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瓊
一、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
傳統教育重視系統學科知識的傳授,在課程理念、課程框架和課程內容上已經無法滿足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應用型本科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內容應該以陳述性知識為輔,以過程性知識為主,按照企業里人力資源部門相關崗位為完成一項工作任務并取得相應績效而開展的一個完整工作程序為依據,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構建
1.專業調研
選定制造業、服務業等不同行業規模不等的企業單位,對人事專員/主管、招聘專員、培訓專員、績效專員、薪酬福利專員等崗位,以專家座談、查閱資料、發放調研表等方式,就企業基本情況、企業對HR能力需求、對應設置的HR崗位、招聘渠道、對人力資源管理相關職業技能資格證書、人才需求數量、招聘難易程度等情況進行詳細調查。
2.崗位職責、能力分析
邀請專家探討人力資源相關崗位就業情況,確認企業典型崗位,同時進行工作項目、工作任務以及工作能力的分析,通過該過程確定課程內容。
3.課程內容分析
基于人才需求調研與崗位職責、能力分析,確定課程內容。方法是從一組已有的或新出現的相關職業或崗位分析入手,列出這些職業或崗位所需的知識點、技能點及對工作態度的要求,再根據職業情境和職業能力的同一性原則,對其共同點進行歸納形成教學門類。如招聘專員、薪酬專員、績效專員同樣需要掌握工作說明書的編寫及運用。
4.課程體系建構
按照工作任務的相關性及職業能力分析所確定的課程內容,選擇和組織課程。以不同專門化方向之間的共同職業能力為基礎形成公共課和專業基礎課程;依據擴充典型工作任務,加深所需要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形成專業核心課程和素質拓展課程。形成以工作任務、職業能力為基準,建構基于“一個公共技術平臺、多個專業方向”的專業群的專業設置框架模式,使傳統的學科課程體系轉向由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組成的課程結構。
5.專業核心課程標準編寫
在瞄準典型崗位、分析工作崗位職責和任職資格以及課程結構的基礎上,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核心課程的標準進行編寫。課程標準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知識、能力、素養的要求,制訂該門課程的基本課時、應達到的目標、性質、內容框架等,同時對相應教材提出意見;二是通過分析典型崗位,設置情景任務,提出職業技能要求,提升對應崗位的綜合能力。
6.人才培養方案制訂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教育類型及學歷層次、招生對象及學制;人才培養目標及職業面向;人才培養規格(素質要求、能力要求、知識要求);畢業合格規格;培養方案能力結構分析;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設計思路以及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教學計劃安排:教學進程安排、綜合實踐(軍訓、實踐教學、社會實踐等)教學安排及全學程時間安 排;專業核心課程介紹。
三、小結
建構基于工作過程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可使教師更清晰地達到教學目標,解除學生在學科體系學習中的各種束縛,體會到學、做、用一體化教學的益處,使學生基本理論的掌握真正融合于實踐技能的培養中,對接企業人才需求,提高就業率。
參考文獻:
[1]胡善風,汪 茜,程靜靜.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課程考核改革探索與實踐——以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為例[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6(1):88-91.
[2]董麗華.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開發[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9).
[3]陳鳳英,朱德全.變革與優化:應用技術本科院校課程改革的理論構想[J].職教論壇,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