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在科學區游戲中,教師存在著制訂游戲目標意識不強、對幼兒游戲水平不夠了解、缺乏開發性指導等一系列問題。教師應根據游戲內容,制訂符合該游戲的具體目標,對游戲行為進行分析判斷,利用多樣化的指導策略,指導幼兒游戲更好地發展。
一、科學區游戲存在的問題
1.制訂游戲目標意識不強
教師在給幼兒提供科學區游戲材料時,往往隨意性較大,游戲開展前并沒有明確目標。如沉與浮游戲,重點應該在觀察所提供的材料哪些沉下去、哪些浮在水面,并想辦法讓浮的材料變重沉下去,或是沉下去的材料浮上來。而教師由于沒有明確目標,沒有提供實驗記錄與可供做實驗的相應材料,導致幼兒只是機械反復將提供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再拿上來,游戲毫無價值。
2.對幼兒游戲水平不夠了解
在制作紙杯電話游戲中,幼兒在制作紙杯電話時,用剪刀一使勁就會把紙杯底部戳成一個大洞,這樣麻繩就根本無法依靠打結進行固定。教師只想到剪刀可以戳洞,卻沒有考慮到是否適合幼兒使用,他們的手部小肌肉發展水平不能很好地掌握力度。教師對幼兒的游戲水平沒有充分考慮,致使該游戲無法正常進行。教師應該提供一些安全圖釘,并讓幼兒在教師示范之后進行操作。
3.缺乏開放性指導
提供的科學小制作,如會飛的飛行器、繞來繞去的小蛇等,教師指導幼兒必須按照步驟圖一步步操作,教師的指導固化了幼兒游戲的思維,教師指導缺乏開放性。
二、幼兒游戲行為分析
1.合理制訂具體目標
科學區是一個可以讓幼兒學到新知識、練習日常情境中會用到的處理技巧的地方。焦點放在幼兒是如何學習及他們學了什么上面。以本班科學區為例,我制訂了幼兒在科學區各領域可以學習的內容如下:
(1)語言一幼兒將小球從自己建構的過山車軌道上滾下,觀察小球是否能夠順利滾落,用圖畫和符號記錄下來,并用語言表述操作過程,幫助幼兒語言發展。
(2)科學一游戲材料中納入球、各種形狀軌道積木、螺絲等玩具,幼兒在操作時初步感知小球滑坡等物理科學的概念。適時進行提問激發幼兒去思考物體,如是怎樣讓小球在滑坡上滾動等問題。
(3)數學一在幼兒進行探索時,使用與方位有關的詞匯,引導幼兒學習空間和物理的概念,如你搭建的軌道讓小球順利從上面滾到了下面。
2.對游戲行為的分析判斷
游戲名稱:過山車軌道滾珠
提供材料:小球、直道、彎道、
觀察一:安安選了一根綠色弧形軌道配一根原色直條軌道,最后放上一個盛球的方形座,她輕輕推了一下球,球向前移動了一些就停下來了。
思考:用手撥球產生動力,在無初始動能時,小球由于重力作用的慣性只會往下滾,但現在軌道是平行的,我要如何提問,才能幫助她了解這個概念。
觀察二:爰蜜拿了一根橘色拱形積木放在綠色直條積木下面,用手一推,黃色小球順利滾落到方形底座中。
思考:我要提出什么問題,才能激發她繼續嘗試的興趣。
回應:“如果我們換一個比較長的坡道,小球會怎樣?”
在當天游戲結束后,我們對此游戲進行了講評。分別請安安和愛蜜結合她們的記錄單介紹了她們搭建的軌道,以及小球是否成功滾下來。幼兒第一次游戲發現有困難時,教師及時進行有效提問,成功引導幼兒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再請幼兒在游戲結束時分享自己經驗,使還沒有玩過游戲的幼兒對此游戲能產生興趣。幼兒在游戲中知道使小球滾落的方法就是要制造有一定坡度的軌道,才可以讓小球往下滾。
觀察三:彤彤用兩塊拱形積木墊在直條積木下面,其中一根拱形積木上面又放了一個玟紅色方形積木,連接一根直條帶通道的積木,最后連接方形底座,旁邊還有兩根鏤空直條積木。用手一推,黑色的球到通道處卡住上不去了。
思考:她正在全神貫注地研究,小小的困難并沒有讓她放棄。
回應:“如果你把這根積木換個方向,小球會怎么樣?”
觀察四:吳悠在一根拱形積木的兩邊豎放兩根鏤空直條積木,在兩邊分別用一根軸和藍色六角形積木固定,連接綠色帶通道積木,最后連接方形底座。用手一推,白色小球很快滾落底座。
思考:我要提出哪些問題,才能激發她繼續嘗試的興趣。
回應:“如果我們換一個比較長的坡道,小球會怎樣?”
觀察五:嘯寶在橙色積木上放藍色六角積木,豎放連接兩根紅色積木橫放,在上面放上綠色直條帶通道積木,連接綠色直條、原色直條積木,中間還有三種積木做的拱門,最后連接方形底座,旁邊豎放三根鏤空直條積木。用手一推,白色小球從綠色直條上掉落下來后很順利地滾落底座。
思考:我要提出哪些問題,才能激發他挑戰組合更復雜的軌道。
回應:“如果造兩層過山車軌道,怎樣搭建才能讓小球順利滾下來呢?”
幼兒通過不斷嘗試并記錄下自己的搭建過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搭建經驗。悠悠搭建的軌道雖然很簡單,卻能讓小球以最快的速度滾落底座。因為力學原理坡度影響速度,坡度越大小球加速越快。而嘯寶已經能夠搭較為復雜的軌道了。由于彤彤遇到了困難,所以在游戲講評時,我將此問題拋給其他幼兒,他們紛紛討論,最終得出結論:直條通道必須將直條一頭連接其他積木,否則不能順利讓小球滾落下來。在游戲中幼兒了解到特殊積木對連接軌道的作用,可以用它制造不一樣的坡度及不一樣長度的軌道。
3.教師指導策略
上面提到的“過山車軌道滾珠游戲”,通過教師對幼兒游戲行為的觀察及思考,結合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直接干預進行指導,使得幼兒游戲經驗得以不斷提升與發展。除了教師直接地指導,在不同材料的提供上也體現了教師對游戲的隱性指導。
游戲名稱:陀螺轉轉轉
游戲材料:范例圖、木質陀螺圓片和轉軸若干。
游戲玩法一:在提供的陀螺板上自己設計圖案,再進行涂色裝飾。
問題:幼兒在操作時隨意性較大,有的在圓片上畫了許多不規則的線條,有的用油畫棒將圓片涂一種顏色,有的在上面畫了眼睛嘴巴等,只有較少的幼兒能在圓片上按照步驟完成。在孩子裝上轉軸轉動陀螺時,是沒有任何紋理的。
對策:針對這一問題,一為避免過度浪費一次性的陀螺材料,二為鼓勵幼兒大膽創造,我們紿幼兒提供了和圓片一樣大小的白色雙層厚紙片,環保又方便轉動。紙片材料提供了不同的層次性,有的是白面,有的是已經用直線、曲線或其他圖案分割好的,方便幼兒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游戲材料:范例圖、木質陀螺圓片少量、轉軸若干、白色厚圓片若干、剪刀。
游戲玩法二:在提供的陀螺板上自己設計圖案,然后再進行涂色裝飾,用剪十字的方法剪圓心。
問題:從記錄單來看,幼兒更喜歡選擇老師勾勒好線條的,更愿意大膽涂色了。但在將圓片與轉軸連接上幼兒出現了困難,原先配套的圓片中間是有一個圓孔的,但紙片是沒有的,需要幼兒自己剪開。有些幼兒不知道如何找中心點,有些則是找到后由于折得太厚剪不動。
對策:為了方便幼兒安裝圓片與轉軸,我們用彩色圖釘在每個圓片中間先戳好小洞,等幼兒完成構圖后,只需將小洞對準轉軸套進去就行。唯一遺憾的是做過陀螺轉轉轉實驗后,取出作品時有些許損壞。
游戲材料:范例圖、木質陀螺圓片少量、轉軸若干、白色厚圓片若干、記錄單、勾線筆。
游戲玩法三:在提供的陀螺板上自己設計圖案,然后再進行涂色裝飾。最后將陀螺轉一轉,將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問題:幼兒都很高興地將自己設計的陀螺套進轉軸做實驗,但在完成記錄單時卻遇到了困難,左邊一欄“我設計的陀螺”很好理解,將陀螺的圖案回上去就好;而右邊一欄“陀螺轉起來,我發現”確實難住了孩子們,不知道如何下筆,觀察幼兒的記錄單不難發現,有的記錄和陀螺圖案不符,有的左右記反了,有的記錄過于簡單,需要再試一次豐富記錄的發現。
對策:在幼兒轉陀螺時教師可以用照片記錄下來。一來可以讓幼兒參考完成記錄單,二來方便教師驗證記錄單。在游戲的集體講評中,選出有代表性的陀螺圖案請幼兒介紹經驗,另外,提醒幼兒主要觀察陀螺轉動時的色彩和紋理,如果圖案色彩較多,則用顏色標記有哪幾種色彩;如果是紋理較多,則記錄是直線紋理還是弧形紋理等。
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科學區游戲時,制定符合該游戲的具體目標,并對科學區游戲進行持續關注、觀察與指導,對游戲行為進行正確分析判斷,利用多樣化的指導策略指導幼兒,從而提高幼兒操作實踐的準確性,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