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潔
【摘要】親子關系是人一生中形成的第一種人際關系,它的形成與建立對人一生健全的人格、情感及社會性的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現在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和剖析親子關系、親子教育,探索親子關系和親子教育的關系,發現親子教育對于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作用,并最終提出良好親子關系建立的策略。
【關鍵詞】親子教育 親子關系 建立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005-01
一、概念界定
(一)親子關系
親子關系,首先出現在遺傳學中,是指親代與子代之間的生物血緣關系。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親子關系加以界定,但大都認為親子關系就是親代與子代的關系。
所以,親子關系的概念可以概括為:以血緣和共同生活為基礎的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
(二)親子教育
在資料查閱中,一些研究者認為,親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發展。但與一般的教育子女不同,親子教育中的父母要以自我教育和子女教育并行;以關注子女的發展和教育為主;成為朋友、老師、醫生、心理咨詢師等角色為主。
所以,我認為,親子教育應該是一種新型的家庭教育關系,表現為父母與子女有著平等的關系,親代和子代雙方的良性互動和提高。
二、影響親子關系的因素及良好親子關系的表現
(一)父母的教育觀念
當今社會的家庭中,很多父母把子女當作自己的隸屬品,小大人,不去了解子女的心理愿望,僅僅依照自己的意志來行動,親子關系極為不平等。拿成績作為衡量好壞孩子的標準,不關注德、體、美、勞等其他方面,造成很多孩子心理上的障礙和不滿。此外,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過于簡單粗暴,不講究方法和態度等。種種觀念上的錯誤導致了親子關系隨著孩子長大而變得嚴肅、緊張。
(二)子女的早期經驗
嬰兒的早期經驗對于他們心理形成和發展中的影響是無法改變的。幼兒與母親的依戀關系與嬰兒的早期經驗有密切關系。嬰兒的啼哭與母親對其反應對嬰兒性格的形成及早期親子關系的形成有緊密聯系。如果母親在嬰兒啼哭時及時出現并給予安撫,那么嬰兒就能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和依賴感,形成緊密的親子關系。
三、親子教育中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策略
(一)親子教育
2015年教育部出臺的《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不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親子教育就是指為培養正確教養子女的父母而進行的增進父母教養知識、能力和改善親子關系的技巧。它是最能有效預防、介入、減少學前兒童家長教養不當與兒童問題行為的策略。在實施親子教育過程中,需要注意幾點:
1.靜態和動態方式并行,提升雙親參與度
親子教育實施方式分為動態和靜態兩類。靜態主要有文字、講座、手冊等;動態方式主要有親子活動,參與教學等。這兩種互動方式各有優缺點,因此,在親子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好兩方面的實施方式,多元化辦學,擴大互動受眾面,確保盡可能多的家長參與其中。
2.多渠道溝通,了解雙親需求度
在實施親子教育過程中,可以邀請一些有經驗的家長一起討論,就多方面教育問題展開交流,對于未能出席活動的家長,可以通過家訪、家庭聯系簿、網絡交流的方式提供指導。
(二)親子感情溝通教育
在親子情感教育中,情感的交流是極為關鍵的。重要的就是正確、合理的溝通交流。那么如何促進親子之間合理溝通呢?
我認為,首先,親子經常溝通。在了解之后,父母應預設溝通的時間和方式,要多增加言語溝通,這是良好溝通的重要形式。在定時溝通時,尤其是鼓勵子女充分表達他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達到良好溝通的目的。
再次,親子活動的開展。在活動中最有助于感情的培養。親子游戲就是很好的方式和途徑,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和父母一起完成一項任務,或者父母幫助孩子完成一個任務,這其中都會激發孩子與父母的情感,增進親子感情。
(三)社會機構支持
這里的社會機構,我著重講解親子機構的支持。親子機構,即親子園,是以學前兒童為指導對象,由父母陪同一起進行活動的一種親子互動場所。親子園已經成為當前家庭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它非常有利于親子親密關系的培養和建立。
當今社會,親子教育已經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巨大作用,建立良好親子關系的策略也成為了重中之重,除了以上的可行性策略之外,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追尋,不斷超越!
參考文獻:
[1]劉曉東.我們為什么要解放兒童[N].中國教育報,2010-1-11(2).
[2]梁巍.適宜性發展性教育[J].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2008(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