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臺梭利強調:“體育活動不僅有助于幼兒的身體發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鍛煉幼兒的意志和發展幼兒之間的合作關系”。健康是幼兒發展的根本,體育活動則是實現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基本動作教學作為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幼兒正確掌握走、跑、跳、投擲、攀爬等技能,提高身體素質和意志品質的基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是幼兒發展的根本,體育活動則是實現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在體育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教授幼兒一些身體基本動作的練習,不僅增強幼兒體質,而且完善幼兒人格和個性,發展智力,促進其社會性發展,針對目前我園在組織體育活動基本動作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在體育活動基本動作的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如何指導幼兒突破基本動作重難點的有效策略,嘗試做到在基本動作教學活動前細揣摩,在基本動作教學活動中善應變,在基本動作教學活動后勤反思,從而使幼兒體育基本動作的合格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一、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
創設開放式的運動環境。目的是讓幼兒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器械、玩伴和游戲方式,分享不同運動環境的資源,為幼兒創造性活動和合作活動提供更多機會和條件。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體能發展。幼兒園的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要有利于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
(一)巧妙地利用與開發幼兒園環境
在開展開放式晨間體育區域活動之前,根據幼兒園的具體情況,對幼兒園的活動場地進行全面規劃:開設哪些活動區,在什么地方設置,需用多大的空間,各區域之間有什么聯系,周圍環境怎么利用等等。因此,我們在開展開放式晨間體育區域活動課程時,充分挖掘幼兒園的環境資源,創設體現功能性的健身區,開辟探究性的“挑戰區”及情景性的“激趣區”等,讓幼兒在與環境、材料的互動中大膽活動,快樂合作,自主游戲。
如小操場的設置:樓梯的拐角處比較低矮,設置成“毛毛蟲”造型的鉆爬區;頂層的天臺四面通透,不宜高空拋接運動項目,設置成“跳躍區”;大操場上添置球門、投籃架等,設置成“玩球區”;教室南面的弄堂、角落錯落有致的懸掛高低不同的海洋球,地上用馬賽克拼而成的“房子”“小河”“腳印”,設置成“跳躍區”;利用操場圍墻,將廢舊輪胎固定,既可做平衡練習又可以作目標投擲,使之成為“多功能區”。操場上的草地、用廢舊彈子、鵝卵石等設置功能不同的運動障礙物,讓幼兒在上面赤腳走路,形成有區的“腳底按摩區”。一樓的水泥場地面積大,適宜騎車、玩滑板車、扭扭車等,設置成綜合運動區……
(二)科學地設置體育活動區域
體育活動區是按一定的方式進行區域劃分,較常見的是按照不同的基本動作進行分區的。例如,將活動區分為平衡區、投擲區、鉆爬區、攀登區等,也可根據季節的特點和活動的需要增加平衡區或綜合素質區,還可以按活動器具區分如大型玩具、手頭玩具區等;手頭玩具區又可以分球類區、棍類區等;而球類區又可以分為足球區、籃球區等。根據季節變化及幼兒動作發展狀況適當調整區域。隨著季節的變化以及幼兒活動一段時間后的動作發展現狀,我們對原創設的區域進行適當的調整。如冬季來臨時,我們將平衡區改成跑跳區,增加跑跳器材的數量以滿足幼兒冬季活動。又如夏季來臨時,我們增設玩水區、玩耍區,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區域設置要考慮各區域之間活動性質的合理搭配。既要有運動量大的區域,也要有活動量小的區域;既要有發展幼兒上肢運動的區域,也要有發展下肢的運動區域;既要有練習基本動作的區域,也要有發展綜合身體素質的區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考慮既要有室外活動的區域,也要有室內活動的區域,以起到互相補充的作用,使幼兒身體得到協調發展。各區域最好有明顯的標志和活動范圍,以使區域的分布更為明顯,便于幼兒選擇。區域的設置一旦確定,在短時間內保持相對的穩定性,在幼兒活動一段時間后,再進行適當的調整。區域的設置需根據季節的變化靈活安排,在短時間內保持區域相對的穩定性。例如,冬季天氣寒冷,可適當增加運動量較大的活動內容(跑跳等)及區域空間,夏季天氣炎熱,可適當增加運動量較小(平衡等)及區域空間,使幼兒的運動量科學合理。
(三)合理投放活動材料
活動器材可以引發幼兒進行活動的愿望,并產生積極的活動行為,器材引起的活動方法越多,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越高,得到的鍛煉也就越全面。因此,活動環境的創設與活動器材的投放實體育區域活動最為基礎的一節,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節。它直接影響到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以及活動的質量。因此,我們十分認真地對待: 在考慮本區特點的基礎之上,盡可能提供種類多樣、數量充足的活動材料。例如,在投擲區內,要提供適合投遠和投準兩大類活動的材料。用于投遠的沙包等材料載重量與大小上有所不同。而用于投準的材料則多種多樣,用沙包擊打各種圖案的“靶子”,用小球撞擊豎起來的物品等等。此外,在各區域內相應的提供多種多樣的輔助材料,供幼兒活動時自由選擇,以激發幼兒的探索意識,充分發揮幼兒的創新能力。
活動環境的創設與材料的投放盡量考慮到幼兒的年齡、能力以及興趣的差異,吸引不同特點的幼兒參與活動,滿足不同幼兒活動的需要。例如,為小班應多提供一些活動技能易于掌握、模仿性強、數量充足,能促進其平衡、走、跑能力發展的活動材料;為中班提供能促進其身體協調發展的、發展鉆、爬動作能力的活動材料;給大班幼兒我們提供的則是動作技能高、能滿足幼兒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進綜合素質提高、發展追逐、躲閃技能、運動強度較大的活動材料。開放式晨間體育區域活動地開展能較好的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 幼兒園體育活動中,開放式晨間體育區域活動的開展能夠真正落實《綱要》中所倡導的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思想,為幼兒提供、豐富活動環境,注重了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興趣及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二、研究出臺“體育教育”活動實施方案
根據各年齡特點編制體育園本教材。積極開展“簡單好玩高效”體育游戲創編,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在選擇內容時堅持科學性、游戲性、趣味性、層次性原則。
1.內容要科學合理。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戶外體育活動應以游戲為主,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這樣既激發了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又達到了發展動作和鍛煉身體的目的。把幼兒喜聞樂見的體育游戲、器械活動、體育自選活動等內容,科學合理地分配,要針對個體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發展。比如小班幼兒對游戲中的動作、角色、情節很感興趣,對游戲的結果不大注意。中班幼兒喜歡有情節、有角色、有追逐性的游戲,比較注意游戲的結果,內容、情節、動作、角色比小班復雜,增加了競賽的成分。而大班幼兒喜歡競賽性、動作多、難度大的游戲,這些游戲情節和角色之間的關系更為復雜,需通過一定努力才能取勝,規則更嚴格。
2.內容要游戲性。體育活動要激發幼兒良好的積極情緒。不同的年齡對游戲會作出各種不同情緒的反應,因此,形式組織上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激發幼兒積極的情緒。體育游戲中的動作簡單易學、豐富多彩,特別是其中的模仿動作,形象生動有趣,容易激發兒童興趣。游戲中的競賽,對于活潑、好動、爭強好勝的幼兒,其吸引力更大。在體育游戲中設計一些反映現實生活的情節和想像中的角色,既適應了幼兒模仿和參與成人活動的心理需要和幼兒社會化的需要,又能夠引發活潑多樣,引人入勝的身體練習方式,也是激發幼兒活動興趣,參與鍛煉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兒體育活動應以體育游戲為主,輔以其他的身體動作練習。
3.內容考慮趣味性。通過創設適宜的物質環境條件和寬松的精神環境條件,引導幼兒在實際操作中提升老玩法,摸索新玩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重在激發幼兒積極參與,并不斷尋求提升新目標,變體育活動時間為師幼快樂游戲時間,使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欲望不斷增加。如在玩圈的過程中,師幼一起可以探索出多種玩法,如開汽車、跳圈、套圈、滾圈、繞圈、拋圈、鉆圈、多人玩套圈等,一個個有趣的玩法足以讓幼兒對玩圈的興趣不減。又如報紙的玩法有:將報紙平鋪在地上,幼兒可以進行助跑,跨跳練習;將報紙頂在頭上聯系平衡走;將報紙貼在胸前快速行進;將報紙搓成棍玩;將報紙羞在筒玩,將報紙揉成球玩等等。一張普通的報紙有這么多有趣的玩法。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不斷拓展新的玩法,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時逐漸提高動作難度,加大了活動量,增強了幼兒體質,引領提升玩法使幼兒感到常玩常新,在玩不夠中保持了愉快的情緒,從而全面開發了幼兒的素質潛能。
4.內容的選擇以層次性為原則,根據各年齡特征制訂各年齡段的學年體育目標。3-6歲幼兒正是身體肢體協調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體育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身體發育狀況要做到心中有數,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采取游戲的形式,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如,小班幼兒的神經系統支配能力和肌肉活動能力有了一定增長,可利用體育器械和玩具發展他們的基本動作,培養他們對活動的興趣。中班幼兒是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機能發展的重要時期,應以發展他們的運動技能為主要目標。如:運用各種信號練習走、跑動作的速度和能力。練習單腳跳,學會玩皮球的基本技能,學會拍球、拋接球、傳球、踢球、運球,學會墊子上爬、滾、翻動作。當然這些活動的實施要借助幼兒感興趣的人物來進行。大班幼兒身心發展比較穩定,正是活動能力迅速發展時期,對各項動作能夠建立很好的條件反射,可以進行較復雜的動作練習,如:會靈活躲閃地跑,會跳繩或跳橡皮筋,協調、靈敏地翻滾、鉆爬、攀登,學習踩高蹺、踢毽子、玩呼拉圈等。
整合后的體育教育內容更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幼兒在精心創設的游戲情境,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過程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在樂中學,趣中練,促進其走、跑、跳、鉆、爬等體育基本的發展,從而實現在快樂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快樂的教學目標。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
1.開展混年開放式體育大區域活動。
利用幼兒園的有效活動場地和器材,設置若干個具有不同活動主體情節的區域,通過設置球類活動區、車類活動區、攀爬區、投擲區、平衡區、跳躍區、中大型運動器械組合區等,對以上兩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同時開放,各年齡層次的幼兒可以自行組合、自由選擇活動區的活動,這種活動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按年齡編班的線性框式,強調非線性的組合,使團隊的異質性大于同質性,擴大了幼兒之間的廣泛接觸和交往,滿足了幼兒與不同年齡同伴交往的心理需求,為幼兒獨立選擇活動和創造性地鍛煉提供了充分條件,使其活動動機更為強烈,參與意識、自主意識得到鼓勵。例如:讓中班幼兒和大班幼兒同時參與攀爬區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中班幼兒交往對象豐富了,而且從大班幼兒身上學到了活動技巧,更加放得開了,大班幼兒在活動中也會變得更加自信,主動帶領中班幼兒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也讓幼兒身心得到了發展。
幼兒混齡主題區域活動和室內表現性、創造性的身體活動更有利于幼兒主體性的培養。因為在這些活動中能給每位幼兒有自由表現和創造的機會,促使其主體性培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證。在活動中盡可能給予幼兒自由的機會,即自由選擇活動項目和器材,自由結伴,這樣幼兒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活動,體驗自主參與體育活動的快樂,使幼兒的自主性和社會性得到發展。例如:幼兒園一般都有很多個體育活動區域,如攀爬區、投擲區、平衡區、跳躍區等,我們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區域,自己選擇活動伙伴,在活動中體驗到參與體育活動的樂趣。
2.體育實施途徑上強調與家庭、社區合作。
開展親子運動會,注重在兒童體育方面與家長的合作,教育工作者把兒童年齡和心理特點的知識傳遞給家長,使他們了解孩子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定期開展親子活動,以借助這樣的契機,通過直觀的宣傳、咨詢、座談等,讓家長認識到如何豐富幼兒的生活,又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開展適合家長與幼兒共同合作的體育活動項目。例如:每學期定期舉行親子運動會,讓幼兒和家長配合參加活動,不但增加了家長和幼兒之間的情感,更讓家長認識到多讓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好處,這樣更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真正做到家園共育。還有在家長座談會上教師可以向家長宣傳一些體育活動的方法與技能,家長也可以談談自己的看法,共同學習。
另外,幼兒園可以擴大與社區合作,開展一些在社區內進行的體育活動。如游戲、競賽等,這不但豐富了體育活動的內容,更擴大了孩子社會交往的空間。另外,平時還可以通過調查問卷調查一些家長在幼兒體育活動方面的實施情況,提高家長對體育活動的重要性的認識,讓家長和教師攜手共同合作,使體育活動更加有效地開展起來。
3.遠足活動。
以家長為參與者,定期、定時、定主題地開展各類遠足活動,遠足活動一般是由幼兒園牽頭,各班教師組織幼兒集體步行到某一目的地以鍛煉身體耐力,磨練意志品質的一項具有綜合功能的體育活動,是一項積極的健身運動。新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健康領域“動作發展”子領域中明確指出:鼓勵小班幼兒能行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適當停歇),中、大班則能連續行走1.5公里左右(以上)。因此,遠足活動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它不僅能發展幼兒的動作,增強其體質,還能開闊幼兒的視野,培養他們吃苦耐勞、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
“相約星期六”親子遠足活動,以班級為單位,以“相約星期六”為載體,以“家委會”為牽頭者,以家長為參與者,定期、定時、定主題地開展各類遠足活動。它能較好地發揮家長的能動性,體現了參與的靈活性,挖掘了資源的豐富性。遠足活動,不僅是一項順應潮流的運動活動,而且是一項富有潛力的綜合活動。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路線,呈現了各種各樣的價值,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開闊了大家的視野,讓大家在知、情、意、行上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加上,它在時間、次數上的保證,它的綜合性價值更是不可估量。
總之,教師要成為有心人,釋放幼兒活動的空間,充分給幼兒戶外活動的自由,創造給幼兒自主愉快的活動環境,讓幼兒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實現幼兒體育基本動作合格率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