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
摘 要: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前提是和諧文化的形成。同時,文化也是國家發展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在某種程度上象征著社會的凝聚力、生命力。群眾文化是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文章結合和諧社會中群眾文化的特點,分析和諧社會構建中群眾文化建設發揮的作用,并為如何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群眾文化進行策略分析。
關鍵詞:和諧社會;群眾文化;構建
中圖分類號:G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9-0248-01
一、和諧社會中群眾文化的特點
1.廣泛性。和諧社會中群眾文化廣泛性是指在全社會和各階層群眾中傳播的文化。第一,受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影響,在歷史文化中飽含了很多優秀的思想道德文化。第二,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之間擁有各自不同特點的文化。在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深入進行下,群眾文化得到了廣泛的 傳播。
2.自發性。和諧社會構建的過程中,群眾文化是由人民群眾自發組成的,在這種相對自由化的氛圍中充分體現了群眾參與文化的自主性和自愿性。
3.可塑性。群眾文化在新的歷史時代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特點,能夠塑造的文化形象變得更加鮮明。因而,和諧社會中的群眾文化具有可塑性的特點,即群眾文化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
二、構建和諧社會中群眾文化的重要意義
1.群眾文化的構建是和諧社會實現的基礎。群眾文化的出現能夠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彰顯出正確的觀念、信仰和社會風尚,從而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重要的基礎支持,讓人們能夠更好地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建設中。
2.群眾文化能夠為和諧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群眾文化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形成、發展的重要根基。良好的群眾文化能夠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的支持為此,大多數人民群眾認可的群眾文化能夠進一步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更多形式、更為豐富多樣的價值觀,實現對正能量的有效傳播。
3.群眾文化建設能夠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重要的指導。群眾文化是提升社會主義文化生產力、增強社會發展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群眾文化發展評價不應該從經濟效益的角度進行,而應該從文化角度出發,提升群眾文化的受眾范圍,加強對受眾文化社會效益的充分考慮。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通過長時間的文化熏陶能夠提升人民群眾的思想文化素質和道德理念,且這陣影響往往是深遠而持久的,在文化熏陶下一旦形成了哈的價值觀,在從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發生改變。
三、構建和諧社會中群眾文化的策略
1.加強對社會公共設施的發展建設。和諧社會中群眾文化的構建需要相應基礎設施的支持,為了更好的促進和諧社會中群眾文化的有效發展,需要相關人員加強對和諧社會中群眾文化建設設施設備的建設和完善,特別是要對高校提供公共圖書館、體育館、文化公園等建設,從而滿足人民群眾年的基本文化需求。
2.提升群眾文化工作人員素質。和諧社會中群眾文化的發展構建需要一支高素質、高質量的群眾文化工作隊伍支持,通過完善化的群眾文化 工作隊伍加強群眾文化工作人員和相關群眾之間的有效溝通交流。群眾文化的有效開展不能脫離群眾基礎和人民的實際生活。因此,需要提升群眾文化工作人員素質,加強群眾文化工作人員對群眾文化發展目標的認識,增強自己工作服務意識,從而更好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年的群眾文化。
3.提升群眾文化發展構建涉及的范圍。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提高,群眾文化發展的影響力和影響范圍也不斷擴大。為此,群眾文化發展需要拓展范圍和領域,通過群眾文化的完善不斷滿足人們學習、工作等日常生活中的社會活動需求。群眾文化的構建需要以提高文化生活質量、增加文化活動數量為目的,比如群眾文化的基層文化館需要為群眾年的自我展現提供重要的平臺支持,從而不斷推動文藝工作的雙走向發展。
4.完善強政府部門的文化服務職能。第一,提升構建群眾文化工作的人員的素質,加強群眾文化工作人員隊伍建設。第二,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群眾文化的 發展構建中,政府部門需要強化自身的服務職能,加強對落后文化的改造。比如在基層文化館工作開展中,政府部門可以支持免費推進各種類型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全面落實和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務。
四、結語
綜上所述,和諧社會中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是一個長期化的工作,需要各方部門和人民群眾年的密切配合。為了提升和諧社會中群眾文化發展效果,需要相關人員注意群眾文化發展構建的重要方式,從而更好地做好和諧社會中的群眾文化工作,為創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珍.關于群眾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研究[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2(10).
[2]劉瑞平.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群眾文化[J].東方企業文化,2012(24).
[3]黃冬梅.淺議如何構建和諧的群眾文化[J].青年文學家,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