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摘要】幼兒教師要將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和創造力的發展融合在美的教育中,在讓幼兒獲得身心愉悅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才能,提高幼兒審美享受,發展并塑造幼兒完善的人格,幫助幼兒獲得全方位立體化的審美感知,積極地讓幼兒在游戲和活動中,在課堂上感受美,表現美,演繹美,獲得身心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 審美能力 創造能力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012-01
幼兒教師要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經過教育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幼兒教師要通過音樂、美術等途徑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遵循幼兒藝術發展的規律,牢固樹立幼兒藝術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感受能力,體驗能力,情感表達能力,發展幼兒的藝術才能,形成幼兒的豐富的情感和藝術的氣質。怎樣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呢?本文將準備從以下方面研究:
一、創造美術環境,激發幼兒想象力
創造激情來源于興趣和好奇心,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是激發創造性思維的動力。幼兒的好奇心重,對有趣的物體,有意思的事物,出于好奇常引發興趣,好奇心驅使他們喜歡尋找奇異的、有刺激的事物,引起探索興趣,激發創造的激情,促進創造思維活動。因此,教師要巧妙地抓住兒童純潔稚拙的童心和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的特點,依據興趣和繪畫技巧特點進行有計劃、有成效的挖掘和培養他們的創造欲望。利用幼兒園內的美術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幼兒園每個角落里,都為培養幼兒美術興趣做了大量的設計,如走廊上布置的大面積壁畫、玻璃窗上粘貼的手工剪紙、樓梯過道中擺放的藝術家作品展示欄、幼兒畫室內的知名作品等。通過這些布置,為幼兒建立了濃厚的美術氛圍,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每次的室外教學課,幼兒教師在天氣良好的時候都會將幼兒帶到教室外欣賞園內的美術作品,同時輔助幼兒主動地觀摩作品,討論與之相關的問題。如此一來,幼兒在觀賞優秀作品的時候,會產生對美術的興趣。例如:在粘貼畫《有趣的春天》時,教師用變魔術的形式出示教具,引起孩子的興趣,以提問引導的方式激起他們的好奇心,讓幼兒在故事中思索發現,這樣他們在做畫時就把一些饒有意味、生動感人的畫面特征通過自己的想象表現在作品里,從中激發了孩子創造的欲望。
二、創造藝術氛圍,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幼兒教師要著力營造師生互動的藝術氛圍,強調幼兒的情感互動和學生的行為互動,重視學生藝術教育的繼續和延伸,通過教師和幼兒共同創造幼兒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的情感,通過幼兒親自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和創造才能。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感受民族音樂作品的美中感受藝術氛圍,教師可以創造美的環境,在墻壁上張貼民族器樂的照片,張貼節奏的圖畫,讓學生一邊延長一邊游戲,以此加深對藝術作品的感受能力,獲得情感的體驗,通過情景下的自由研究和實踐,感受活動的趣味和意義,充分領略藝術作品的藝術美;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欣賞名畫,讓學生和大師進行藝術的對話,通過學生與中國畫大師的對話,讓學生享受中國齊白石的《墨蝦》、徐悲鴻的《奔馬》等,充分感受到國畫大師的富有生活情趣的美,讓幼兒的審美體驗得到豐富。教師通過將名畫的細致分析,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感受能力,讓學生能夠從藝術作品的背景、動態、色調和圖案中感受名畫的藝術風格和藝術魅力,充分感受藝術作品的審美情趣和價值;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文學作品,通過向學生推薦好書的閱讀,感受閱讀的旅程等,實現教師和家長之間藝術作品的交流,形成教師和家長的共同的認識,讓學生分享閱讀的心語,讓閱讀走進學生的家庭,充分豐富和實現教師和家長和學生共同的藝術交流,情感的交融。
三、挖掘幼兒藝術潛能,深化幼兒審美力和創造力
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藝術活動中,感受藝術魅力,領略民間藝術作品的藝術魅力,感受藝術名畫,中外名畫的展示,有選擇性的賞析,充分介紹給幼兒,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感受名畫的能力,為幼兒審美力創造力的提高打下基礎。教師讓幼兒自主選擇藝術活動,根據自身藝術特長,開發剪紙、手工制作、折紙、陶藝、繪畫等活動,讓幼兒以年級為單位,開辟幼兒藝術創造的空間,讓教師開發藝術活動內容,設計兒童畫、想象畫、裝飾畫、故事畫、版畫等,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滿足幼兒活動的需求和表現的需要。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手法的交錯使用,來增強幼兒對作品的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這樣更直觀更愉悅。教師可以運用景物游戲的方法,通過圖像、錄像、圖譜展示等活動,讓幼兒感受文學作品的價值,享受民間藝術作品的魅力。教師可以通過主題繪畫活動中穿插讓學生欣賞美術作品,獲得構圖上的思考,幫助學生感受藝術作品的魅力和價值,走進藝術作品,獲得能力的提高。幼兒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對幼兒的未來十分重要,只有真正按照科學的教育方法進行教學,才能夠真正實現幼兒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