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倩
摘 要:供電輔業集團企業的投資活動體現了集團企業的戰略目標,也是集團企業與單個企業稅收籌劃的最大區別所在,它的目的是在整個集團經濟體的聯合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供電輔業集團企業架構很大程度上起源于背靠主業的“壟斷”模式,對企業的戰略管理比較粗放,架構設置也是完全配合主業的需要,但這種模式顯然越來越不符合電力改革和市場競爭的需求。
關鍵詞:供電;投資;稅收
中圖分類號: F275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3-53-2
1 ?選擇恰當的企業組織形式
在新設立企業或進行機構整合時,設立母子公司還是總分機構是必須要認真討論的問題。2008年最新頒布的《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中規定: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營業機構的,應當匯總計算并交納企業所得稅;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兩個或兩個以上機構、場所的,經稅務機關審核批準,可以選擇其主要機構或場所匯總繳納企業所得稅;除國務院另有規定外,企業之間不得合并繳納企業所得稅。當供電輔業集團企業因開拓市場、搶占先機或其他地理優勢、政策環境等原因需要在異地設立新機構時,不同的組織形式會導致不一樣的稅負水平。
案例:甲集團公司下屬的公司J當初為了拓寬市場,在臨近的縣城設立了一家全資子公司R,假設J與R全年實現利潤總額分別為1000萬元與-100萬元,并且J與R適用25%的相同所得稅率。由于尚處于市場開拓期,前期成本較大,集團管理層預計在未來3年左右的時期內R公司仍會處于虧本狀態。
籌劃分析:根據新稅法的規定,母子公司都具備法人資格,必須分別繳納企業所得稅。為了降低總體稅負,可以將全資子公司R注銷改為設立成J公司的分公司,使其可以與J公司合并繳納企業所得稅。本例中稅收籌劃前后繳交企業所得稅減少25萬元,下降10%,籌劃效果明顯。
2 ?選擇恰當的投資方式減少集團總體的納稅金額
當集團企業計劃成立新的子公司時,不同的投資方式將有明顯不同的納稅結果。在供電輔業集團企業中,處于業務的擴張期時極有可能要發生相關的稅收籌劃。
案例:因業務擴張需求,甲集團內某企業擬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W,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假設可預計W當年的營業收入為2000萬元,利潤率為16%;母公司當年的營業利潤(假設不包含向子公司收取的利息收入)估計為1000萬元。
方案1:母公司直接向子公司注資5000萬元。
方案2:母公司直接向子公司注資4000萬元,剩余1000萬元改為向子公司貸款,利率8%,與公平市場上的金融機構的同類貸款利率相同。
方案3:母公司直接向子公司注資2500萬元,剩余2500萬元改為向子公司貸款,利率8%,與公平市場上的金融機構的同類貸款利率相同。
方案4:母公司直接向子公司注資4000萬元,剩余1000萬元改為向子公司貸款,利率15%,而公平市場上的金融機構的同類貸款利率為8%。
根據稅法規定,母公司向其子公司貸款,利率不能高于金融機構同類貸款的市場利率,且貸款金額不得超過子公司注冊資本的50%,超過計息部分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
①假設1:若母公司與子公司的所得稅率相同,均為25%。
方案1:母公司應納所得稅=1000×25%=250萬元
子公司應納所得稅=2000×16%×25%=75萬元
方案2:母公司應納所得稅=(1000+1000×8%)×25%=270萬元
子公司應納所得稅=(2000×16%-1000×8%)×25%=60萬元
方案3:母公司應納所得稅=(1000+2500×8%)×25%=300萬元
子公司應納所得稅=(2000×16%-2500×50%×8%)×25%=55萬元
方案4:母公司應納所得稅=(1000+1000×15%)×25%=287.5萬元
子公司應納所得稅=(2000×16%-1000×8%)×25%=60萬元
②假設2:若母公司所得稅率低于子公司,母公司享受15%的低稅率,子公司稅率為25%。
方案1:母公司應納所得稅=1000×15%=150萬元
子公司應納所得稅=2000×16%×25%=75萬元
方案2:母公司應納所得稅=(1000+1000×8%)×15%=162萬元
子公司應納所得稅=(2000×16%-1000×8%)×25%=60萬元
方案3:母公司應納所得稅=(1000+2500×8%)×15%=180萬元
子公司應納所得稅=(2000×16%-2500×50%×8%)×25%=55萬元
方案4:母公司應納所得稅=(1000+1000×15%)×15%=172.5萬元
子公司應納所得稅=(2000×16%-1000×8%)×25%=60萬元
③假設3:若母公司所得稅率高于子公司,子公司享受15%的低稅率,母公司稅率為25%,且子公司的稅后利潤全部分回母公司。
方案1:母公司應納所得稅=1000×25%=250萬元
子公司應納所得稅=2000×16%×15%=48萬元
子公司凈利潤=2000×16%-48=272萬元
利潤全部分回后應補繳所得稅=272/(1-15%)×25%-48=32萬元
方案2:母公司應納所得稅=(1000+1000×8%)×25%=270萬元
子公司應納所得稅=(2000×16%-1000×8%)×15%=36萬元
子公司凈利潤=(2000×16%-1000×8%)-36=204萬元
利潤全部分回后應補繳所得稅=204/(1-15%)×25%-36=24萬元
方案3:母公司應納所得稅=(1000+2500×8%)×25%=300萬元
子公司應納所得稅=(2000×16%-2500×50%×8%)×15%=33萬元
子公司凈利潤=(2000×16%-2500×8%)-33=87萬元
利潤全部分回后應補繳所得稅=(2000×16%-2500×8%)×25%-33=-3萬元
方案4:母公司應納所得稅=(1000+1000×15%)×25%=287.5萬元
子公司應納所得稅=(2000×16%-1000×8%)×15%=36萬元
子公司凈利潤=(2000×16%-1000×15%)-36=134萬元
利潤全部分回后應補繳所得稅=(2000×16%-1000×15%)×25%-36=6.5萬元
④假設4:若母公司所得稅率高于子公司,子公司享受15%的低稅率,母公司稅率為25%,且子公司的稅后利潤不分回母公司。
由上例可以得出結論:第一,母公司向子公司投資時,不論是否享有優惠稅率,向企業拆借的資金都不能超過稅法限定的范圍,否則經過納稅調整,非但沒有起到轉移稅負的作用,反而要繳納更多的所得稅;第二,當母公司的所得稅率高于子公司的所得稅率時,要盡量把利潤留在稅負低的企業,不要分回,并且盡量減少拆借資金,以免利潤從低稅負地區向高稅負地區流動。
3 ?擇優企業并購重組方案減少現金凈現值的流出
對集團企業來說并購重組是極大概率發生的事件,也是當前輔業產業集團企業改革的重點。為了優化資源,整合產業鏈,構建更適應市場的現代企業組織結構,并購重組是必經之路。國家為了鼓勵企業改革,對并購重組這一經濟行為推出了許多相關政策和稅收優惠,這就為企業在進行并購重組規劃時進行稅收籌劃提供了很大的可操作性。
企業發生合并重組時主要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①一般情況下,被合并企業應按照公允價值確定股權或轉讓的資產、負債的價值,并與被合并企業原先的賬面價值相比,資產增值部分被認定為收益,需繳納企業所得稅;被合并企業以前年度未彌補的虧損余額在合并后不得結轉至新企業繼續稅前抵扣。合并企業應按公允價值確定被合并企業各項資產和負債的計稅基礎。②當合并企業支付給被合并企業的除合并企業股權以外的現金及其等價物、其他貨幣資金、有價證券和其他資產等非股權支付額,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權票面價值(或支付的股本的賬面價值)20%的,經主管稅務機構批準,被合并雙方可選擇按以下規定進行所得稅處理:第一,被合并企業在股權轉讓之前不確認資產的轉讓利得或損失,不計算繳納所得稅;待企業合并后由合并企業計算損益,存在資本或股本溢價時以資本利得的形式繳納所得稅。企業合并后,被合并企業之前未了結的全部納稅事項由合并企業承擔,存在未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也可結轉至合并企業繼續稅前抵扣。第二,合并企業以被合并企業原賬面凈值為全部資產的計稅基礎計算兼并收益。
供電輔業集團企業在進行投資活動稅收籌劃的同時也要兼顧籌劃的效率和效果。伴隨我國稅制改革和電力改革的不斷深入,供電企業的稅收籌劃研究也將不斷地推陳出新,必將形成企業發展和政府監管相互促進、相互改良的良性循環。
參 考 文 獻
[1] 李真.供電企業投資活動的稅收籌劃探析[J].新經濟,2014(05):1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