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多
摘要:小說《放生羊》選擇了最具代表藏族文化中的關鍵詞“夢”與“羊”來增加小說多方面的隱喻意義,使小說傳達更為深厚的意蘊。本文旨在提取“夢”與“羊”兩個關鍵詞,試析次仁羅布小說《放生羊》的多維度意蘊及作者的審美。
關鍵詞:放生羊;夢;羊;意蘊
一、“夢”與“羊”的敘事根基
“夢”在藏族文化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在藏族原始信仰苯教中,遠古先民們無法對睡眠中所產生的夢象進行科學的解讀,所有夢象只有通過苯教巫師“苯波”進行解釋。苯波宣傳夢境中的情景就是神靈意志的預示,只有遵循夢中神靈的啟示,才可以逢兇化吉。而“羊”在藏族社會文化發展的過程中,同樣是重要的文化元素。早在吐蕃時期,大角的羊被視為大神。《新唐書·吐蕃傳》記載:“古代藏族重鬼右巫,事羱羝為大神。” 西藏原始宗教信仰苯教中,“魯拉”指羊神,常選最肥壯的羊作為守護神的“獻羊”,對它洗禮、煨桑、誦經并獻與神靈。
全文以“夢”與“羊”作為切入點,圍繞著藏族的信仰、人性、幸福、痛苦、愛進行講述;其中“羊”充當著情節發展的核心。當然,也只有把這幾個關鍵詞歸還到本土語境中,才能夠凸顯平凡文字背后的寓意和生命力。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這也是因為基于“西藏”這典型的環境中,或作者所言的“西藏獨有的文化”中才得以實現,并真正詮釋其深層的內涵。
二、“夢”與“羊”的多維度蘊意
(一)“夢”與“羊”的審美價值
“夢”與“羊”是藏民族性格、民族心理、民族習俗的一部分,是藏民族文化生活中的主要內容。這兩個元素對應的“夢境”與“放生儀軌”是這一審美文化的題中之意。在藏族文化中“夢”和“羊”的重要性,彰顯著其一定的價值存在。小說中整篇文章情節發展離不開“夢”與“羊”。羅布次仁作為藏民族的一員,熟悉本民族的性格特點,以自己的筆觸把“夢”的意象文化融匯在文學創作之中。作品并非簡單的描述、記錄,而是蘊含著更為深廣的內涵和文化審美價值。
“夢”的出現在文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某種程度上,“夢”意象即是小說寫作的切入點,又是貫穿作品的線索,更是情節發展更有力的助推器?!皦簟笔菚r間的開端,場景的開端,不確定的開端,給文章增添獨特的敘事方法,這同時也是基于藏族文化的敘事根基。小說的開篇便單刀直入地寫到夢:“你形銷骨立,眼眶深陷,衣衫襤褸,蒼老得讓我咋舌。”
夢境中對于“白”的描寫即“在夢境里我露出了白白牙齒。這種喜悅使我睡醒過來?!?和小說最后描寫關于羊的白“朝陽出來......你白色的身子移動在這片金光中,顯得愈加的純凈和光潔,似一朵盛開的白蓮,一塵不染?!?兩個“白”不僅體現民族的審美價值,更寄有深層的寓意。
(二)“夢”與“羊”的情節推動
《放生羊》的情節;按小說三要素中的情節來講可以通過兩個關鍵詞來解讀,即“夢”和“羊?!比囊詨糸_篇(噩夢)、羊促發展、托夢高潮、無夢結尾的方式來完成。
以夢開篇,小說以夢境開篇“你形銷骨立,眼眶深陷......這叫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 這句話,把主人公深藏內心十二年的隱形主人-公桑姆以夢的形式提出來。夢中的對話,為接下來故事的繼續展開做了很好的鋪墊。其次,“桑姆——我大聲地喊你。這叫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 這句話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用開頭的夢來巧妙地介了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八劳霾⒉荒芰钗冶瘋?、恐懼?!?通過這些夢的敘出,為放生羊的出現,提了寫好的鋪墊。
以羊發展,“羊”是推動小說發展的核心。羊的出現慢慢推進了故事的發展。首先,主人公與羊相遇的情景:“我再看綿羊的這張臉,一種親切感流遍周身,仿佛我與它熟識久已?!?“你這頭綿羊跟我有緣,我把你放生。我自然地把綿羊稱為你?!倍@一聲“你”,開始改變主人公的生活。
其次,主人公與羊的相處,羊總能引出背后的主人公(桑姆)及其有關的往事。同時主人公的生活開始發生變化,而且對主人公的心態產生巨大影響,如“使我有了寄托和牽掛?!?及“以往的酒,怎么沒有嘗出香甜的余味呢?!?這一系列都因為羊的出現所導致。
再次,通過放生羊,認識人性。第一次把羊帶到四合院時遇見的小孩到第一次帶放生羊出來轉經時的老太婆、甜茶館服務員和老人、小昭寺的僧人、路過的熟人、茶客、小伙子、三怙主管事僧人、鄰居等;他們中男女老少皆有,通過這些人對羊的態度及行為可以看出特定環境里的人性。
以夢高潮,桑姆再次出現在主人公的夢里,也是最后一次。“初夜我夢見到了桑姆,你走在......只能說明你已經轉世投胎了。” 夢醒后,主人公的胃部疼痛—被診斷出胃癌。同時主人公的內心情感漸顯漸晰:“要是我死了,你—放生羊怎么辦?這種牽......開始有些動搖了。” “身體垮掉之前,心靈會先枯竭死掉?!?主人公最終選擇精神追求,同時這一高潮部分主人公也實現了兩個愿望即桑姆-投胎、放生羊-獨立。而主人公此時的心境:“開始動搖了,面對死亡,我做不到無牽無掛?!?/p>
以無夢結尾,“桑姆再也沒有托夢給我,但愿你已投胎成人。” 主人公的心態:“我努力多活幾年,每天我都要祈禱三寶,讓我在塵世多待些時日。”
(三)“夢”與“羊”的文化意蘊
每個小說的創作都有它的背景,有作者的創作目的或創作初衷,
作家選擇極具特色的“夢”和“羊”兩個詞來詮釋背后的藏族獨有文化根基里“信仰”、“人性”“幸?!?、“痛苦”、“愛”等…… 挖掘藏族文化中獨特的意蘊來搭建與世界文化間橋梁,試圖與人類產生共鳴。然而,這些在小說中得到了最完美、充分的展現。
信仰:從清晨的供凈水到一天里必做的煨桑、轉經、布施、朝佛;以及燒斯億,磕頭、捐款、義工、聽法到放生;直至生命最后一刻去磕等身長頭,為妻子救贖罪孽,早日投胎。小說看似以“救贖”為主題,歸根到底是在講信仰。故事中佛教慈悲、因果關系和輪回觀念展現的淋漓盡致。
人性:《放生羊》中四合院時遇見的小孩、出來轉經時碰到的老太婆、甜茶館服務員和老人、小昭寺的僧人、路過的熟人等都體現了人的善意;故事的主旋律是在講人性善的一面。當然也有惡的縮影,人性善惡皆有,沒有惡業就不存在救贖罪孽。
幸福:《放生羊》簡單平淡的幸福,精神上的追求遠遠超過物質。從“掉喜悅的淚水”;“你在身邊陪伴、充滿溫馨” ;“他的自信,讓我踏實;” 和桑姆已轉世投胎;羊自己能去轉經等處處體現小說中的幸福,即愛是幸福;簡單平淡是幸福;平等是幸福。物質與精神的抉擇中,追求精神層面的幸福遠超越物質?!皭邸薄ⅰ斑M步”和“平等”人類共通的,是人類幸福源泉。
痛苦:痛苦是因愛而生,《放生羊》里的痛苦與離開、牽掛、擔心、孤獨連在一起。愛:我在祈禱眾生遠離災荒、戰亂,遠離病痛折磨,小說里的愛是對蕓蕓眾生的愛;主人公年扎對放生羊的愛;年扎對桑姆的愛。愛是付出;愛是兌現諾言;愛是陪伴;愛也是一種責任和擔當??偠灾?,小說中處處體現文字背后的深層的蘊意,這正是本論文強調通過不同的閱讀方式把小說深層的意義域打開的必要。
三、總結
《放生羊》講述了藏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作者想透過小說向世人展示真實的西藏及藏族人的觀念。懂得人與羊、人與自然之間的那種互利共存的生態或生存關系;真誠而堅定的信仰所帶來的強大力量;愛、進步、平等是藏族人所追求的幸福,它們跨越語言、民族的界限,是人類共通的。
參考文獻:
[1]次仁羅布:放生羊[M].北京:中譯出版社,2015,8.
[2]魯迅:魯迅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1.
[3]切吉卓瑪:藏族傳統婚姻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