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八一中學(226014)
王 亮●
?
運用問題教學,促進學生發展
江蘇省南通市八一中學(226014)
王 亮●
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教師對問題教學法已經有了足夠的重視.因為通過問題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進行有欲望的、有目的的學習,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探索,獲得知識.因此,應注重運用問題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促進學生發展,實現能力提升.
初中物理;問題教學;問題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要切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進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問題教學,給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探索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主動地分析、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形成個性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就決定了學生具有極強的探索欲望.教師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教學內容的指引下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產生足夠的好奇心,從而產生探索的熱情,積極主動地進行問題的解決,很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教學浮力時,學生總是認為浮力大小只是與物體的密度、體積、質量有關.為了糾正學生的錯誤觀念,實現對浮力的高效學習.教師就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首先教師給學生看了一幅圖片,上面是一艘巨輪在大海上航行,教師就問學生這艘巨輪是有什么材料制成的,學生都知道是鋼鐵.教師接著問:看到巨輪在海面上漂浮著,你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么,如果是單獨的一塊鋼板,它能長時間的漂浮在水面嗎?當巨輪駛出大海到了湖泊里,浮力將會產生變化嗎?那么浮力的大小究竟與哪些物理量有關呢?這時教師就讓學生通過觀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利用三杯清水和木板、石頭、雞蛋進行實驗,學生則觀察到木板是浮在水面的,石頭和雞蛋都沉在了水底.教師將等量的鹽加入到水中,這時學生觀察到雞蛋這時懸浮在水中.接著加入等量的鹽,驚奇的一幕出現了,雞蛋居然也漂浮在水面上了.這時學生就產生了學習浮力的欲望,進入到新知的探索中.
通過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再結合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這樣就會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積極探索問題的答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認識,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的信息資料,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尋找正確的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教學模式,通過問題指引,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合作探究,最終對物理知識產生清楚的認識.
教學物質的密度時,對于物質的密度學生認識得不夠深刻.學生在進行鋁塊和銅塊區分時,總是通過銅塊和鋁塊的質量來進行,而不是從二者的密度進行考慮.教師為了改變學生的這種盲目認識,就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來提高對密度的認識.教師首先把兩個用報紙包裹的很嚴的金屬放到了學生的面前,要求學生來甄別哪個是鋁塊哪個是銅塊.學生就提出可以稱出它們的質量,質量大的就是銅塊.教師按照學生的提議進行操作,結果打開包裹的報紙之后里面赫然出現了鋁塊的質量大,很顯然重的是鋁塊而不是銅塊.這下學生就有些不知所措了,開始思考問題到底出現在哪各方面.這時,教師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尋找如何區分物體的有效方法.學生會思考、分析錯誤原因在哪,然后就有小組成員間的討論、交流、合作,最后進行研究成果的匯報交流,教師則進行最后評價,學生得到了正確的結論:當兩塊金屬體積相同時,質量大的就是銅塊;當兩金屬塊質量相同時,體積大的是鋁塊;那么體積不同的情況不能僅僅依靠質量來區分二者,要想辦法測出二者的密度,根據密度來區分,也就是密度才是金屬的屬性呢.
通過給學生創建出問題并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交流,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糾正錯誤認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出現問題時,能夠有高漲的解決問題的氣氛,這樣將激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形成合作探究的能力.
當學生對于新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后,教師就可以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遷移應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把這部分知識作為基礎,進行有效的拓展,使學生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習,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產生新問題并對其進行有效的解決,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力 力的示意圖時,當教師幫助學生找到了對于形狀不規則的物體如何尋找重心的方法后,教師就可以先從簡單的入手,讓學生尋找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的位置,學生就會很容易的說出該物體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這時教師就向學生提出物體的密度,把密度的知識就遷移到這里來,這時學生就會發現形狀規則的物體其重心不一定在幾何中心.教師就向學生提出不倒翁的例子,學生很熟悉這個玩具,是一個椎體形狀,可是無論從哪個方向推都不會倒,所以稱之為不倒翁.教師就引導學生回想一下不倒翁拿在手里是什么感覺,學生很清楚感覺到不倒翁的下半部很重,上半部很輕.教師就告訴學生雖然不倒翁形狀規則,可是密度卻不是均勻的,因此物體的重心還與物體的密度有關系.這樣就把新知識點和前面所學的知識進行了聯系,對重心的問題進行了有效的拓展.
通過對知識的遷移應用,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也可以讓學生發現新的問題,在進行新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產生新舊知識之間的聯想,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總之,教師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運用問題教學,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1]楊邦文.初中物理興趣教學的趣引策略解析[J].時代教育.2016(24)
[2]金明玉.論初中物理“問題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 2016(12)
G632
B
1008-0333(2017)11-00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