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隨著政府職能改革逐步推行,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等一大批活躍在社區基層的體育社會組織逐漸在公共體育服務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但是“雙重管理,分層負責”的組織管理體制,限制了體育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本文通過文獻資料、實地考察、歸納演繹等方法,基于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對樞紐式管理模式的實踐,分析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的主要工作內容,并指出了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獨立性有待加強、服務能力有待提高、聯合作用有待提升。
關鍵詞 體育社會組織 社區體育協會 主要工作 存在問題
一、前言
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業務涉及社區體育活動組織、社區體育健身指導、社區體育設施管理和信息服務等方面。在滿足社區市民的健身需求的同時,也對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等體育社會組織起到了重要的管理、指導和服務作用。上海市體育局與上海市社工委、上海市社團局合作在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開展試點工作,探索在同類別、同性質、同領域的體育社會組織中建立“紐節點”、“傳動器”,加強對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聯系、服務和整合,形成有機聯系的組織網絡,推動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等體育社會組織快速成長。本文以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為例,通過分析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在社區體育樞紐式管理模式中的作用與實踐中的困難,進一步探討樞紐型體育社會組織式發展途徑。
二、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的主要工作
隨著政府對體育社會組織逐步“放手”,管理干預越來越少,給予體育社會組織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是體育社會組織的自治性將會弱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 ]。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開展的全市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黨建工作情況的排摸中,僅有2家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成立黨支部,多數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以掛靠社區文廣站或其它單位的黨組織,設立“黨建聯絡人”的形式開展黨建工作。其余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黨建工作由上級分管單位直接管理。緊跟黨的指導方針和發展路線,是體育社會組織在有序健康發展的基本保證。為確保體育社會組織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體育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在上海市楊浦區社會工作黨委的支持下,于2015年10月建立黨支部,實行黨建工作領導與管理職能。并且聯合已成立黨組織的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開展“兩學一做”專題學習等一系列活動。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作為黨和新生社會力量聯系紐帶,指導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黨建工作,參與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的管理,從中汲取體育社會組織民主管理的實踐經驗。一方面,鞏固黨的執政。另一方面,推動黨和體育社會組織民主溝通機制。
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關于開展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樞紐式管理意見(試點)》提出,培育街道層面的樞紐型體育社會組織即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打造由市社區體育協會、區縣社區體育協會聯絡處、街道鄉鎮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和社區體育協會三級社區體育社會組織體系的組織架構。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以楊浦區四平路街道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為試點,探索社區體育社會組織樞紐式管理。首先,以四平路街道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為紐節點,建立健全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網絡,同時加強轄區內企事業單位的橫向聯合,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其次,四平路街道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圍繞著“社區體育社會組織的服務中心”這一目標,建立高效的互聯網信息平臺。最后,調研、評估審核、論壇沙龍等多種方式共同完善社區體育組織樞紐式管理體系的信息共享與工作協作。
三、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獨立性有待加強
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獨立性欠缺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沒有認清協會與體育局之間的關系[ ];二、資金主要來源于市體育局的經費劃撥;三、工作人員雙重身份。由于長期以來“全能政府”的管理模式影響,市體育局與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的關系表現為“上下級”或“附屬”關系,而非合作共治、共同管理的“伙伴”關系,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往往充當著市體育局的“傳話筒”的角色。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參與社區體育事務管理,要厘清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關系與職責界限,這是保證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獨立性的基礎。其次,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的的資金來源主要依賴于市體育局的經費劃撥,經費的使用需經過市體育局群體處批準。單一的資金來源限制了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運作的靈活性、自主性和風險抵抗能力。最后,個別體育局工作人員兼任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的職務,這種與管理部門“藕斷絲連”的現象,左右著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進行獨立決策,模糊政府與協會之間的職責邊界,與社會組織“去行政化”的趨勢是相悖的。
(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的業務工作主要是承接市體育局購買服務,包括社區體育服務配送、社區體育賽事、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管理和評估等項目,向全市社區體育健身俱樂部、社區群眾和個別的事業單位、企業提供基礎體育服務。協會資金來源高度依賴市體育局經費劃撥與承接購買服務收入以及少量的會員會費,缺乏社會資助、商業贊助等其它資金來源方式。限制了協會進一步擴展服務范圍和提高服務水平。缺乏專業型人才,工作人員素質較低,也是限制上海市社區體育協會提升服務能力的一大因素。雖然協會成立之初就實行了建立專業人才數據庫、轉包部分業務給專業企業、積極招募志愿服務者等相應的措施,但協會仍然呈現工作人員數量緊缺,人員結構青黃不接的狀況。
四、結語
目前,針對工作中的問題,應該加快“構建體育社會組織樞紐式管理體系,扶持樞紐型體育社會組織發展”的步伐,加快政府職能轉移、提升體育社會組織作用。樞紐型體育社會組織的產生,是體育社會組織“雙重管理”模式向“自主管理”模式轉變的趨勢使然。在未來工作中,要充分發揮樞紐型體育社會組織的“中介”、“杠桿”作用,需要健全的法律制度基礎、穩定的政策環境、充足的人才儲備和資金支持等外部條件,也需要提升樞紐型體育社會組織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在此基礎之上,逐步構建獨立自主的體育社會組織管理體系,最終實現“政社分開、以社管社”的改革目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