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穎+徐笑+朱昱熹
一、微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的優勢
1.范圍廣、速度快
對中國藥科大學近3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經常使用微信的人數占受調查人數的64.3%,其使用時間集中在18:00~23:00。微信作為信息的傳播交流媒介,正廣泛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同時,手機、手提電腦等硬件設備的廣泛使用和移動網絡、無線網絡的廣泛覆蓋都使大學生能夠通過微信迅速便捷地交流信息。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微信平臺進行傳播有著覆蓋面廣、時效性高的特殊優勢。
2.形式多、互動強
微信有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多種信息表達形式,使信息傳遞更加靈活。同時,相較于傳統媒體,微信增強了大學生在信息傳遞中的互動性,學生不僅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時也能作為信息的傳播者。把微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介,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傳播,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
二、微信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微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影響
(1)提高了思想政治交流互動性。在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處于主導地位,作為接受者的學生積極性不高,導致教育效率低。使用微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載體,能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調動原有主客體地位,改變學生接受信息的被動角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者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微信的出現使教育更具有親和力,從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提高教育的針對性與效率。
(2)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單向化”,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表達。利用微信,學生能夠通過發表朋友圈體會,參與興趣群聊天交流,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訂閱號,自由表達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理解與體會,可充分調動其積極性。
(3)促進了思想政治內容豐富化。微信新聞信息傳播快、范圍廣,能夠帶給學生教學內容的參與感,打破以往形式化的說教教育,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時代脈搏,進而有針對性地創新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生活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與趣味性。
2.微信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
(1)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風險性。由于微信信息傳播平等化、廣泛化,網絡世界虛擬化、平面化,其傳播內容質量良莠不齊。大學生心智尚未發育成熟,社會經驗與甄別能力不足,易被外界不良信息影響。例如,朋友圈經常流傳極端言論與不實新聞,不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同時,微信內容的隱秘性也給高校對反動、色情、消極等信息的監控管理帶來了一定難度。微信特有的“搖一搖”“漂流瓶”等服務功能有利于陌生人交際,卻也增加了虛擬空間人際關系的不穩定性,無形中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本與風險。
(2)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傳統說教教育模式能夠對學生生活、思想等方面進行較為全面的深刻教育,而微信的交流平等性在一定程度上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話語權威性帶來了挑戰。同時,書本教育存在信息滯后、更新慢等缺點,在海量信息的沖擊下,學生掌握了豐富的前沿信息,不利于傳統授課教育模式的開展,這也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知識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易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宣傳教育等方面失去優勢地位,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威信性,弱化了課堂主體的教學有效性。
(3)增加了對虛擬世界的依賴性。新媒體以其豐富的內容展現、極佳的視覺體驗吸引學生,使其沉迷于網絡虛擬世界,難以自拔。例如,微信中游戲等在線拓展娛樂功能會導致大學生過度沉迷,影響大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朋友圈呈現的虛擬網絡空間與現實世界的差距會誘發人際交往障礙等心理健康問題。由于微信網絡平臺間相互連通,轉換方便快捷,覆蓋面廣,不利于學生控制微信使用時間。一些大學生大部分時間與精力被微信占據,放縱自己,荒廢學習,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教育工作效率。
三、微信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對策與建議
1.依托微信開展思想政治活動
通過微信平臺,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對微信流行語言文化保持時刻關注,巧借微信豐富內置功能調動學生思想政治活動的積極性。研究表明,人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徑為視覺,其次為聽覺,視聽結合的方式更利于信息的傳播。制作具有音樂效果的微信電子活動邀請函,通過微信掃碼等形式獲取活動信息等,都能給予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活動時不一樣的新鮮感。例如,通過微信群聊,由教師或學生發布熱點思想政治新聞,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見解,不僅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同時給學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臺,調動了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
2.建設思想政治微信公眾號
公眾號服務是微信的重要服務功能之一,在發布信息、傳達觀點等方面有很強的影響力。結合全國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情況,建立不同層次的微信公眾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新媒體時代下的必然選擇。例如,學校各部門組織在微信上發布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指導內容,減輕程序工作的繁瑣性,提高工作效率;思想政治工作者結合熱點新聞發布思想政治教育微信推文,引導熱點事件的輿論走向,傳播正能量,幫助學生端正生活態度,追求高品質生活。
3.巧用微信推進育人工作
微信朋友圈作為微信主要的社交功能載體,具有私密性與個性化的特點。高校大學生普遍熱衷于在朋友圈內展示個人活動與感想,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巧用微信朋友圈功能,及時了解把握學生的生活近況與思想動態。與學生進行友好互動,及早發現問題并積極處理,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與思想偏差問題,進而對學生進行私人化教育引導。
在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做好基于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準備,發展微信平臺,充分認識微信作為高校思想政治育人新途徑的優勢,重視微信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的影響,從而借助微信開展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廣泛化、深入化。
參考文獻:
[1]南艷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微信[J].學理論,2015(17):243-244.
[2]劉 剛.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15):67-68.
[3]徐海鑫,廖浩君.試析新媒體如何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效發揮作用[J].學術論壇,2011(7):19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