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市稠州中學教育集團丹溪校區(qū)(322000)
季永強●
?
合理利用“生活資源”,促進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義烏市稠州中學教育集團丹溪校區(qū)(322000)
季永強●
科學來源于生活,合理利用生活資源,對提高科學教學的質量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明確科學實驗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通過理論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使學生能夠更簡單、快速的理解科學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本文主要以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為基礎,探討教師在科學實驗教學中如何合理的利用生活資源來達到教學質量提升的目的.
生活資源;初中科學;教學有效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將生活資源引入教學,通過課程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融合,使學生將自己掌握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生活問題的解決中,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初中科學課程內容幾乎都是對生活情境的再現(xiàn)以及對生活事件原理的分析,因此充分利用生活資源,實現(xiàn)初中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有非常高的可行性.
受教材編寫嚴肅性及地理差異化的影響,教材在內容上往往會缺乏生活性,并且受各地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一些生活化案例的選擇上往往有較大差異,雖說當前很多區(qū)域都編制了與地理區(qū)域相對應的教材,但是在內容案例上的選擇往往與學生生活實際有一定的偏離.為了提高初中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要求教師選擇性地使用課程案例,根據本區(qū)域的實際,對教材案例或者實驗操作進行有計劃的優(yōu)化,從而使課程的生活化更加凸顯.
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科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通過搜集一些與課程相關的生活資料,通過生活化情境的構建以及生活實驗的展示,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獲得的知識的深刻理解.
比如,在學習浙教版八年級科學上冊《物質在水中的分散情況》的課程中,內容中提到植物油在水和汽油中有著不同的溶解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挖掘生活資源來進行實驗設計.具體設計上,首先,教師可以先構建相應的生活化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在吃飯的時候不小心將油濺到衣服上,回家后你們是怎么處理的?”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經歷,然后教師為了再現(xiàn)場景,在自己的衣服上用滴管滴幾滴植物油,并試著用水來擦拭,但是衣服上的油污卻沒有除盡,并說:“看來水是不能將油污去除的,那同學們相信使用汽油就能快速去除這塊污漬嗎?”此時學生往往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接著教師在拿出一小瓶液體,并告訴學生這是汽油,然后使用滴管將汽油滴到原先植物油的區(qū)域后,使用毛巾輕輕擦拭,就發(fā)現(xiàn)油漬很快被清除掉.通過這種生活情境的再現(xiàn)與演示,就能夠得出“油不溶于水但是溶于汽油及其他有機溶劑”這一結論,通過這種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就能夠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實驗探究中,從而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通過親身體驗往往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體驗學習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客觀情形,通過學生自我體驗,獲得對知識形象化的理解,并且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深刻道理,教師就可以通過構建生活化的知識體驗場景,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獲得對知識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在進行學習浙教版七年級下冊《摩擦力》的科學實驗探究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摩擦力相關實驗,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生活中常見的毛巾、木板、石塊等為實驗材料,通過設計石塊在木板或者毛巾的運動速度來得出摩擦力相關內容,使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完成科學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進行將不斷加深對知識的印象與理解,并且在自主探究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較高.
在初中實驗教學中,使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實驗器材往往會讓學生感到親切,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且從生活中取材還可以將實驗過程簡化,便于學生自己在家操作,通過學生不斷的練習與實踐,逐漸獲得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師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一些可以用來替代專業(yè)實驗器材的物品.
比如,在浙教版七年級下冊探究音調與物體振動快慢關系的實驗中,傳統(tǒng)實驗所使用的實驗器材是音叉,通過比較兩個不同音叉發(fā)出的音調來探討振動快慢對音調的影響,然而在實際操作上,音叉振動快慢的控制卻很難完成.為了便于探究,教師就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梳子來完成教學實驗,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學生只需要控制手指以不同的速度撥動梳齒并聆聽聲調,就能探究音調與振動快慢之間的關系.
總之,生活是知識的源泉.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將課程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聯(lián)系起來,注重科學實驗教學與生活的相關性,通過挖掘生活中的相關素材,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過程,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
[1]李強.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認識與實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2(12):164-166.
[2]譚龍飛.簡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生活化[J].教學與管理,2010(07):53-54.
[3]陳麗敏,王偉.初中生物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24):105-106.
[4]孫履震.以生活引領成長——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J].亞太教育,2016(30):50-51.
G632
B
1008-0333(2017)11-00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