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瑤
受全球范圍經濟危機的影響,社會上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與每年畢業的大學生人數無法形成良性循環,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在這一問題中,貧困大學生的就業更受到大家的關注。本文主要討論貧困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學校的心理咨詢教師可以給予的心理輔導。
一、貧困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心理問題
1.創業人格缺乏
郭永玉(2005)在其論文中表述“人格是個人在各種交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內在動力組織和相應行為模式的統一體”。創業人格則是指在創業過程中所需要的一些用以支持創業成功的個性,例如,自立、自強、創新等。經邢娜、趙云(2011)總結,以創業為就業的大學生所應具備的人格應該包括誠信、自信、合作以及勇氣、魄力、眼光。受各種環境因素影響,貧困大學生有其特殊的人格特征,在以上的創業人格中尤其缺少勇氣和魄力,這主要是由于貧困大學生缺少來自外界的鼓勵支持,受社會拜金主義的影響,認為自己的貧困使自己“低人一等”,不敢邁開步子去嘗試。事實上,這種想法是沒有必要的,心理輔導老師要幫助貧困大學生建立自信,擺脫這種阻礙創業的人格特征。
2.創業能力不足
在創業過程中,需要的創業能力有許多,比較重要的有經營、管理以及投資的能力。除此之外,經常被大家忽視的人際溝通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種創業能力,它能幫助創業者提高自身的被接納度,獲得來自團隊的支持與分享。20世紀50年代,美國的心理學家埃里克·伯恩提出了人際溝通分析理論,當個體與他人或團體發生溝通的情況時,通過分析個體的自我狀態并進行調整,用以幫助個體獲得成長的機會。貧困大學生應利用各種校內校外的機會或利用假期兼職等機會來提高自己的人際溝通能力,積極獲得來自外界的支持與鼓勵,建立團隊進行創業,這樣可極大地增加創業的成功性。
3.創業心理脆弱
這里的心理脆弱是指創業受挫后對一些負面情緒的調節,這些負面情緒包括對自己或者創業的失望、受挫后的茫然、被誤解的委屈、急于成功的焦慮以及創業過程的緊張等。一部分貧困大學生認為,創業的盈利與否是判斷創業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創業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缺乏對創業成功或者失敗的理性歸因。針對這些負面的心理影響,學校的心理輔導老師應采取課上加課外的輔導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調適,挖掘他們自身的潛能。
二、貧困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面臨問題的影響因素
貧困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若干問題受很多原因的影響,有來自家庭方面的、學生自身素質方面的以及學校方面的。首先,貧困大學生的“貧困”主要來自于家庭方面,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得不到來自家庭的資金以及經驗的支持,會影響創業的成功率。其次,貧困大學生由于自身素質的局限,會出現自信心不足等情況的發生,這也影響創業的效果。最后,貧困大學生沒有在學校接受過系統的心理輔導,在自信心的建立、抗焦慮能力的提高以及受挫力的加強等方面缺少專業的訓練,對自我的認識片面或者不足;同時大學生在學校也缺少相對系統的創業教育,對創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沒有預估的能力,這同樣會影響創業的成功。
三、貧困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面臨問題的解決方法
1. 加強貧困大學生自我意識的塑造
自我意識是指“人對自己身心狀態及對自己同客觀世界的關系的意識”,它由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調節三部分組成。貧困大學生往往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分析失衡,不能夠客觀地評價自我,對自己的能力、性格、興趣、氣質解析不到位。例如,部分貧困大學生認為自己從艱苦的生活環境中獲得了不同尋常的能力,創業自信心爆棚;還有一部分貧困大學生沒有擺脫來自家庭環境帶來的自卑感,創業自信心不足,這些都是自我意識塑造不成功的影響。
針對這部分學生的心理特征,心理輔導教師應該充分分析其特點以及行為特征,從個體自我評價和群體自我評價出發,解除貧困大學生的自我障礙。個體自我評價是對自己狀態的一個認識,群體自我評價是指自己所處的這個群體對所屬群體特點以及狀態的認識。貧困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受到來自自身刻板印象和社會輿論的影響,被貼上為“無經濟能力”“無社會資源”“無社會地位”的“三無”群體標簽,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貧困大學生立足創業市場的障礙。心理輔導教師可以通過分享成功創業的案例,走入社會采訪群眾真實想法,模擬創業實戰來增強貧困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2. 樹立創業心態,進行挫折教育
創業心態對創業的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心理輔導老師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創業心態的教育可以分為以下幾步。首先,要明確創業的個人目標。目標過大容易迷失自我,目標過小容易局限自我,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在確定個人目標之后要定期詢問自己的目標是否發生變化,隨時調整。其次,要確定選擇什么樣的行業、建立什么樣的企業。企業無論過大還是過小都容易使創業者陷入不平衡的狀態,創立一個規模適合自身的企業尤為重要,謹防人云亦云,有一定的核心競爭力才有利于企業的良性發展。最后,要有承擔風險的勇氣與準備。學生應明白挫折是一把雙刃劍,在受挫的同時也可以獲得豐富的創業經驗,同時挫折也是創業中不可避免的。這需要輔導教師進行挫折教育,在輔導過程中需要針對這一特殊群體進行適度的訓練,切不可使其因受挫過重而影響良性循環,也不可因受挫過輕而讓創業者低估困難。心理輔導老師要將課程的設置多元化,避免單一,也應將挫折教育的任務進度把握準確,由簡到繁、由易到難。
3.開展心理咨詢服務
針對貧困大學生這一群體,開展一對一的心理咨詢服務,并將有創業動機的學生聚集起來進行團體輔導,進行創業情緒心態的調整,幫助學生進行情緒管理。情緒管理是為了“促進個體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和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心理輔導老師應幫助貧困大學生建立情感分享的紐帶,聯系已經畢業且創業成功的貧困大學生,請他們來學校進行心理幫助,通過對自己創業經歷的分享,鼓勵在校貧困大學生的自信心;組織在校的貧困大學生進行自我激勵,從贊美自己開始,學會愛自己、相信自己;進行克制訓練,實景模擬將來在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前演練。心理咨詢可以有效緩解貧困大學生即將創業的不適感,提高創業的成功率。
在我國,貧困大學生的創業心態與創業行動之間存在一定的反差,即使是真正創業的貧困生,由于面臨諸多困難,成功率很低。針對這一問題,希望教師能夠關注這一相對特殊的群體,并給予幫助。
參考文獻:
[1]郭永玉.關于“人格”的界說及有關概念的辨析[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23(2):41-45.
[2]邢 娜,趙 云. 淺談團體心理咨詢與培養大學生創業所需心理素質的關系[J].中國校外教育, 201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