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建民
摘要:目前護理英語教學與專業知識、臨床操作嚴重脫節,沒有體現實用性和護理特色,教學效果欠佳。高職英語教學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為教學目標,體現職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特點,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語言技能訓練,突出語言實際應用能力。根據這一教學目標,高職護理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應注重與護理專業知識的聯系,突出職業性和實用性,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本文主要對高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研究與實踐
一、高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體系構建
專業英語簡稱ESP,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在一定工作環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其教學具有鮮明的學科針對性。ESP教學建立在學習者的需要分析之上。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采用,都要考慮學習者的學習需要。ESP教學注重語用能力的培養,學習者掌握英語主要是在某一特定專業范圍內使用,以達到用英語交際的目的,即學習者的知識學習和語言能力不能分開。構建高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體系正是基于ESP基礎之上,以METS和PETS為指導,進行教學的整合優化,體現于教學內容之教材選定和編寫、教學方法之探索和革新和師資力量的培訓和整合等方面。
二、護理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一)學情分析
(1)高職院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但是護理專業生源質量卻逐年下降,入學門檻也在逐年降低,生源相對比較復雜,學生英語基礎薄弱,水平參差不齊,英語學習興趣不高。(2)英語教學和護理專業知識、臨床操作嚴重脫節,學生認為只要學好專業課就可以,對英語課程不重視甚至厭倦。
(二)教材分析
目前高職護理沿用公共英語教材《高職國際英語》,高職所有專業英語課程都使用這本教材,教材內容與護理專業沒有聯系,學生不會將英語知識運用到護理學習中,只是單純學英語、學語法,與專業知識脫節。學生未能掌握將來護理崗位需要的一般英語技能。
(三)師情分析
目前護理專業英語教師一般畢業于英語教育專業,雖然有著豐富的英語知識和教學經驗,但是對護理崗位和護理專業知識了解少之又少,只滿足于上好公共英語課,組織好課堂教學,單純為了教英語而教英語,難以將英語教學與護理專業結合起來,沒有體現教學的實用性。
三、高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一)明確課程設計,做好教學內容重組工作
高職護理英語教學工作要突出服務應用、素養培養等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對課程單元加以歸納,從根本上明確課程教學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以及態度目標。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加以優化,重點講解教學重點和難點,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保證學生的寫作、聽說、學習、翻譯等技能都得到提升。根據教學目標圍繞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以及臨床護理工作的實際狀況選擇相應的學習單元,將學生能力按照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加以培養。所有單元教學工作都要按照程序進行,保證教學內容突出實用性和針對性。
(二)改革教學模式
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教師要靈活使用角色扮演法、情境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翻譯教學法、媒體教學手段等,保證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教師要通過各種有效措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構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并融入“教、學、評、做”等理念,保證教學和工作實現有效銜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實際教學中要合理設計教學任務,在各階段的教學任務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讓學生能獨立完成聽、說、讀、寫等任務,在教學實踐練習活動中提升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三)教材選定和編寫
教材的選擇要充分體現護理英語特有的規律性,教材內容應能全面系統體現護理英語特色,突出實用性英語教學理念 專項閱讀材料、聽力材料、口語材料、寫作材料應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水平和需要。應有書面材料和生動形象典型性強的音像材料相結合。教材以“實用性、新穎性、知識性”為指導準則,側重于英語知識在護理實踐中的實際運用。
(四)教學要突出實用性
(1)強調醫學詞匯教學。醫學英語的專業詞匯和術語有2/3來源于拉丁語和希臘語。例如,cardio來源于希臘語kadia,意為heart.cardioscope(心臟檢查鏡)、cardiodynamics(心臟動力學),cardiology(心臟病學)等詞由它派生而來,通過構詞法掌握詞綴,(2)增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高職護理英語以“必需、實用、適用”為原則。讓學生學會用英語詢問病史、收集資料、記錄病情、進行日常醫患交流。對于實用寫作,可以講授簡歷、求職信、備忘錄、出院小結、醫學證明、病歷、藥品說明書等,還可教授學生文獻檢索的能力,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的。(3)培養醫護英語日常會話能力。組織學生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醫護會話,針對特定的醫護主題進行討論和交流,把英語教學和職業聯系起來。(4)通過圖片展示和游戲教學,通過臨床護理工作情景教學。
通過在英語課堂上模擬病房,開展寫病例、急救護理操作、康復治療、護患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活動,實施臨床護理英語情景教學,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五)進行“教學做”一體化英語教學嘗試
充分利用解剖實驗室、護理實驗室、附屬醫院及周邊實習單位等豐富的資源,通過真實的情景模擬進行現場教學,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對于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也有極大的好處。利用微課、慕課等進行翻轉課堂,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解決課時不足的問題。
(六)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
教師在教學當中必須分層次,教師在學生進行指導之后,從而讓學生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知識結構體系進行建立,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得到發揮,從而能讓學生在走向工作之后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特別在教學當中可以按照教學需要的不同,通過相應資料的下載,創造合適的教學條件,在加強師生互動的背景下使得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
(七)師資力量的培訓和整合
教師素質是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加強護理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尤顯重要。學院可為英語教師創造條件,鼓勵他們聽取或自學一些醫學背景知識和基本護理知識課程,參加專業知識培訓和考試,獲取護理專業證書。英語教師也可根據護理的專業設置以及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要求到涉外護理醫院進行實踐,以提高自身的“雙師”素質。
我國高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實施是符合市場對人才培養的目標需求和高職學生特點和專業特點的,高職護理英語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以及教師的正確引導,高職英語教師要結合護理專業崗位的需求以及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方向,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培養具有社會競爭力的實用型護理人才,促進我國護理專業教學工作的不斷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黃海明.高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2016(05)
[2]葉娜.高職護理英語教學要注重實用性[J].繼續醫學教育,2015(04).
[3]陶三琴.高職護理專業英語教學改革的初步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