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qū)虹山中心小學(362011)
彭玉城●
小學數(shù)學課改熱后的冷思考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qū)虹山中心小學(362011)
彭玉城●
課改就是一部電影,老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課堂是舞臺.新課改的春風,吹進小學數(shù)學課堂,賦予教學新的生機.改革是一種嘗試,還需在實際教學中檢驗.隨著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趣味化、生活化,課改的確在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上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但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仍值得我們仔細思考.筆者將結合課件應用熱,教師素質及教學引導,情境創(chuàng)設,小組討論,學生自主學習等方面,就課改熱過后,對課改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做簡單的思考分析,以糾正教學上的偏差.
課改熱;教學反思;小學數(shù)學;存在問題
如今小學教學課件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新課改倡導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課堂形式,引起學生興趣,因此多媒體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一些教師執(zhí)著于應用教學課件,課件充斥整個教學課堂,課件將知識呈現(xiàn)在幻燈片上,涉及知識內(nèi)容多,教師往往變成了課件的講解者,學生思路也被幻燈課件固化.此外,課件素材選擇色彩斑斕,隨意切換,重點知識埋沒其中,重點不突出.
多媒體課件結合科技手段,與教學相結合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有效手段,極大程度的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件教學方面,教師應該認識到,課件只是教學工具的一種,不應是小學教學課堂的主體.在素材選取方面應該適當結合生活,課件也不應教條化教師解學模式,要靈活的適應于課堂實際.教學課件應是錦上添花,而不應是畫蛇添足,買櫝還珠.
新課改改革了教育模式、教學素材等等,同時要求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也隨之提高.但有些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有限,對于數(shù)學課本上的結論往往只是照搬,并沒有實際操作實踐過,照本宣科式的講解達不到新課改要求的教學目的.例如:在學習“可能性”這一數(shù)學概念的時候,教師將白球和黃球放在箱子中,讓學生在箱子里連續(xù)摸球,并記錄球的顏色.當學生連續(xù)摸到六次白球的時候,學生困惑不解,教師不知所措,因為這和教材中示例的實驗結果不同,這時就考查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了.其實,連續(xù)六次摸到白球是一個隨機事件,概率不在小學學習的范圍內(nèi),小學教師缺少相關的知識儲備.作為新課程增加的內(nèi)容,教師在發(fā)生此種偶然事件時,應使學生明確,盒子里肯定有黃球,只要不停地摸下去,一定可以摸到黃球;之后進行第七次摸球,如果摸到黃球后,引導學生說說對“可能性”的認識,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闡述對可能性含義的理解.
新課程的實施是對教師新的挑戰(zhàn),某種程度上來講它要求教師具備更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師應重視基本功的提升,系統(tǒng)地鉆研教材,以科學的、理性的思維貫徹實施新課標中所提出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模式.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當中理解和認識數(shù)學知識,是數(shù)學新課標的教學思想,它有助于小學生理解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因此情境教學在小學課堂教學中被教師極為注重.不過一些教師為了響應課改要求,為了情境而創(chuàng)設情境的做法,是與課改理念相悖的,這些情境創(chuàng)設處境尷尬,完全憑借教師自己的“奇思妙想”,并不符合實際教學,過于形式化、表面化.這就造成了情境反而比數(shù)學知識在課堂所占比例還大的情況,如此喧賓奪主的做法,實在不可取.如,某位教師在執(zhí)教“7加幾”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葫蘆兄弟》片段,音樂響起,師生陷入動畫情境當中,十分投入,幾分鐘過去了,動畫結束,學生仍舊沉浸在動畫之中,哪顧得上發(fā)現(xiàn)什么數(shù)學問題,教師的精心設計也隨著時間的浪費流逝掉了.情境創(chuàng)設應有的放矢,準確的把握度,切忌離題萬里.
課改后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討論組的形式也風靡課堂,不過,這種合作交流的討論組,一般流于形式,實際教學效果不佳.課堂一般由學習好的、愛發(fā)言的同學主導,小組討論也不例外,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討論組缺乏效率,學生各說各話,雖然氣氛熱烈,但是沒有達到交流的目的;有時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在討論,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時間.首先,教師應該在每一小組設立匯報的同學,以便記錄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向全班進行交流匯報;其次,教師在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表達以及搜集信息的能力,保證每個人都有思考的時間及發(fā)言的機會.教師應注重將獨立思考與合作有機的結合,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討論的時間.
主動是學習之本,活躍是課堂之魂.新課標倡導以人為本,堅持學生為主體,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思想.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應當處理好“放”與“收”的關系.由于一些教師的錯誤理解認為學生為主體就將課堂整個交給學生,聽之任之,這種“放”的太多,就勢必影響“收”.例如,在學習兩位數(shù)的筆算法時,某教師在剛上課未作任何引入的情況下,就列出一個例題“24×12=”讓學生解答,經(jīng)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失敗后,教師并未及時糾正引導,而只是在快下課時,教師才根據(jù)一個學生提出的“24×10=240,24×2=48,240+48=288”思路推出“24×12=288”,緊接著下課,也并未總結知識點.教師作為引導者,共同學習者,在課堂上與學生平等的互動,當學生遇到困惑時應該及時給予講解、引導.
伴隨課改的深入,小學數(shù)學教學在課堂氣氛、學生自主學習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課改并非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教學的本質不會變,教師認真教學的態(tài)度不會變,教師應積極地探索,如何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更加全面地慣行課改思想.
G622
B
1008-0333(2017)08-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