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少澤
統計學是一門收集、處理、分析、解釋數據并從數據中得到結論的科學。統計學用到了大量的數理及相關專業知識,其應用范圍幾乎覆蓋了整個科學領域。在社會經濟實踐中,無論是宏觀經濟還是微觀經濟管理過程,決策的正確性都顯得尤為重要,而決策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經濟數據的支持和數量分析方法的正確運用。
一、現階段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統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數學功底存在欠缺。現在許多高校在經管類專業招生時是文、理兼收,同一個專業內文理科學生共同學習。由于高中文理分科教學,文科生的數學功底相對薄弱。從近幾年的數學高考大綱來看,與理科相比,文科去掉了所有的概率、排列組合等相關知識點,同時對大部分的統計內容都只了解層次,而這一部分知識都是經濟統計中的基礎部分。即使同為理科學生,不同專業對高等數學的難度要求也不相同。學生對數學基礎的掌握程度不同,使得統計學的學習效果差異明顯,容易導致課堂上有的學生認為內容非常簡單,有的學生卻像聽天書一樣,無法理解。
(2)學科思維方式不同。統計學作為一門對數學基礎要求比較高的學科,涉及微積分、概率論、數理統計等多門數學理論,特別是在推斷統計部分,要求學生具有非常強的邏輯思維推理的能力。與統計學要求恰恰相反的是,經管類專業學生追求的是創新能力與創造性,體現形象思維,因此邏輯推理能力較弱。這種完全相反的思維方式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感受不到統計學的樂趣,進而對統計學的學習失去興趣。
(3)對統計學學習缺乏重視。高校學生大多根據興趣選擇自己的專業,在選擇了經管類專業后,大部分學生認為統計學與自己專業關系并不密切,與未來升學就業距離更加遙遠。在實際教學中,統計學因大量應用數學知識而被認為是一門枯燥難懂、不易學的數學課程,甚至有學生認為統計學比高等數學還要難學。相當一部分經管類專業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了文科專業,跟數學沒有關系,進而對統計學的學習非常不感興趣,對統計學學習缺乏主動性。
統計學和其他主要專業核心課程一般都安排在大二或者大三開課,學生課程負擔較重。同時,這段時間往往學生也在努力學習,爭取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同時,學生認為統計學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聯系,學得好與不好關系不大,而且也不是考研主要科目,所以對統計學的學習缺乏重視。加上學習考證壓力較大,時間精力有限,導致對統計學學習要求停留在及格就好的學生大有人在。基于以上種種情況,學生對統計學的學習缺乏主動性。
2.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過度依賴多媒體。統計學在教學過程中有自己的學科特點,需要用到大量的數學公式、圖表以及數據,為了節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往往選擇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進行講授。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視覺沖擊力強等種種優點,但是由于提高了講課速度,教師在課堂時間內可以講授大量知識,反而不能很好地突出教學重點,進而使學生無法完全記憶、領會、消化所學知識。同時,由于教師按照多媒體設置好的內容講解,無法根據學生的反應而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方式與內容,與學生缺少及時的溝通與互動交流。
(2)過分重視數理推導。統計學作為經管類專業的基礎課程,與會計、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實務等其他應用型比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相比,大部分教師還是側重于基本數學原理的講授。課堂上還是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統計學涉及的數學理論知識,往往從概念講到公式推導,再到例題講解和習題的聯系。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性質的學科,這種過分重視數學推導,缺乏統計應用方法講授與統計思維培養的教學方式使得統計課程與現實脫節,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缺乏專業針對性。目前的統計學教學內容主要圍繞著統計理論進行介紹,而這些理論知識無法與學生學習的專業緊密結合,使得學生無法理解統計學對經管類專業的支持作用。在教學方法方面,大部分教師不進行區分,不管哪個專業都是用同樣的教材、教案,甚至是相同的案例,不去考慮教學內容要與專業特點相結合,大大降低了學生對統計學課程的重視程度,甚至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統計學的興趣。
(4)考核方式單一。目前統計學課程的考查主要是以閉卷的形式檢驗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這種考試模式嚴格依照教學大綱,主要以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公式為主,可以充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情況,卻無法考查學生對統計學知識運用的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考試方法也導致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重視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
3.學校在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1)相關課程教學不連貫。高校經管類專業普遍開設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和“統計學”兩門課程,市場營銷專業還開設了“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則開設了“計量經濟學”等課程。上述課程都是統計學課程或者是統計學的應用課程,教學內容存在大量的重復內容。各高校現在往往是不同的課程由不同的教師負責,多數教師只關注于自己所教學的課程;學校在制定課程標準和培養方案時也沒有通盤考慮課程之間的聯系與相關性。由于相關課程教學不連貫,很容易導致在不同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學習了大量重復的內容,每門課程所獨有的內容也由于時間的關系只能淺嘗輒止,無法進一步深化學習。
(2)教學實驗、實訓環節安排不合理。由于傳統教學思想的作用以及設備條件的限制,統計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廣泛存在。首先,目前的統計學教學基本上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實驗教學知識作為一項補充,學時普遍較少,且課時設置不合理。其次,教學內容還是以傳統的手工計算為主,實驗手段落后。最后,實訓課程欠缺。無論是理論課程還是實驗課程,都應以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能力為目的,而實訓項目則是將課堂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最好的方式。但是目前高校統計學教學中的實訓項目設置存在嚴重不足的情況。
二、對策與建議
1.強調人文統計,培養統計思想
統計學課程是培養學生小組工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數理思維方法的重要課程,它對學生后續專業課程學習所提供的幫助遠遠大于統計知識本身。統計學為人們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從數量方面認識世界的具體方法。因此統計學屬于方法論科學。因此,從培養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角度出發,統計教學應注重人文統計、統計思維的培養,幫助學生提升統計素養,樹立正確的統計觀念。一方面,要從思想上讓學生注重統計思想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統計思想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統計地看問題”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需要運用統計來進行定量分析。
2.統一教學大綱,提升教學水平
目前,學校往往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之后開設“經濟統計”,之后繼續開設“市場調查與預測” “計量經濟學”等課程。而推斷統計在數理統計和統計學中都有涉及,抽樣方法等內容在市場調查與統計學中都是主要內容,而回歸分析也出現在“經濟統計”和“計量經濟學”中。所以在編寫統計類課程的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時,應注意前后的連貫性,突出每門課程中特色的部分,避免重復知識點的出現。
在授課過程中,避免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方式。在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大量數據的呈現、圖表的展示以及課堂練習可以使用多媒體,而公式的推導、習題的解答過程應采用板書的形式,這樣可以控制課堂進度,既提高效率,同時也便于學生理解。
3.整合教學內容,突出專業應用
經管類的統計學教學不是培養統計學專家,而是培養掌握一定的統計技能,具備應用統計學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應用型經管類人才。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數理公式的教學是不合時宜的,而案例教學可以更好地與具體專業相聯系,讓學生迅速掌握統計的應用。因此,在統計學的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會有更好的效果。
4.加強實驗、實訓教學,增加教師科研項目
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安排實驗課程的課時。如果沒有運用統計軟件進行試驗,則課堂教學中只能采用小樣本的手工計算的方式進行講解,效果不明顯,應用性不強,只能停留在理論介紹的層面上。因此,合理的實驗課時和統計軟件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
在加強試驗課程的同時,實訓課程也不容忽視。一方面,可以安排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和感興趣的方面,選擇一個需要進行統計調查、整理、分析的現實問題進行實際操作,從收集數據到整理數據再到選擇合理的數據處理方法,分析并得出結論,可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增加教師的科研項目,為學生提供了可行的實訓方案,同時增加教師的實踐經驗與案例積累,為提高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與授課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
5.改進考核方式
在學習評價環節,應避免單純地使用閉卷考試的形式進行考核評價。要把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包括進最后的考查范圍內。案例教學過程中,可以安排學生分組討論,最后用小組報告的形式進行考查。實驗課程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數據分析,提交分析報告。而實訓課程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際調查,進行數據分析,提交報告。而利用最后的考試考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每一種考查方式按比例計入最終成績。
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科學,單純書本知識的掌握不是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才是教學工作的重心。本科層次經管類專業的教學應該以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為導向,培養能夠運用定量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把統計學應用到實際當中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寇婭雯,石光乾.新建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9):200-202.
[2]李 榮,舒曉惠,吳曉勇.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統計學》實踐教學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35):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