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金科
【關鍵詞】 物理教學;實驗;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4—0122—01
物理在高中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科學,物理定理、定律都是經過實驗得出的。而且,《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實驗是物理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性,真正發揮實驗的作用。
一、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意義
中學物理教學必須以實驗為基礎,這是由實驗本身的特點及其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所決定的。首先物理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實驗直觀具體、形象生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也是教師教物理、學生學物理的重要方法。通過觀察與實驗,使學生知道科學家探索發現物理規律的過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除此之外,物理實驗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能夠創設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學習環境,能夠更好地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和培養各種能力。因此,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提高實驗實效性、趣味性和生動性的策略
教師在選擇和設計演示實驗的時候,一定要做到有趣、生動。因為只有有趣、生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們才能通過不斷探索實驗感到滿足、感到新鮮,進而不斷激發求知欲,從而讓物理實驗為物理教學服務落到實處。
例如,在講“打點計時器”這節課時,首先,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之前,先準備好相關的實驗器材,在講解的同時進行操作,學生在認真聽教師講解實驗的同時認真觀察實驗的每個步驟。教師演示結束之后,學生再去動手操作。在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紙帶上的點痕跡比較淡或者是打不出點”等問題。當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先讓學生自己動手試著解決問題,教師在一旁進行引導。其次,當學生完成實驗之后,教師再向學生提問:“瞬時速度的定義是什么?怎么進行測量?”教師先讓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的答案,當學生探討完問題之后,教師再進行引導和補充。在學生完成實驗并理解了相關的物理知識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畫出“速度與時間”的圖象。學生畫好速度與時間的圖象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點評。最后,教師對實驗進行總結。學生雖然自己動手操作了,也理解了相關的知識點,但是還沒有形成知識系統,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幫助他們形成知識體系。
實踐證明,教師只有充分利用實驗的實踐性和趣味性來設計實驗方案,才能在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上給學生滿足感、回味感、驚奇感和新鮮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重視演示實驗,提升物理實驗的價值
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在獲得生動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還為學生實驗的正確操作起著示范的作用。為了體現演示實驗的作用,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操作實驗的時候,動作一定要規范,干凈利索,不拖泥帶水。如果教師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猶豫不決,學生就會懷疑教師的能力;反之,如果教師能夠非常流利地演示實驗,學生就會敬佩教師,進而潛移默化地向教師學習。要強調的一點是:教師在操作實驗的時候,一定要合理擺置實驗儀器,從而方便操作。
其次,教師在演示物理實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要在適當的時候展示實驗儀器。如果過早地給學生展示實驗儀器,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過分關注儀器,而不聽教師講課。第二,教師的演示操作一定不能出錯。第三,教師演示實驗的時候動作不能太快,否則學生無法仔細觀察操作步驟。第四,教師一定不能弄虛作假,更加不能因為操作上的失誤,而簡單地說是誤差;第五,對于學生的發言,教師一定不能輕易否定,否則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