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欣賞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教學,是幼兒通過傾聽音樂,對作品進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鑒賞的一種審美活動。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幼兒音樂欣賞活動的實質就是情感的審美,因此,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應始終把握一個“情”字,使幼兒在與音樂的對話中,體驗情緒,表達情意,表現情感,從而達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但是對于音樂欣賞活動,我是抱著卻步、不敢輕易嘗試的心態。這是由于在過往的音樂欣賞活動中,我發現大部分參與活動的幼兒表現為:萎靡,反應冷漠,又或是被動地應付老師的要求;他們或打哈欠、伸懶腰;或心神不寧、東張西望。無論幼兒表現的是以上哪種情況都足以使我感到失望、沮喪,進而喪失教學的熱情。
可是從去年起,我接觸到了一種新穎、大膽、開放的新式教學手段——教育戲劇。教育戲劇倡導讓幼兒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創造”想法,“表現”自我,通過戲劇的互動方式引導幼兒去探索、發展、表達及溝通彼此的想法。在教育戲劇活動中,幼兒常常有機會“發揮想象”、“運用感官”去覺察,并嘗試以“身體動作及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在遇到戲劇中的矛盾點時,他們需要進行“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挑戰,通過這個過程,能夠讓幼兒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并學著處理自己的情緒與不同的人際關系。
或許,教育戲劇能成為我開創音樂欣賞教學活動新篇章的一把至關重要的鑰匙吧!
在一次大班音樂欣賞活動《玩具兵進行曲》中,我嘗試在傳統音樂欣賞的模式中融入教育戲劇的元素,希望以此激發孩子欣賞與表現音樂的潛力。這次音樂欣賞活動中要學習的《玩具兵進行曲》是德國作曲家萊昂.耶賽爾所作,是許多玩具兵進行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這首樂曲是根據作曲家小時候所做的一個甜蜜的夢中的情境寫的。樂曲為C大調,2/4拍,ABA結構,全曲情緒歡快、堅定有力、生動,富有兒童性。
根據樂曲特殊的創作背景,我嘗試讓幼兒聽賞樂曲,即興講述、即興用身體動作表現。活動開始之初,我嘗試借助幼兒熟悉的樂曲,把幼兒帶進熟悉的場景并引發他們通過肢體動作表現出軍樂隊中各個不同的樂手,演奏樂器的場景。在接下來的的暖身游戲中,我通過“玩具兵大游行”激發幼兒的想象,熟悉將要欣賞的樂曲《玩具兵進行曲》。在以往的音樂欣賞活動中,幼兒大多數被安排仔細欣賞,無論是完整欣賞、分段欣賞,幼兒都是被要求坐在座位上仔細傾聽,細細感受。在《中小學音樂教學法》一書中,研究者蘇菲提出過這樣的論斷,“早期兒童音樂感是由身體肌肉感引領的,早期兒童感興趣的是讓他們用身體動作來感知、體驗音樂。對他們來說,通過靜坐傾聽來感知音樂是比較為難他們的,因為他們對音樂感知、理解、解釋的過程就是身體運動的過程。”我想避免與以前類似的情況再度發生,就必須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加入適當的環節,讓幼兒動起來。在研習第一部分完整欣賞音樂后,第二部分的分段欣賞音樂中我將分別運用兩種戲劇范式進行教學。在A段欣賞中,運用“故事棒”,幫助幼兒回憶玩具王國各種玩具形象。在B段欣賞中,運用“動作四重奏”,按樂句創編相互逗樂的滑稽動作,選出四個動作定格,依序排列,并將動作傳給下一個人,直到傳回教師。加入戲劇范式的音樂欣賞,不再是從前的靜坐傾聽,它給與幼兒更多表現音樂的空間,跟隨音樂、開動腦筋,更利于幼兒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在研習的最后一個部分中,我為幼兒設計了游戲“夢游玩具王國”,在游戲中我通過“教師入戲”與“構建空間”的戲劇范式讓幼兒通過肢體動作表現音樂。在又一次完整欣賞音樂后,教師扮演正在夢境中夢見玩具王國的小朋友,由孩子們構建玩具王國中各種不同的玩具、場景進行游戲。最后的疏松環節中,我通過戲劇游戲“音樂想象”讓幼兒跟隨歡快的音樂回想故事情節,直至情緒逐漸平緩、放松,最后結束活動。
通過跟隨音樂做動作的方式參與到音樂進行的過程中去,這是幼兒感知、理解和表現音樂最自然、最重要的途徑之一。音樂的想像空間是其他藝術門類所無法比擬的,這就決定了音樂欣賞教學絕對不是僅限于作品本身的內涵,而應該是一個極具開放性的過程。教育戲劇活動的一大亮點便是開放,我們鼓勵幼兒開發思維和想像空間,通過一系列戲劇范式引發幼兒想像,從而將幼兒帶入廣袤無垠的大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