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明峰++邵鼎昕++劉嬌

[摘要]低碳生活是需要在大學生群體中大力推廣的理念。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主力軍人才,培養良好的環保意識尤為重要。所以,我們以杭州下沙大學城的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對當前大學生的低碳環保意識及行為進行了調查,并提出了相應的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低碳 環保意識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144-02
在氣候變暖、霧霾加重等大背景環境下,低碳經濟發展越來越多地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低碳經濟在國家中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應對全球性問題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全球范圍的氣候變暖,對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全球農業糧食安全、資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態安全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在帶來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引發全球能源供給的嚴重不平衡;各種自然災害和極端氣候在世界各國亦頻繁出現。氣候問題、能源問題已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從《京都議定書》到“巴厘島路線圖”,各國都在為解決氣候問題而努力。在保證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降低經濟增長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在此背景下,低碳經濟的發展理念應運而生。
清醒地認識全球性問題和體驗經濟發展的趨勢的同時,作為當代大學生,就該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時下流行的低碳生活,正為廣大學子所推崇。
一、調查結果及分析
本次調查對象為杭州師范大學的在校本科大學生。樣本構成:本次調查共發放300份問卷,有效收回260份,有效率86.67%。表1為回收問卷中的分析。
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實現美麗中國的發展愿景,是黨在十八大中提出的重要決策。大學生群體雖然在整體上對低碳消費、低碳生活等相關理念的認識呈上升趨勢,但是也出現了低碳意識薄弱,對低碳的認識過于片面以及知行分離等問題。這些都是迫切需要得到解決的問題。
對大學生低碳意識的培養可以通過相關課程設置、主題社會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自我教育等各種路徑來培養大學生的低碳意識。
從表2的數據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現在的大學生們有一定的環保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考慮環保的低碳生活。大多數同學偏向選擇步行和自行車、公交車等環保的出行方式,既能鍛煉身體,也有利于環境。但是,高達66.54%的人偶爾會使用一次性制品,拒絕使用的只有2.31%。由于一次性制品方便便宜,所以普及很廣。但實際上是一種很大的資源浪費,需要引起重視,控制一次性制品的使用量。垃圾分類方面,會垃圾分類與不會的人幾乎各占一半。垃圾分類能有效地實現廢物利用,減少環境污染,實現資源有效利用,需要更加廣泛的普及。低碳環保與大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注意節水節電對實踐低碳有著積極的作用。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82.31%的同學在平時生活中注意節水節電,但并不嚴格,只有12.69%的同學在平時生活中嚴格節水節電,僅有5%的同學表示在生活中沒注意過節水節電。調查結果顯示,大家對于這種低碳行為有興趣,社會和學??梢砸龑Ш椭С执髮W生們把這種興趣帶到行動中去,讓大家愿意加入低碳生活。
二、大學生低碳環保意識培養的方法
培養大學生低碳環保意識應趁早實行。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政府要制定方針政策,營造社會氛圍
政府應站在決策者的角度,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上應注重低碳發展,以給大學生樹立低碳意識和養成低碳行為營造大的社會氛圍。調查中發現,有33.1%大學生認為實現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障礙重重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設過于追求“高”“大”“全”,也就是說政府在大的發展方針上缺少對低碳的重視,例如,部分發達城市出臺了機動車的限行等政策,希望通過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來控制城市的交通和環境,但還是激發了汽車銷售和群眾對機動車需求的聯動機制,沒有從本質上解決問題。所以從政府方面來說,應該注重發展低碳經濟,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給大學生樹立低碳意識和養成低碳行為減少困難障礙,讓大學生更好地樹立低碳意識和養成低碳行為。
(二)學校要重視低碳教育的作用,建立健全教育體系
從分析中發現,在學習生活中,大學生的低碳意識有待加強。作為培養人才的高校基地更是應該將低碳生活教育納入當前的高校教育體系當中。學校要針對全校學生通開設低碳環保方面的必修及選修課的方式,舉辦低碳環保講座,加強大學生對低碳生活的理念認識、知識體系等方面的教育,面對全體學生進行低碳教育,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強化低碳意識。加強社會責任感的培養,社會責任感對大學生低碳行為具有顯著影響,所以學校應著重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三)大學生要自覺學習低碳的理念,提高低碳意識,以身作則,倡導低碳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了解相關低碳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從他人身上接受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了解低碳的本質與內涵,采用適當的方法適應低碳生活的發展。低碳生活不僅僅是一種口號,它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結果。只有將低碳理念付諸行動,積極參與到低碳生活的行動當中去,才能為國家低碳環保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的代表,不僅數量多,而且文化素質較好,是未來社會的中間力量,應該承擔起屬于自己的那一份責任。大部分大學生在學校接受良好教育,接受新信息和新事物的能力較強,一旦進入社會,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大學生要樹立起正確的低碳觀念,倡導節約資源的生活理念,反對鋪張浪費,實踐低碳生活,從而為社會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推動全民實踐低碳。
分析中發現大學生對低碳及低碳生活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大學生對低碳認識總體上還是不錯的,但也存在一些錯誤的認識,缺乏對低碳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從政府方面來說,應該加大對低碳生活的宣傳,如公益廣告、影視作品、報紙報刊、網絡宣傳等,同時也應該積極組織一系列社會性活動,如關于低碳生活的電視公開賽等,從而調動大學生對低碳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糾正大學生對低碳及低碳生活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拓寬大學生了解低碳相關途徑。
三、建議
學校方面應積極鼓勵各種低碳活動,開展社團活動。奉行低碳理念的社團和組織要對低碳知識進行全面的宣傳,減少專業間和年級間的低碳認知和實踐差異,切實在校園內宣傳低碳、踐行低碳??梢砸龑Т髮W生們利用常見的廢品制作手工藝品,變廢為寶。
學校應從全方位鼓勵低碳校園生活,開展豐富多樣、形式各異的低碳校園活動。發動教職工無煙日、環保節、植樹節,與學生組織一起來加強和維護校園的和諧。教師做表率在學校開展低碳校園講堂,從理論上建立低碳校園文化氛圍,使師生都能理解并根據自身條件和能力解決非低碳的周邊事件。
大學生自身要親身體驗什么是低碳生活,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生態環?;顒?,參與城市環保活動,使之與社會零距離接觸。通過親身體驗,大學生才能對自己的消費行為進行反省,改變不良的低碳觀念和消費習慣,同時也加深了他們的資源危機意識和低碳消費意識,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親身體驗,大學生才能真正做到勤儉節約,養成健康的消費習慣。
【參考文獻】
[1]王小兵,劉運材.低碳經濟背景下的中國大學低碳校園建設[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
[2]黃琰,李奎.低碳校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2(04).
[3]陸建平.高校低碳校園建設途徑探索[J].能源與節能,
2012(07).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