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伊辰++白一多
摘 要:關于保險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已在許多文獻中得以研究,已有研究多從經濟的整體增長進行分析,并未將這種關系進行深入分析。該文以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為切入點,分別論述了保險發展對于消費的促進、對于投資的提升以及對于出口的保障。該文從這三個角度對保險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逐層進行理論層面的論述,論述過程中將已有理論和現實相結合,期望能夠對兩者的關系有更加深入準確的認識,以及為后續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關鍵詞:保險 經濟增長 消費 投資 出口
中圖分類號:F8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1(c)-0255-02
金融對于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西方各國百年的經濟發展史還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舉世矚目的經濟發展成就,都是闡述金融和經濟關系的重要例證。保險作為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發展有著甚為密切的關系。中國的保險業經歷了1949年設立第一家保險公司,1958年的停辦,1979年的重新恢復,1998年保監會的成立,2004年保險業全面開放等等重大發展事件,如今已經取得了非凡的發展成就,中國已經逐步成長為世界范圍內的保險大國。
保險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密切性是普遍承認的,但是作為一個研究課題,需要進一步發掘出具體的關聯方式,或者說中國保險業的飛速發展和經濟的高速增長是什么關系,如果僅僅停留在保險業促進了經濟增長或者經濟增長反過來又促進了保險業的發展那未免顯得過于膚淺,因此需要深究這種關系或者作用機制是什么,保險業對于經濟增長的促進具體有哪些作用路徑,理解清楚了這種路徑方式才能夠真正理解這種關系的存在。
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是消費、投資和出口,保險業對于經濟的作用也應該從這三個角度進行分析,該文以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作為分析的切入點,希望能夠對保險和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有更加深入的探討和論證。
1 保險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
由于經濟增長主要受到消費、投資和出口的影響,因此該文主要從這三個角度分析保險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
1.1 保險對于消費的影響
消費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旺盛的消費能力是實現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內外主要大國的經濟增長在初期都是由高儲蓄率帶來的投資拉動,伴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這種驅動力開始轉變為消費驅動,也就是需求經濟。居民儲蓄是為了未來不確定性的支出做準備,保險的存在恰恰是為了降低這種不確定的出現,如果保險真正降低了未來不確定性的程度,那么居民相應的儲蓄也會減少,對應的提前消費也會增加,進而最終促進了經濟增長。
根據預防性儲蓄理論,當人們對于未來不確定性程度的預期增加時,就會導致當前消費的減少,儲蓄增加。保險作為降低風險和轉移風險的一種有效方式,居民投入一小部分資金購買一定的人身或者財產保險,將這種未來損失的不確定性轉嫁給保險公司(更為準確地說是那些未來未發生損失的保險消費者),一旦出現危險或者損失,保險公司將會進行一定程度的經濟補償,這樣一來,人們對于未來要發生的風險將不用儲備百分之百的貨幣來預防,更多的貨幣用于當下的消費,促進經濟的增長。
另外保險可以有效地提高人們進行提前消費。比如買房買車的按揭貸款保險對于人們提前消費的影響是極其重要的。當今社會,信用卡,分期付款等消費形式的出現根本原因在于商家認為消費者未來償還欠款的可能性增加,一來是因為消費者有償還欠款的經濟能力,二來是因為相應消費保險的出現,消費者雖然具有償還能力,但是在進行類似分期付款的提前消費時,需要評估未來的收入風險或者收入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可以由保險來進行降低,消費者通過保險降低了自身未來的收入不確定性,渴望進行提前消費,商家通過保險降低了消費者不償還欠款帶來的損失,也會傾向于推出分期付款的項目,這樣一來供求自然產生,提前消費的消費模式也得以盛行。
1.2 保險對于投資的影響
保險公司的存在相當于在資金擁有者和資本市場建起了一座橋梁,保險公司通過出售其保險產品,收取保險費用將社會上的閑散資金收集起來,然后投入到資本市場供生產領域使用。這一點其實和基金公司類似,保險公司其實扮演著機構投資者的角色,由于保險公司聚集資金的能力很強,其擁有的可支配資金數額巨大,如果能夠被生產領域的資金缺乏者以一定成本使用,那將會加快經濟領域資本的快速流動,對于經濟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儲蓄并非全部能夠轉化為投資,這種現象稱為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漏出。保險恰恰能夠顯著減少這種漏出,通過保險,被保險人原來自行儲備數量等于風險損失的風險準備金轉變為支付一小部分費用,來將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又將風險分散到千萬的保險產品購買者身上,如果損失是100萬,那么分散到100萬的保險人身上,每個人只需付出一塊錢的費用,這樣,原本100萬的風險準備金可能只需10萬的成本就可以完全解決,剩下的90萬則可以被釋放出來用于投資領域。對于企業來說,融資和投資處處充滿著風險,現金流對于企業的生死至關重要,保險的存在能夠降低企業手中的風險儲備金,將擁有更多的現金流來維護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降低由于現金流短缺帶來的運營停滯分析,同時對于未來投資的失敗風險也能夠分散和降低。對于個人消費者來說,人們處于預防風險的目的儲備的資金由于保險帶來的風險降低將會有一大部分釋放出來,對于投資來說影響也是十分顯著的。
另外,保險對于金融市場結構、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影響也是十分顯著的,保險能夠實現資金融通的功能,保險的發展能夠降低整個經濟對于銀行的依賴程度,高度發達的金融體系實現資金融通的工具也應該具有多樣性,這樣對于風險的降低也是十分重要的。與此同時保險可以和銀行、券商形成較為良好的互動補充作用,實現優勢互補,信息共享,將有利于提高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轉效率,對于非系統風險的降低至關重要。金融市場存在的重要目的就是加速閑置資金的流動,降低資金的流動成本或者交易費用,讓缺少資金的一方付出較少成本的情況下得到資金的使用權,讓多余資金的一方在較小風險的情況下,讓出資金的使用權,獲得使用權帶來收益,這一部分收益是資金的借用方所付出的。金融機構在將資金交付到借方手中時,一方面會通過各種渠道評估按時還款的風險,另一方面通過評估的風險向保險機構進行保險的購買,降低未來發生違約的可能性,有了保險,就能夠減少資金的出讓價格,那么資金的使用方的成本就會降低。對于擁有多余資金的一方,通過購買相應的保險,能夠降低資金未來無法收回或者完全收回的風險,保險能夠給予一定的補償,那么擁有多余資金的一方更加傾向于出讓資金,這樣金融市場通過保險降低每一方的風險,準確地說是分散風險,實現了資金的低成本流動。
1.3 保險對于出口的影響
政府對于本國產品的出口往往通過市場機制和政策補貼來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本國產品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力。
對于市場機制促進出口主要體現在出口融資和風險規避方面,國際市場上的國際保理和福費廷業務是兩個有效規避和降低風險的工具。國際保理指的是在進行商品的國際貿易過程中,出口商采用賒銷等信用方式為進口商提供產品和服務,通過出口保理和進口保理提供的商業資信調查、應收賬款催收等信用金融服務,國際保理能夠為出口企業提供較為全面的風險保障。但是國際保理往往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國際保理往往在經濟發展成熟的發達國家,對于大部分發展國家雖然其出口貿易逐漸增加,但是國際保理的發展相對較為落后,非成熟市場的會員較少。其次是國際保理的保險范圍較窄。比如國際保理只承擔進出口商的破產風險和信用風險,不承擔進口國家和出口國家的政治風險,這顯然對于進出口企業的保險需求是不能滿足的。另外一個有效規避出口風險的保險業務是福費延,指的是銀行等機構從出口商那里購買已經得到承兌的進口商所在國家或者地區銀行擔保的匯票等。這項業務和國家保理一樣能夠有效降低出口風險。另外一些其他的出口相關的險種也是能夠相應降低出口或者進口風險,比如國際貨運險、加工貿易險、出口產品責任險等等。
出口信用保險對于出口的促進可以從兩個方面論述,首先是從微觀角度,投保的出口企業可以獲得損失補償、融資、風險規避等服務,這些服務正是出口保險所能夠實現的功能。出口保險的損失補償功能指的是在保險責任范圍內,如果發生損失,出口保險的公司將會按照合同進行賠付,這對于風險的降低是直接和顯著的。出口保險還具有融資功能,和普通保險一樣,出口保險的機構通過售賣各種出口險種能夠籌集大量的保險費用,將這些保險費用集中起來可以投入到生產領域,相當于銀行吸儲放貸的作用,加快了資金在經濟中的周轉速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出口保險能夠促進國家的經濟增長,實現市場的多元化,產業結構的快速升級,以及國家信用體系的建設。
2 結語
保險對于經濟的促進作用是十分顯著的,無論從理論界還是實踐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承認,但是這種促進作用或者作用機制的具體形式并沒有得到普遍認同,該文從影響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三個角度來分析保險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期望能夠對兩者的關系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保險的功能是降低未來的不確定性,分散和轉移未來的風險,透過這種功能,消費者能夠降低自身的風險準備金,將更多的收入解放出來,進行消費,保險公司利用籌集上來的分散化保費,聚少成多,利用這一部分資金進行生產領域的投資,加快了資金的流通速度和使用效率,最后保險為商品的出口提供風險保障,促進了出口的增加,進而推動經濟的增長。
參考文獻
[1] 王波,史安娜.非壽險市場的承保周期研究及在中國的檢驗[J].上海金融,2006(7):37-40.
[2] 張琳,朱園麗.中國機動車輛保險承保周期存在性分析[J].中國經濟評論,2007(2):66-70.
[3] 王雅婷.保險業周期性波動風險及逆周期監管文獻評述[J].保險研究,2012(10):120-127.
[4] 李謙.論財產保險利潤周期[J].上海保險,1996(5):10-13.
[5] KaviGounder,StevenMorling.Measures of PotentialOutput in FiJi[P].Working Paper,06,October 2000,EconomicsDepartment,Reserve Bank of Fi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