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雷
一、警官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必要性
1.警官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實需要
警官院校主要是培養警察以及相關行業和領域的專業人才,其職業屬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異化性。有學者通過“SCL—90癥狀自評量表”的定量內容調查警官學院的心理問題,其中顯示:大學生在強迫、人際敏感、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六個指標上的分數高于全國青年常模,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對于這一群體而言,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警官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理論訴求
在警官院校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現狀和效果并沒有起到應有的成效,因此,實踐上的迫切需求往往需要在理論上得到支撐。筆者在中國知網輸入“警官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關鍵詞后,僅有3篇理論文章。而相對于中小學、普通高校而言,警官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顯得比較落后。警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具備高效的心理素質,然而培養警察的過程中卻存在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缺失或低效問題。
二、警官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現狀
1.課程設置存在嚴重缺失,課程開展流于形式,缺乏實效
專科實力較強的院校比較重視專業內涵的建設,對于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比較關注,而在其他附屬學科(課程)和支撐性學科(課程)的建設方面卻遠遠不夠。
2.課程內容強調同質性而缺乏針對性
目前,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強調心理健康教育普適性知識環節,卻忽視了課程的特殊性,特別是對針對警官學院大學生心理發展、職業屬性以及崗位環境等外界因素而制訂的課程內容關注不夠。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目前警官類學院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往往適合任何大學生學習,沒有體現出警官學院大學生的職業特點,其針對性不強,強調同質性的知識,而缺乏促使警校大學生適應日后工作崗位和滿足其職業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三、警官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創新路徑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
警官院校以培養一線警察以及相關專業人才為主,因職業原因,可能直接接觸犯罪問題、治安問題、城市管理問題等,這些大量負面的信息會影響、侵蝕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一些心理防御能力低的學生可能會產生心理問題,長此以往,必然會造成更大的問題。因此,“防患于未然”是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2.改進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法
警官院校教師在講授課程內容的時候一定要以案例的形式呈現,采用角色扮演、情境模擬、團體體驗、心理測試、小組討論、案例討論等教學方法,這樣無疑可增強課程的生動性和靈活性,可以充分激發大學生的興趣。同時要保持師生之間的互動,以活躍課堂氣氛。
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體系
目前,對于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價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體系還存在一定的爭議,這也是影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關鍵環節之一。我國關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研究大多集中于探索教育方式、途徑以及教育教學模式上,針對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評價標準的研究卻很少,特別是針對警官院校的研究更少。因此,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缺乏實效性一定程度上與課程評價體系的缺乏有關。
四、結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體系。警官院校為滿足其人才培養的需求,更需要不斷地根據職業屬性以及人才培養的目標,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改革,以實現培養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馬聞鈞. 公安院校學員心理問題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8.
[2]劉 紅,江 英.公安院校學生職業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