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萍
(昆明學院醫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護理專業課程整合案例分析
□馮云萍
(昆明學院醫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近幾十年來,伴隨著全球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手段的飛速發展,造福人類健康的醫學知識理念和疾病治療技術也逐步在難題上攻堅,得到了突破性的發展和提升。正因為醫學體系的日益復雜龐大,隨之而來對醫學從業者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要求也大大提高,相關的教育領域也面臨著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急需從傳統的單一化教學模式跳脫出來,進行教育內容和教學模式的深入改革,注重課程的多元化整合和創新,讓學生們擴大學科知識面,強化動手實踐,提高護理能力或臨床技能,成為符合現代醫學要求的全面高等人才。本文就聚焦醫學教育改革實踐中的課程整合教學,以國內知名的醫學院校為案例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總結經驗展望未來,并嘗試提出創新性的發展建議,僅供同行參考。
護理課程;教育改革;案例分析;發展建議
隨著醫學體系的日益龐大,各種學科知識之間的蔓延和交叉也日漸明顯,醫學從業者若只了解和掌握單一術業的知識技能,便很容易在日常的治療工作中受到局限,容易遇到復雜病癥無法準確診斷和進一步治療的問題。因此就醫學人才培養的教育領域而言,傳統分裂的教學模式已然過時,促進課程的整合和學科交叉是現代醫學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值得相關人員的重視和思考。以下便從醫學教改實踐中的護理專業課程整合教學概念闡述入手,結合我國部分醫科院校的課程整合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展現課程整合在醫療人才培養和醫學發展中的重要意義。
課程整合也稱課程綜合,是一種打破傳統封閉的學科教學新模式,是將有緊密關聯的幾門學科知識歸納組合,找出共通的精華提煉,刪除重復部分,重新整理合并成新學科,再針對性地設計新課程的開放式先進教學理念,在復雜高深的醫學教學領域的應用尤其重要。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整合可以突破學科間的知識障礙,讓諸如內科、外科、兒科、病理、護理等不同但又相互關聯的學科有機結合相互滲透,使得學生更全面地掌握醫學基礎知識,在不同領域融會貫通,提高護理能力或臨床技能,減少未來從醫工作的局限和疾病處理的不足之處,爭取在多年的教育培養中成為優秀全面的醫學工作者。
以本人所在院校——昆明學院醫學院為案例,我院的主要專業為護理專業、藥學、助產、醫學檢驗技術、老年康復、等極具醫療市場的護理型醫學專業,每年為云南省各地市級醫院及醫療機構培養輸送了大量的醫療衛生領域的技能型護理人才。因此在醫學教改實踐的課程整合中,我院主要聚焦于護理專業內科護理學知識的基礎課程綜合化和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2.1 內科護理知識的課程整合
專業、認真、細心是護理人員最為基本和重要的素質。因此我院在近幾年的教改中以“內涵發展”為主線,結合醫療護理的時代發展需求 整合內科護理學基礎知識,采取按系統分授課教師分階段授課,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疾病的產生機制等,為日后的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實踐基礎。綜合課程將按照不同的護理對象細分,涵蓋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兒科護理和婦產科護理學等不同學科的交叉知識,以便讓學生具備扎實全面的護理知識。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除了應具備專業的知識和能力,在實際工作中還需要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較高的人文素養,特別是當護理對象為兒童和老人等特殊群體時,因此我院由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專業講師授課,讓學生未來更好地從事護理工作。
2.2 內科實驗課程改革
我院的內科實驗課程設計利用3G綜合模擬病人所表現出的癥狀、體征,運用PBL問題式教學模式,教師將真實的病案導入實驗教學課后發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析,從中認識到疾病的產生和發展轉歸,再應用所學知識思考相應的護理方案并在實驗室進行具體的操作。實驗課程結束后學生需進行護理總結反饋和小組經驗交流,并由教師給出相應的評價。通過實驗課程的改革能讓學生更注重動手實踐能力,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專業技能和與人溝通、協調等綜合素質,未來成為道德良好,能力過硬的職業護理人才。整體的護理課程整合在我院本科和專科學生試點中均有積極的反響。
2.3 以上消化道出血為例,病案中涉及多項護理操作
如入院宣教、體格檢查、給藥(靜脈輸液、肌肉注射等)給氧、吸痰、動靜脈采血、心肺復蘇等操作,涉及到健康評估、基礎護理、急危重癥等相關科目,將這些科目整合運用到內科護理中,學生全面掌握所學知識,運用掌握的操作技術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療,提高了學生綜合思維和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和以往的傳統教學相比較有促進學生積極求學、主動學習、自覺提高實踐操作技能的優勢。
2.4 我院學生還安排了內科臨床見習,把所學的內科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等運用到內科臨床實踐中
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臨床實踐經驗,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護理實踐能力,為學生以后走人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實踐基礎,同時也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護理人員。
2.5 課程整改的不足之處
通過對上述我院護理專業課程整合案例的闡述,我們除了看見課程整合帶來的優勢之外,也要客觀分析出其存在的不足,思考完善的對策。第一,課程整合盡管有利于學生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全面發展,但也因為學科較強的綜合性導致學生學習的難度加大,需要吸收很多領域的知識。這就需要院校對師資隊伍進行培訓升級,讓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從單一枯燥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上思考創新,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其自主學習,另一方面由于課程整合的知識體系變龐大,教師也需要加強自身的知識技能強化,傳授課程內容時多豐富拓展。第二,我國在醫學課程整合上缺乏統一的規范要求,導致有些課程的定界模糊,不確定整合到哪門課程內,尤其是復雜病癥的多發性致使病理之間相互關聯,很難將其明確歸類供學生學習。這些問題都有待日后的進一步探索和改善。
綜上所述,醫學教改實踐中的課程整合是順應時代和醫療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醫學教育者思考改革和創新的工作重點。盡管我國的部分高等醫學院校已經開始了整合課程的設計和實施工作,但通過案例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它們大都還在初期的試驗階段,缺乏相對應的成熟教學方法和整合后新課程的統一教學標準,還需要從實踐中不斷地吸取教訓和總結經驗,改進優化課程整合內容,以期在教學中發揮更大的優勢,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熱情,促進其對本學科知識的全面掌握和與相關學科的融會貫通,廣泛涉獵,并注重臨床的實踐和創新,成為更符合現代醫學要求的綜合型高水平技術人才。
[1]曾靜,易群,卿平,等.在八年制醫學教育中進行系統整合課程體系改革的初步探索及反饋[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5,20(22):3516-3518,3520.
[2]王南,朱文珍,萬寶俊.以系統為中心的課程教學整合——醫學影像學的6年實踐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4,31(6):398-400.
[3]姚柏春,李文春,王配軍,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基礎醫學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實踐[J].海南醫學,2014,24(23):3567-3569.
[4]王英歌.臨床醫學教學中PBL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5(9):199.
[5]田丹,張俊滄,王顯超,等.某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整合方案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醫藥導報,2014.
1004-7026(2017)12-0103-02
F275.3
A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