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5年12月1日決定把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后,人民幣不但沒有堅挺起來,反而疲軟下去,美元兌換人民幣中間價2016年12月16日為6.9508,這意味著人民幣兌美元刷新了8年最低值。
人民幣“入籃”后,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在內的不少官員、專家預測人民幣會保持堅挺,甚至會取代美元。筆者在2015年12月7日和14日分別發表的《人民幣“入籃”機遇與挑戰并存》和《人民幣國際化路還很長》兩文分析了人民幣“入籃”后的走向,提醒讀者不要只看到利好,還要看到利空。下面我們繼續分析為什么人民幣“入籃”后堅挺不起來。
匯率與眾多因素相關,如宏觀經濟走勢、經濟政策、物價水平、資本價格、黃金儲備和貨幣認可度等,限于篇幅,本文只分析黃金儲備和貨幣認可度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
雖然在瑞士1999年廢棄金本位后,世界上再也沒有與黃金掛鉤的貨幣了,但由于思維慣性,很多人仍把一國的黃金儲備作為該國貨幣的信用保證,認為只有儲備足夠量的黃金才能維護貨幣幣值的穩定。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就是黃金,可以把1盎司黃金兌換成35美元,也可以把35美元兌換成1盎司黃金(1金衡盎司=31.1034768克)。美元的世界硬通貨地位就是靠美聯儲的黃金儲備支撐起來的。美國1952年的黃金儲備高達20663.1噸,占世界黃金儲備總量的三分之二,目前,美國仍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藏金大國,2016年9月的黃金儲備為8133.5噸,而9月的美元M1供應量為33179億美元,這就意味著一張100美元的鈔票有0.24514克黃金支持。

中國黃金儲備在2009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間一直是3389萬盎司,2015年6月一次性增加到5332萬盎司,到2016年10月緩慢增加到5924萬盎司,而10月人民幣M1供應量為465446.65億元,這就意味著一張100元人民幣的鈔票有0.00396克黃金支持。同樣是百元大鈔,美元的含金量是人民幣的62倍。雖然說我們的外匯儲備里美元等含金量高的外幣可以增加人民幣的含金量,但考慮到人民幣龐大的發行量,增加的含金量也很有限。
我們再看看世界上對人民幣的認可度。對貨幣的認可度可以通過世界外匯儲備及外匯交易中各種貨幣所占比例來考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顯示,2014年年底,世界外匯儲備總量以美元計價為67385.3406億美元,其中美元占63.67%,歐元占21.01%,英鎊占4.07%,日元占3.45%,人民幣只占1.11%,還不及加拿大元,在世界外匯儲備中,美元的份額是人民幣的57倍。
不但各國把美元作為最主要的外匯儲備貨幣,就是在外匯市場上也把美元作為最主要的交易貨幣。根據國際結算銀行公布的數據,2016年6月世界外匯交易市場交易總量中,美元占43.8%,歐元占15.7%,日元占10.8%,英鎊占6.4%,澳大利亞元占3.5%,加拿大元占2.6%,瑞士法郎占2.4%,人民幣元只占2%,美元交易量是人民幣的22倍。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由于外匯儲備和外匯交易中對人民幣的需求量不大,加之人民幣的“含金量”較低,人民幣市場匯率很難走高。雖說人民幣“入籃”是一利好,但如果這種利好不能抵消利空,人民幣的幣值仍會疲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