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摘要】高職院校學生骨干是教師的得力助手,是高校學生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有效載體,能有效促進學生的教育管理、校園文化和良好學風的建設與形成,通過價值引領、角色重定位等培養路徑提升學生骨干素質,引導優秀學生干部健康成長,提升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骨干 培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高校學生干部和學生干部組織是學校教育、服務、管理等各項工作在學生中的組織者、協調者和執行者,是高校學生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有效載體。高校學生干部作為學生中領導者和組織者,不僅是普通大學生中的一員,更是教師的得力助手,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其作用的發揮顯然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和諧校園文化和良好學風的建設與形成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然而當前新媒體環境下多元價值觀的浸潤及學生干部延展性的限制,學生干部素質差異明顯,其培養尤其重要。
一、加強高職學生骨干培養的意義
1.有利于引導優秀學生干部健康成長,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骨干群體的建設和培養工作。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培養和輸送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當前,新媒體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生源、特性呈多元化趨勢,專(兼)職輔導員素質參差不齊,學生管理骨干的作用發揮不夠,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研究和探討,開展學生骨干隊伍培養研究在實踐上有助于掌握當前高校學生骨干群體現狀,了解學生骨干群體的思想動態,進而有的放矢地解決學生群體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做好高校學生骨干群體的培養工作。
2.有利于提升學生干部就業競爭力,對學校就業指導拓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暫行辦法》的通知(國教督辦[2016]3號)第五條中指出評估內容包括辦學基礎能力、“雙師”隊伍建設、專業人才培養、學生發展和社會服務能力等五個方面。其中學生發展主要考察學校畢業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情況和就業情況。潘文慶等(2013)基于廣東四所高校2012屆畢業生就業中調查發現,學生干部身份為畢業生帶來10.6%的工作溢價,有助于畢業生打破行業壁壘,使他們進入高壁壘行業的概率提高了75.7%。高職學生干部經歷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從而影響其職業生涯。因此,開展學生骨干隊伍培養研究工作將對學校就業指導拓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二、高職學生骨干隊伍現狀
1.高職學生骨干隊伍的范疇
高職學生骨干群體是指具有學生身份并在高職院校學生組織中擔任一定領導職務,擁有一定領導權力,并承擔相應責任和義務,為實現國家和學校教育管理目標和實現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訴求而發揮主導作用的人員。主要包括學生黨組織、團組織、學生會、班委會、社團及其它類型的學生干部等。
2. 高職學生骨干隊伍現狀與困惑
(1)高職學生骨干隊伍現狀。李煥生在《高職院校學生干部工作現狀及改革途徑》中指出學生干部政治理論水平不夠深,學生干部選拔制度不完善,缺少培訓和指導,學生干部以自我中心、“官本位”思想比較嚴重;黨林夕等在《新媒體背景下高校90后學生干部的工作現狀與培養路徑探析》中指出學生干部存在思想政治素質不高、缺乏領導技巧和組織能力、功利意識強、缺乏奉獻精神等問題。結合當前學生干部的工作現狀,除上述集中的表現外,學生干部存在自我約束力不強、文化成績不突出,禮儀素養、工作方法、工作態度欠缺等。
(2)學生骨干隊伍的自身困惑。學生干部在校期間學習工作的時間短,傳幫帶的形式和內容能傳承,但其理念和文化精髓的傳承欠缺。因為工作而被同學誤解、老師批評,甚至被同學疏遠,有“重復昨日的故事”,重復性的事務工作而感覺迷茫,覺得工作沒有象預期那樣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鍛煉的就是老師信任的那幾個——學生會主席團成員、部長、副部長,班長、書記等“重要”崗位;有情緒起伏現象:有時興致高昂,有時興致低,不想干事;干工作很辛苦,比別的同學付出、奉獻得多,一點“好處”老師都沒考慮,不想干了,辭職!學生對干部的定位、為什么當干部思考不深入。
三、學生骨干隊伍培養路徑
1.價值引領 提高政治素質。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用思想理論武裝頭腦,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干部培養的全過程,提煉學生干部培養的價值導向,明確、激發、升華干部的入職動機與持續的能動性。以事實與案例嫁接學生干部鍛煉的要素及工作的應用與實踐,從培養全局性的思維方式,從職業規劃的要求方面談提高就業能力,實現高質量的就業,更好的融入社會,進而明確干部的主導性——鍛煉能力、豐富經歷、挑戰自己、提高能力。
2.定位角色 激發工作積極性。學生干部是普通學生中的一員,既要以身作則干在前,又要統籌協調以身示范、當好局域范疇的管理者,從企業要求的角度賦予學生干部新的內涵與工作要義。管理者賦予的職責、態度與執行力。從管理的角色——具體工作的落實、監督、匯報與解決者,管理者的心態到執行力,從企業需求、學生工作的類比重定位學生角色,提示其鍛煉的目的,激發其內在積極性。
3.明確職責 拓展內涵與外延。清楚職責,方知方向;拓展目標,方能逾越。關注細節,著力于新的高度的思考和迸發。明確能力要求,按照學生工作的崗位標準和工作要求,結合不同管理崗位特點,清晰的呈現學生干部各部門的職能、職責,組織學生干部學習、討論、交流和分享,從中引申、提煉和總結標準,細化、量化工作流程。避免于事務的繁瑣,做到有條不紊而又特色鮮明。
4.拓展培養 提升干部素質。以需求為導向,以能力要求為依據,科學制訂學生骨干培養培訓方案,完成學生骨干全員培訓;搭建學習平臺,做到日常培訓與專題培訓相結合,理論學習與經驗交流相結合,將責任心、敬業、團隊合作、溝通表達能力、辦公信息化、決策力等能力融入到實際工作中,不斷提升學生骨干的敬業精神和業務能力。
5. 健全制度 完善激勵措施。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把好入口關,選拔聘用思想素質過硬的學生骨干,強化學生干部的價值性組織認同,完善制度建設,避免組織認同機制的衍變異化。拓展學生骨干的發展空間和上升通道,形成有利于優秀管理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積極推進以崗位能力要求為依據的目標考核,把考核結果與學生干部任免、培養培訓、評優推優等結合起來,激發學生骨干的內在動力。
因此,基于自身工作需要,我們需要在借鑒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進行高職院校學生骨干隊伍建設研究,更好地推動學生工作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