生病了。”媛媛接著說:
“點名是為了讓值日生知道今天有幾個小朋友來幼兒園,就可以去拿幾個水果!”“對的,還可以讓葉老師知道中午該去食堂拿幾個碗。”炫炫補充道。“還可以給沒來的小朋友打個電話,知道他們為什么不來。”莫楊最后說道。
根據孩子的回答,不難看出大班幼兒對于點名有了初步認知,在他們的經驗里點名已經不單單是停留在統計人數上,而更多的是可以和我們的生活需求相結合。
“那么如果今天由你來主持點名,你會怎么點?”凡凡回答:“如果今天我來點名的話,我會和老師一樣一個一個叫名字,然后記在紙上。”“我也是這樣,不過我用學號點。”“我用今天穿的衣服的顏色點。”……大多數幼兒都贊成凡凡的方法并想試一試。“那還有別的和老師不一樣的方法嗎?”教師繼續問道。“我有!”
菠菠舉手說:“我會按電視上看到的軍訓排好隊,報數來點名。”
幼兒的點名經驗直接來源于其生活經驗,雖然目前的經驗更多地只停留在教師日常的點名方式,但是他們對于點名的基本要素還是清楚的,而且對“今天由我來點名”活動很感興趣。因此接下來教師就把點名冊交給幼兒,讓幼兒自己主持點名環節。但是當從來沒有接觸過點名冊的幼兒拿到只有文字的點名冊時,許多新的問題出現了。
團討二:點名冊的小秘密
“想做點名的小主持,就先要了解點名冊有哪些內容,怎么記錄。”大家爭先恐后地回答,“點名冊上有我們的名字和學號。”“有格子,用來做標記記錄有沒有來。”“還有要與上今天是幾月幾號。”最后經過師幼共同討論,總結出點名冊一般要具備的基本要素:班級、日期、幼兒姓名或學號、今天到園人數等重要信息;點名的初級步驟,標注日期按報到名字相應做標記(來的畫“1”沒來的畫“0”)統計并填寫今天到園人數。
剛拿到點名冊記錄時,幼兒發現了很多問題,生成關于“點名冊小秘密”的團討。幼兒在討論中充分了解點名冊的基本要素以及要素之間的關系,并對統計概念有了初步認知,為接下來的“今天由我來點名”做好了準備。
團討三:星級小主持
今天輪到陳爍陽做點名小主持,他首先在最上格寫上代表今天是12號),在點到環節他向老師發起了求助:“老師,我不認識小朋友的名字,怎么辦呀?”
第二天輪到陳柔羽主持,她拿起點名冊開始依次報幼兒名字,分別打上1或,一輪完成后,在最后填寫今天到園人數時,她停了下來,不知該如何計算……
第三天炫炫來主持點名,他快速報出幼兒名字點到,并直接用“30(總人數)-6(缺勤人數)=24(到園人數)”的方法算出了今天的到園人數。
在主持點名初期,由于識字能力和運算能力的個體差異,每個幼兒在主持點名時都會碰到不同的問題。其中能快速認讀“幼兒姓名”和正確統計“到園人數”是大部分幼兒所面臨的挑戰,為了幫助每個幼兒順利完成點名,并努力提高其識字和運算能力,我們一起繼續團討總結辦法,創設出由易到難的星級主持榜:
一星主持:能按學號點到并用點數的方法統計到園人數。
二星主持:能按姓名點到并用總人數減缺勤人數統計出到園人數。
三星主持:兼顧一星和二星主持能力的同時,自主想出新的點名方式。
星級主持的創設,幼兒樂在其中,每天都在想“今天我的主持能得幾星”,在經過幾輪點名后,大部分幼兒都能達到二星,令人驚喜的三星也時常出現,幼兒已具備深入推進,建構更多樣化的點名。
(二)設計點名,點名生活化
基于幼兒需求,對自主點名進行生活化、個性化的深入建構。通過第一階段的自主點名,幼兒對于點名活動有了更深入的體會。他們不單只是統計“今天來了幾個人”,還開始嘗試把頭際生活中的需求和點名相結合,設計符合他們需求的點名,以此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新問題。作為教師要敏銳發現幼兒的這些需求,并給予不斷深入的推進。
設計一:個性點名冊
一天,值日生準備去食堂拿水果,可是今天吃的是蘋果,需要按三人一個的量來計算出我們班該拿幾個蘋果。值日生天天和媛媛先在班里三個三個地數人數,可是一會兒就數亂了。最后兩人嘗試了幾次都沒成功,只能求助老師。
老師引導他們說:“剛剛你們二個三個數小朋友很難數清楚,現在能不能請點名冊來幫忙,又快又準確地計算出拿幾個蘋果呢?你們看點名冊上已經清楚地把今天到園的小朋友都畫上了“1”,那么如果把畫“1”的小朋友按照三個一組、三個一組劃分好,最后再數數有幾組就是今天要拿幾個蘋果嘍!”兩人嘗試用老師的方法,很快就在點名冊上找到了答案。
每當值日生在拿取不是一人一個的水果時,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應該怎么算?旱幾個?之前碰到類似問題都是由教師幫助幼兒用群數的方法劃分找到答案。今天兩位值日生已經開始嘗試獨立運用群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但是由于在群數的同時還必須記住群數的個數,難度較大,幼兒并未成功。發現幼兒需求,教師把原有的群數方法迀移到點名冊上,把原本抽象復雜的計算變成直觀形象的統計,有效地解決了值日生拿水果的難題。隨后教師就發動全班共同來設計大一班的點名冊。全體討論并一致通過了全新版本,除了增加水果個數記錄外,還加入今日天氣、缺勤人數、缺勤原因、男女人數等內容。
中午吃飯時,凡凡告訴老師:“老師老師,我們這桌少了兩塊毛巾!”“我們這里多了一塊,給你們吧。”周卓航邊走邊把毛巾拿過來,“可是我們還少一塊哎,到哪里去了?”凡凡有點著急地說。
值日生分錯毛巾的情況時有發生,水果統計可以放入點名冊,那么每組毛巾的統計應該也可以與點名冊融合。幼兒開始嘗試設計第二版本的點名冊,加入了毛巾統計元素。大一班點名冊在幼兒一次次地發現、解決問題中不斷改進,生活化點名冊,貼近幼兒實際,實現幼兒自我服務。
設計二:個性點名內容
“星級主持”讓更多的幼兒挑戰三星主持人,幼兒開始嘗試和深入新的點名領域,一系列個性化點名在班里不斷涌現。
由姓名生成的系列點名:從最熟悉的名字開始,設計自己的名字卡做成名冊,幼兒拿名冊識字點名;幼兒依次書寫名字,輪流合作完成點名;幼兒收集感興趣的各種卡片,如恐龍、憤怒小鳥、植物大戰僵尸等,利用分發卡片及讀取卡片內容來點名;繼續收集生活當中有趣的標志,進行識字點名;幼兒挑選語言簡練的繪本,每人輪流朗讀一個字或詞接龍點名;繪本輪流朗讀點名。
由學號生成的系列點名:幼兒拿來白紙,每人輪流寫上自己的學號點名;為了書寫工整,又找來日字格書寫接龍點名;幼兒玩“猜猜我是誰”,他們想出背上寫學號,猜出我是誰的點名方式;幼兒找來爰玩的多米諾骨牌,在骨牌上寫上自己的學號做成學號牌,進行骨牌數字平面排隊點名(分有序和無序擺放);進行豎直擺放多米諾推牌點名(擺放可以是順數、倒數);分小組骨牌點名(單雙數小組、相鄰數小組等)。
由節奏生成的系列點名:幼兒發現自制裝米飲料瓶可以搖出有趣的節奏,由此生發了一次搖米瓶的節奏接龍點名。幼兒按學號個位數的數值來搖晃米瓶,缺勤空出;增加雙木棍敲打和拍鼓按學號打節奏點名;配上各種節奏感強的音樂進行點名。
(三)推進點名,點名多元化幼兒在自主建構的點名模式中不斷創新,點名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內容,固定的時間和地點,推進點名效應,讓點名更多元化,自然貫穿于一日生活中。
推進一:結合晨談,主題式沙龍點名不斷生發
當幼兒對某個主題的某個點特別感興趣時,順應幼兒給予多方位支持。
引導他們積極收集相關話題,把點名和晨談有效結合,自主選擇內容與同伴互動,激活沙龍式點名。
課程主題沙龍點名:
“我要上小學了”主題,幼兒收集資料,尋找話題,在點名時用相關內容接龍。
繪本主題沙龍點名:
你是特別的,你是最好的”繪本主題點名,從“我喜歡我自己……”講述喜歡自己的理由開始,深入了解自己,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嘗試用各種句型仿編詩歌,幵展一系列相關內容點名。
“一百層房子”系列繪本點名,幼兒分別收集地上、地下、海底的不同動植物,進行接龍點名。
園本特色主題沙龍點名:
“我老爸最棒”主題式點名,以幼兒調查、采訪自己的爸爸為前期經驗,開展系列老爸相關內容點名。
推進二:結合一日活動,創新式點名不斷激發
一切以幼兒需求為基礎,把點名融入一日生活當中。激活點名的靈活性,鼓勵幼兒嘗試進行不同場地、不同時間的自主點名。
早晨來園,莫楊興奮地跑過來對老師說:“老師,我昨天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名方法,就是用我們剛剛做好的跳繩墻來點名。”“這個有意思,說來聽聽!”老師表現得十分好奇。“就是這樣,你看這些跳繩墻上的自畫像都是可以移動的,那么放學前我們把它們都拆下來,然后第二天早晨來的小朋友就自己插上自畫像,這樣等主持人點名時只要直接看沒有被插上的自畫像就能知道誰沒來,幾個人沒來了!”“嗯,不錯,可以嘗試,那么今天你把這個點名方法先告訴大家,明天就由你做主持來統計。”老師鼓勵并肯定了他的意見。
幼兒能想到利用新創設的跳繩墻,利用晨間來園的時間,大家自由插畫來點名,說明已經開始跳出點名的固定模式。這次創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接下來早操時間的火車接龍點名、兔子跳點名,午飯前的餐桌邊小組點名不斷出現,創新多多。
大班幼兒在自主建構點名模式的實踐探究中,不斷得到提升。原本例行的“公事化”點名,也在幼兒的不斷生發中點出了精彩,點出了智慧。我的點名我作主,幼兒在真實的點名體驗中主動參與并不斷創造生活。在《指南》背景下,自主點名給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契機。為此,我們將繼續落實《指南》精神,珍視自主點名的獨特價值,探究更多的幼兒生活。
參考文獻:
[1]楊彩萍.培養良好習慣從晨間點名開始——大班幼兒花樣點名[J].
中華少年,2015(15):122-122.
[2]蔣芳英.一點則“鳴”——關于幼兒園點名方式的創新實踐[J].學周刊,2011(34):135-136.
[3]魏麗丹.張文斌.如何用好點名制度[J].科技資訊,2011(12):23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