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峰利+馬天娥
【摘要】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專業技能人才。成本會計課程是高職財會專業的主要課程。針對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探析成本會計教學方法的改革,從而提高成本會計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 成本會計 教學方法改革與探析
在高職院校教學體系中,課程是基礎,而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成本會計課程是高職院校財會專業的主要課程,是在學習了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專業課程后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在成本會計教學中要把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為了確保學校培養的學生達到專業型、技能型人才目標的實現,在對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特別注意專業技能的培養,即要通過理論方面的教學,又要通過實踐操作技能的訓練,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技能。
一、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成本會計課程目標定位不夠科學。從目前的成本會計教材上看,對工業企業生產過程的模似案例太少,不利于學生對成本會計的學習,影響教學成本核算過程和成本計算方法的理解與掌握。另一方面對成本會計工作組織、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報表等內容不夠詳細,也影響了對成本會計知識體系的學習和具體應用。雖然成本會計課程開設的時間比較長,但卻沒有一本較為實用的教材,因而給教學及學習帶來了不少問題。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這門課程把握不夠準確,只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成本會計的實踐教學。
2、成本會計課程講授的方法不太理想。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任務的設計和完成,主要是依靠課堂教學來實現,而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以講授為主。這就造成了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成本核算憑證、表格等單據來反映的,上課時沒有實物單據,而教師又受課時、教具等限制,因而只有從書本上解釋某些數據在表格中的關系,學生聽起來乏味,使得教學效果不理想。
3、成本會計課程考核手段比較單一。成本會計課程的考核主要是閉卷考試的形式,考核的內容主要是對書本知識的考試。考試題型由教師決定,試卷的形成主觀性太強,起不到考試的客觀檢驗效果。在這種考試方式下,要了解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的程度,教師只有通過練習等方式進行。而平時成本會計實踐環節的評分也只有40%體現在學習成績中,對總評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理論知識的考試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和形式,沒有全面反映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
1、加強成本會計教師專業隊伍素質的建設:第一、鼓勵教師走上社會,參加學術交流會議,增強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知識,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第二、積極開展教師互幫互學,組織教師聽課,做到共同提高.第三、鼓勵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鼓勵教師除具有教師資格證外,還應考取會計師等職業資格,并到企業兼職,熟悉成本會計崗位,掌握成本會計實際操作流程。
2、加強成本會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上,即要保持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演示操作方法的同時,也要激發學生在接受知識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可運用案例教學法和實踐教學法等,并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另外,要針對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中的計算機教學,來提高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還要構建網絡教學平臺,實現網上互動式教學,要組織專人會同有關部門加快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的步伐,爭取成本會計網絡教學課堂盡早實施。
3、加強成本會計教學考核的多元化方式。將學生的成本會計課程總成績,分解為卷面成績、課堂練習、課后實踐和計算機操作實訓成績等多個部分。著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平時練習和實訓與期末考試相結合,平時測試可以是案例分析,課堂練習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覺到在學習過程中真正學到了東西,在考核過程中用正式憑證,帳表進行操作,使學生有實際崗位的感覺,從而縮短學校與企業的距離,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技能,縮短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期,突出高職院校對人才技能型的培養目標。
三、高職院校財會專業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應注意的問題
1、要有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應用。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要堅持多元化原則,根據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差別,選擇適合成本會計性質和特點的方法,不僅包括講授法、案例分析法,還要包括那些在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學生討論、課堂練習、學生自學、模擬實訓,還包括計算機實訓教學等。
2、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的目的主要還是在于“學”,如何達到學好的效果是至關重要的。在課堂上,要不斷的嘗試多種教學方法,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最大的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習中讓學生親臨企業,了解企業產品成本的形成過成,讓學生知道原材料是怎樣一步步加工,最終形成產品的。對企業產品生產的過程,生產組織方式及成本核算,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踐,做到學以致用。
3、教學內容等也應相應改革。學生能力培養受到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對象等環節的制約。課堂考試只考理論知識,應用能力不能反映出來,光改革教學方法,技能的培養仍受其他因素制約,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為此,在教學方法改革的同時,教學內容等要與之同步配套改革,才能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的整體效果。
總之,打破現有的成本會計教學方法,以會計崗位技能需求為標準,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核心,符合高職院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將理論知識與操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陳巖,高職院校(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科學經濟市場,2009年8月
[2]李佳林,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改革思路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年23期
[3]黃世英,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計會之友(中旬刊)2007年05期
作者簡介:謝峰利(1958-),男,江西樟樹市人,講師,主要從事財會專業課程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