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梁徐初級中學(225526)
錢 僑●
問題導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梁徐初級中學(225526)
錢 僑●
問題導學就是教師圍繞本節課的教學主題,提出能夠讓學生積極鉆研,主動探究的問題,讓學生帶著重點難點問題聽課,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問題導學;貫穿;教學效果
近年來新課標的改革,帶動教師對教學方式展開了有效的探索,隨著改革的深入,教學方法的探究也進入了一個較深的階段,其中“問題導學”就是教師們拓展的一個新型教學方法.圍繞問題開展初中物理的教學,已經是許多初中物理教師常常采取的教學方式,物理學科擁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特點,結合生活實際情況,采取問題導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就有創新愿意.
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們培養一個在課前自主預習的好習慣,教師也要在課前充分準備教學內容.要圍繞整節課的教學主題,提出能夠讓學生們積極鉆研、主動探究的問題,讓學生們明白本節課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們有目的性的展開學習,帶著重點難點問題有目的性的聽課,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在課前給學生們布置預習需要解答的問題,讓學生們自己思考解決,同時,教師們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們充當小老師,解答教師們在課前給學生們提出的問題.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參與教學環節,高效探究,也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的固定教師提問學生解決“的教學思維,充分發揮了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中,教師也要積極運用“問題導學”的教學方法,但值得教師們注意的是,在設置問題情境是,要打破枯燥,增添趣味性和一定的合理性,并且要貼近生活實際具有創新意義,不能太過簡單失去討論的價值,也不能太過困難打擊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問題的設置要符合當代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積極鼓勵學生們參與課堂活動,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另外,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設置一個學生們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平臺,以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探究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盡可能的為展開情景問題導學方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激發起學生們渴望攻破一個個難題的欲望.同時,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縮小師生間的距離感,讓學生們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敢于向老師發問,大膽質疑教師提出的看法,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樣也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們死板學習,不愿溝通的缺陷.但是在逐步向理想課堂靠攏的過程中,教師要保持耐心,用溫和的語氣態度與學生進行溝通,要誠懇的解答學生們的問題,不能因為教師自身的知識閱歷高于學生于是就產生不屑于向學生們解答的態度,或是不耐煩的情緒,更是不能出現不回答、回避的情況.教師要增強自身素質,培養學生們敢于質疑敢于發問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探究“物理沉浮相關的決定因素”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內做趣味實驗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實驗的過程中,可以隨機的對學生們進行提問,如“一個小球在水中受到了哪些作用力?”“這些作用力之間的大小方向有什么關系?”再向水中倒入一些鹽,在攪拌的過程中連續不斷地繼續加入,當鹽水的濃度達到一個值時小球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針對這個有趣的現象,教師們還可以展開一些提問這個小球現在在水中受到了哪些作用力?””在小球上升的過程中受到的力有什么變化?“像這樣通過真實的實驗案例,可以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從而可以引出這節課的重點問題,在學生們充滿好奇心的情況下進行講解,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完美效果.學生們在這些奇妙現象中完全被吸引,從而主動思考這些物理問題并進行探究,提高了學習效率.
愛因斯坦曾經強調過提出問題的重要性,認為這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通過設置問題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要利用這個機會培養學生養成一個提問的習慣,將主動思考問題作為一個教學目標,這樣也利于學生們創新意識的形成,從而推動學生們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全面發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打破傳統模式的禁錮,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通過學生進行提問,而教師進行解答的形式解決問題,這樣能夠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課堂環節,有效緩解了傳統模式的死板教學僵化教學,也能夠讓學生們對有問題的難點產生更加深刻的記憶.也可以將學生們在課堂上思維分散不愿意開動腦筋的現象遏制,培養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體現出學生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在新課標改革后,教材的權威意識已不再像從前那樣堅固,教師們要培養學生們敢于質疑敢于發問的意識,樹立學生們的創新思想.因此,教師不能將學生們敢于質疑的思想遏制住,只有讓學生們在思考中學習才能更好地將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堅持到底,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例如,在進行“力和運動的關系”這個問題時,教師要先拋出一個問題,“在日常的足球運動中,會有一個現象,小球被踢出去后會越滾越慢,這是為什們呢?”在學生們提出一些疑問之后,會產生幾個常規的答案,例如在小球離開腳之后失去了作用力因此沒有辦法再繼續運動下去.這時候教師可以更深入的提問,為什么用同樣大小的力踢出同樣一個球,在水泥地上可以快速的滾動并且移動的距離遠大于在草地上的距離呢?通過這樣的實際問題,學生們會進行深入的思考討論,教師可以在這一情況下對學生們展開積極引導,從而得出正確結論也是課堂的中心“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像這樣聯系生活實際解決物理問題,并加入“問題導學”教學法,往往會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G632
B
1008-0333(2017)08-0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