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韋麗
摘 要: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國家開始加大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深入分析群眾文化發展重要性的基礎上,較為詳細的闡述了其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主要策略,期望對群眾文化的發展有一定助益。
關鍵詞:新形勢下 群眾文化 建設 發展
中圖分類號:G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374-01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傳統的物質需求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追求精神層面的充實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需求。近年來,國家對于文化建設也變的越來越重視,并且文化建設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其中,群眾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當前的形勢下,群眾文化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廣泛性和娛樂性。建設和發展群眾文化,已經成為適應時代形勢,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選擇。
一、新形勢下建設和發展群眾文化的重要意義
1.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有利于我國經濟建設的順利開展
在我國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文化建設一直都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當前的社會形式下,文化建設和發展已經逐漸成為時代發展的重要趨勢。其中,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必然要求。積極推動群眾文化建設,對于提升人民群眾的精神狀態、推動社會文化的前進和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在精神需求得到有效滿足的情況下,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如此一來,社會的整體生產力水平就會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生產力水平提高了,國家建設的整體質量也會得到相應的促進和發展,這不僅有利于我國經濟建設的順利開展,而且有利于人民精神文化水平的整體提升。
2.有利于提升人民的整體文明程度
我國地大物博,各個地區的文化也具有較大的差異,但是作為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個地區和民族的傳統文化對于人民精神狀態的提升都具有較為積極的作用。積極的建設和發展群眾文化,不僅能夠豐富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而且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們的精神素質和審美能力,從而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2]。另外,群眾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群眾文化在開展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對精神文明建設進行了滲透,因此,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素質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除此之外,在教育和科普方面,群眾文化都可以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可以說,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不僅能夠豐富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還可以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開展,從而有效提升人們的思想素質和道德水平。
3.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有利于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不同社會形勢下,人們對于經濟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新形勢下,人們的需求已經不僅僅局限在物質需求上,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主要追求目標。因此,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人們的精神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滿足,充分的建設和發展群眾文化,可以在保證精神文明建設整體質量的同時,提升人們的綜合素質。
二、建設和發展群眾文化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群眾文化建設發展過程中宣傳不到位
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群眾文化在建設過程中依然普遍存在著宣傳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宣傳模式比較單一,傳統的群眾文化宣傳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并且宣傳的整體質量不是很高,也不能起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傳統的宣傳形式一般是采取張貼海報等方式進行文化的宣傳,但是,這種傳統的形式并不能很好的吸引人民群眾的關注,并且由于海報自身版面的限制,很難將所要宣傳的群眾文化內容都有效的表達在版報上,宣傳的文化內容也不夠全面,人民群眾也很難通過板報內容全面的了解文化知識,所以也不會參與到文化活動之中[3]。其次,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較為單一,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這也是影響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和建設質量的主要原因。由于群眾文化活動的差異性,在組織和策劃的過程中,很難形成較為統一的活動流程和標準,組織者自身的綜合素質是最終決定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和發展質量的主要因素。
2.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缺乏相應的群眾評價機制
不論處于何種社會形態之下,群眾文化的組織和開展,都是為了豐富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提升人民群眾的精神文明狀態服務,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也都是圍繞著提升活動的整體質量來進行的,在我國尤其如此。因此,在群眾文化活動中,人民群眾才是活動的主體,所以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如何,人民群眾是最有發言權的[4]。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也應該充分的考慮到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根據群眾的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從而更好的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群眾評價機制,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無法及時的傳達到文化活動的組織者那里,這也是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三、新形勢下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的主要策略
1.在群眾文化活動中適當的融入傳統文化
隨著改革開放的實施和經濟的發展,外來文化正在逐步走進大眾的視野,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對國內文化造成了影響,甚至有取而代之之勢。但是,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的滲透和融入,對于當代的精神文明建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國外文化固然有其可取之處,所以,在群眾文化活動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既要吸收國外先進文化的優勢,又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精神,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從而在根本上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
2.強化群眾文化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豐富文化活動形式
在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和開展過程中,管理者對于活動的前期策劃以及后期執行的整體質量都應該有較好的掌控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因此,為了更好的建設與發展新形勢下的群眾文化,提高活動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是十分關鍵的。基層文化活動的組織者較為熟悉和了解人民群眾的真實需求,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也會更好的發揮作用,因此,應該從基層群眾中尋找一些具有一定組織和管理能力的人員進行活動的管理,并且定期的對這些人進行培訓和考核,從而提升組織管理人員的整體工作素質[6]。另外,在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還應該根據當地的文化條件,探索一些新型的活動形式,將不同地區的文化都融入到群眾活動之中,從而提升群眾活動的整體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建設和發展群眾文化,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應該不斷的探索和改進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活動之中,為群眾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活動環境,從而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參考文獻
[1]葉毅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及其發展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6(5):97-97.
[2]王志穎.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J].中國民族博覽,2016(12):33-34.
[3]傅春珠.淺析新時期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J].山西青年(下半月),2013(5):183.
[4]管小華.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研究[J].大眾文藝,2015(5):16.
[5]余勝群.基于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分析[J].現代企業文化,2015(17):111-112.
[6]林莉.淺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問題探索[J].神州(下旬刊),2016(7):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