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慶
[摘 要]教師講課,要把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分析透徹,講解明白,傳授給學生。教師上課必須清楚三個問題:講什么(內容),怎樣講(方法),為什么講(目的)。教師對文本的理解,不要輕易地說一句話,要放到整篇文章中去解讀,態度乃導向,說話的態度不同,語氣不同,表達的情感就不同。責任心是第一道門檻,教師上課首先要從這個門檻里出來。
[關鍵詞]教師;感受;真切;責任心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09-0022-01
聽課多了,感受也頗多。每一種成功都有它的不平凡之處,但善養篤學之心,用責任之心培養學生,成就學生的美好未來,方能涵養博大的教育情懷。
《老王》是我國著名女作家楊絳寫的一篇描寫不為人們所關注的勞動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細膩的文筆,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忠厚老實善良的不幸者形象,同時,也向我們表達了她對于老王的愧怍之情,喚起了讀者對弱勢群體的關注。聽煙臺二中張艷老師講《老王》,本節課教學過程張老師大致是這樣安排的:
一、情境導入(課前準備階段)
讓學生觀賞《讓世界充滿愛》Flash片斷,創設情境。
二、引入課文,感知身邊人物
教師說明:此環節是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出示修鞋匠、拾荒者、三輪車夫的圖片。
導入:你們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浮現在腦海里的第一個詞語是什么?(板書:貧窮、辛酸、邋遢、樸素……)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與他們相遇,你關注過他們嗎?(學生簡要地說說自己的經歷與感受)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家楊絳去看一看發生在她和普通三輪車夫老王之間的故事。
三、整體感知,走近文中人物
1.介紹作者和錢鐘書。
2.讀文本,談談自己對老王的印象,用兩個詞語來概括老王的一生。(提示:生活、為人兩個方面)
3.我們一家人是如何對待老王的?(此環節是考查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與概括能力)
①照顧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車;②老王再客氣,也付給他應得的報酬;③三輪車改裝后關心老王的生活;④老王送來香油、雞蛋,不能讓他白送,也給了錢;⑤女兒也善良,送老王大瓶魚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癥。
4.作者是帶著怎樣的情感寫下這篇文章的?找出表達作者情感的語句。“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愧怍:慚愧)
5.探究質疑,走近文中人物:如何理解“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師:按照教科書的理解,楊絳先生回想起來,與老王相比,覺得自己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感到“愧怍”。我不這樣理解。我和丈夫總是去買一個人的菜,那個人年齡比較大,菜種得不是太好,經常是天快黑時,菜還沒有賣完。很多時候,我或丈夫就把菜都買下來,以便那個人早點回家。日子就這樣繼續著。有一天,我的車出了問題,上班正好經過那個菜市場,看見那個賣菜的,我就讓他幫看看車下是否有東西。他爽快地急忙鉆到車下幫忙看,很長時間才弄出卡在車下的東西。離開時我留下20元錢作為報酬。沒想到第二天當我從菜市場經過時,很遠就看見那個人在朝我的方向張望,等我的車開近,他把20元錢丟進我的車里,很生氣地說“您這是干么!”便離開了。我當時的感覺就是“愧怍”。我想楊絳先生的愧怍就在于此,“不幸者也渴望關愛幫助過自己的人,關注那人的命運,讓那人也過上好日子,幫助改善那人的處境。”多年后回憶,是她辜負了老王的真誠,她愧怍,是她剝奪了老王對她、對他們全家關愛與照顧的權利。
張老師課講到這里時,感情很真摯,學生的掌聲響了起來。
這樣的一節課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也許過了很久他們都忘不了這節課,忘不了張老師,通過這節課他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關愛與尊重。下課后筆者和張老師交流,她說這篇文章她讀了很多遍,最后讀出了自己的感悟。張老師是年級組備課組長,省級教學能手。“教師講課,還有什么比把自己最真切的感受分析透徹,講解明白,傳授給學生更幸福的事情呢!這是教師的責任。”張老師如是說。一堂課的成功來自教師的“責任心”。
每一種成功都有它的不平凡之處,有它不一樣的精彩,但是每種成功都是用“心”養出來的。張艷老師嚴謹的教學態度不只是來自煙臺二中的聽課壓力,更來自她的一顆責任心。
讀陳紀明先生的《學書手記》,他說:“練字多,得余即練,昨日悟一竅,今日悟一竅,一竅十竅百竅,日積月累,可期小成。頓悟之說實為夸大,因某一次頓悟而頃刻成佛,未之有也。”教師天天上課,只要我們肯“走心”,肯“悟”,有責任感,就能把課文分析透徹。責任心是第一道門檻,教師上課首先要從這個門檻里出來。
賈平凹說,書法有品種。筆者明白他的意思,品種決定了你是什么。換言之,態度與責任心決定了課堂的質量與教師的高度。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