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寶應縣實驗初級中學(白田路校區)(225800)
陸國召●
三步曲唱響高效物理課堂
江蘇省寶應縣實驗初級中學(白田路校區)(225800)
陸國召●
如何讓物理課堂不再空洞?如何讓物理老師不再一味說教?如何讓學生學有所得?經過無數次的探索和思想碰撞,筆者認為只有唱響了高效課堂的三步曲師生才能共贏.所謂高效課堂三步曲,其精髓還是源自于“課前預習、課內互動復習、課后提升鞏固”經典學習三環節,使具體的實施過程有了質的變化.
高效預習;合作互動;完善提升;師生共贏
課堂能否高效取決于課前預習效果,課堂能否有實效則在于課內師生互動,課后的完善提升才是高效課堂的完美呈現.課前預習、互動合作、完善提升這三個環節好比一部鴻篇巨制的三步曲,只要唱響這三步曲定能呈現一個高效的物理課堂.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
那么,預習就是尋找希望達到的目標的過程,不管過程如何為了那個既定的目標總是要經歷的.比如在預習“磁現象·磁場”時,學生們對奧斯特、法拉第、安培等科學家一定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通過查閱資料,將知識拓寬到教育、宗教等多個范疇,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體會了獲得知識的快樂,這個獲得知識的過程比教師在課堂上一一講述要好得多,同時學生在聽課時注意力也會集中很多.
通過預習,學生可以提前發現學習新知識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發現不足,會使學習的目標更明確,思路更清晰,對疑難問題思考也有思維空間的拓展;通過預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提升自學能力,在突破固定邏輯通道后,不斷迸發新穎的思路;通過預習,可以幫助學生拓寬知識面,在掌握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延伸,為學生全面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
盡管預習有諸多好處,但是學生的思維有可能被書本結論所束縛和限制,對未知而需要深入探究的東西失去原有的新意,而影響學生質疑的狀態.那么,怎樣預習才真的有效呢?筆者認為,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是前提,加強預習方法指導是關鍵.一般來講,“粗讀”可以了解教材的主要內容,從教材中發現大量重要信息,讀懂相關重要結論,從而從整體上了解新知;“細讀”可以把握教材知識的來龍去脈,這是預習的主要環節;“精讀”教材的難點﹑疑點可以讓聽課過程有的放矢,聽課效率自然會提高;“嘗試”利用練習檢查預習效果,也是預習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
導學案作為學生的預習提綱,導學案中的預習版塊有讓學生自行學習,找出疑難點,暴露問題的功效.另外,導學案還能幫助學生有計劃的預習和訓練,如果再結合教師對導學案的預批,完全可以發現學生預習時的問題所在,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故此,課前高效預習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序曲,做好課前預習,對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為學生終生學習打好基礎都有幫助.
有了課前高效預習作為鋪墊,課內的師生互動合作會將課堂推向高潮,然而高潮的展示要看老師如何設計每個教學環節.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
第一:創設情境,營造利于能力發展的教學氛圍
如果能夠在課堂上創設多元化的情感空間,將使學生能力的形成融匯于統一的整體布局當中,從而使學生在充滿情感和想象的教學情境中體驗學習的樂趣.而問題設計就是最常見的一種創設情境,所以教師設計問題時一定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經驗,一定要具備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實用價值,如果能夠蘊含開放特性就更好了,以便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平時的學習對學生而言,“跳一跳,夠得著,摘果子”既是一種學習體驗的過程,更是衡量課堂是否有實效的直觀體現.
第二:圍繞活動,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索和創新
為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要為他們的充分發展創設類似于科學研究嚴謹而和諧的氛圍,通過學生猜測、操作、試驗、調查、信息搜集與表達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
第三:有效鞏固,讓學生在的練習中找到成就感
學生層次的不同決定了課堂鞏固練習選擇的不同.教師在隨堂練習的選擇上一定要有前瞻性,要預測到學生第一遍聽完老師的解析后可能存在的理解盲區、誤區.每節課的重要知識要突出變式訓練,通過變式訓練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所以老師選題的最高標準就是要讓學生在課內就能將簡單易懂的知識當堂消化吸收,有疑問的通過老師事先的問題預設加以變通達到理解基本思路.剩下的工作就是教師在批閱作業時對一些個性化的錯誤加以個別輔導去增強實效.
第四:教學反饋,讓師生的心靈來一次親密接觸
作為一種檢測的手段,教學反饋是必須的.那么,如何反饋才有效呢?首先,要做到每節課有反饋,針對學生的實際表現,表揚好的做法和思路,提出存在的問題和缺點,讓學生及時糾正,加深學生對當堂課內容的認知的同時也對學生的積極參與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這樣有利于學生的狀態的提升.其次,反饋方式要多樣、靈活.譬如,教師在互動合作過程中要能夠隨機應變,根據課堂發展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事先已經預設好的問題,針對學生的實際聽課反應“臨時”改變問題的內容或形式加以反饋,這樣能夠及時糾正學生剛萌芽的錯誤觀念.最后,反饋應該貫穿教學的每個環節.一堂課就像一幕劇作,是連貫的.教與學是一個頻繁的互動的過程,只有師生的心靈不斷撞擊,才會爆發激情的火花;只有師生的情感不斷交流,才會激發思維的創造性.老師要善于抓住互動合作過程中的每一點思維的火花,并且能夠因勢利導讓它呈燎原之勢,最終讓師生一起在激情澎湃中將課堂推向高潮.
世界上沒有萬能的東西,所以課堂也不是萬能的,任何一節課都不可能解決所有人的所有問題.因此,高潮之后的尾聲能否余音繞梁也能夠體現一節課是否高效.所謂“尾聲”,就是學生在課后查漏補缺達到完善提升.筆者認為問題式的自我發問最能讓學生發現知識理解上的不足.譬如,預習階段的疑問、課內老師的拓展延伸以及聽課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都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看是否能從中發現新規律,能否將知識系統化、網絡化.有一個問題哲學——“有問題,問題就會越來越少;沒問題,問題就會越來越多.”,其實,我們不怕直面問題,就怕不敢直面解決問題的復雜過程.每一節課后能夠自信的對自己說“原來如此”,就是對一節高效課最高的肯定,也真正達到了自我學習能力的一次完善提升.
總而言之,在認知欲望為導向,問題探索為手段,師生共贏為宗旨的目標指引下,將高效課堂這部鴻篇巨制通過課前高效預習奏響序曲,通過課內互助合作推向高潮,通過完善提升完美謝幕.因此,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就一定能夠敢于暢想高效課堂,也一定能夠唱響高效課堂.
G632
B
1008-0333(2017)08-0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