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菊
【摘要】幼兒教育應貫穿于幼兒的整個生活之中。在與幼兒生活的過程中,處處都是教育的契機。作為教師,應學會傾聽,抓住如靈感般轉瞬即逝的契機指導教育幼兒,在幼兒不斷成長的同時,教師自己也趨于更加成熟。
【關鍵詞】幼兒教育 生活 契機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022-02
這是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后我的切身體會。幼兒教育不是盲目的,不是教師站在成人的角度想怎樣就怎樣的,也不是所有的教學目的都是在集體教學中實現的。 但我想作為幼兒教師一定都深有體會,幼兒盡管天真可愛,但你的一天是在他們的追逐嬉戲與嘈雜喧鬧之中度過的。在這種情況下,不知你是否還飽有十分的熱情與永無倦怠的耐心,以全面滲透為原則,將教育貫穿于幼兒每天的生活之中。在工作中是否應付了事,是否隨心所至,是否拔苗助長,是否無所作為?學過《指南》方才驚覺是我自己的看法太過狹隘,思維太過單一,被已往“教與學”的模式束縛住了。
1.回顧以往教學活動并進行反思
以往的自由活動時我覺得幼兒過于吵鬧,以壓制的方式來管理他們,甚至在看動畫片時我也限制他們的自由討論。我因為自己的想安靜一會兒的自私想法,也許就在無形中扼殺了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語言能力的發展,甚至是他們的藝術靈感與創造。雅斯貝爾斯說:人與人的交往是雙方的對話和敞開,這種我與你的關系是人類歷史文化核心??梢哉f,任何中斷這種我和你的對話關系的行為,均會使人類萎縮。現在我學會了傾聽,改壓制為讓幼兒自由暢談并從中協助與指導。外出活動時,有的幼兒踩地上的螞蟻,5歲的張嵐淑著急地說:“這些螞蟻會不會有病的?”這很明顯是沒有表達清楚,我鼓勵她慢慢說,她說:“小朋友踩螞蟻,螞蟻會生病的?!比绻麤]有傾聽,我可能會一直不知道張嵐淑不僅乖巧,還是一個這么善良的小姑娘。室內活動時,我和他們一起看書,講故事。我講一休的故事時提到桔梗店的老板是一個很卑鄙的人。他們仰起小臉問我卑鄙是什么意思?我大概解釋了一下,他們點點頭,若有所思的樣子,當時我還覺得很好玩呢!大概過了十幾天,我們一起看動畫版的《西游記》,當文殊菩薩的坐騎將烏雞國的國王投入井中并將井口壓上了巨石時,他們說:“太卑鄙了。”我被眼前的這些小小人震撼了,他們接受新的信息的能力如此之強,還會舉一反三,那么我還能在與幼兒的生活過程中每天應付了事嗎?
2.找出教學工作中的不足
《指南》中指出,健康這一領域要求幼兒應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在實際工作中,我卻沒有把這列為自己的工作重點。我武斷地主觀地認為,幼兒在生活中碰到危險的情況極少,家長和教師一定會保證幼兒的安全,他們沒有必要了解太多。那一天,園里要求各班對幼兒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我只是粗略地、隨意地講了一下,之后就和他們一起玩玩具。在玩的過程中,我也是心血來潮,問:小杭,爸爸的電話是多少?答:不知道。問:田田,打雷時能在大樹下避雨嗎?答:能。問:地震來了怎么辦?答:把玩具收起來。直到這時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作為一名教師,如果幼兒的人身安全都保證不了,其它的一切又從何談起呢?我開始改變自己的觀念,將安全教育滲透融會于游戲及其它各領域的教學中,積極參與幼兒園組織的自然災害的逃生練習。當我再問地震時怎么辦,他們馬上行動起來,再也不會說把玩具收起來了。
3.根據不同幼兒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4歲的劉婧是一個愛美的小姑娘,她的經典語錄是:老師,你讓我出去玩是因為我長得漂亮嗎?我教她三只小鴨和七只小鴨一共是多少只小鴨的問題時,她扯著衣角問:“老師,我這件衣服好看嗎?”我很生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卻問我衣服好不好看。這孩子太不用心了,將來能做什么?是啊,對于成人的我來講,這當然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可卻超出了劉婧的能力范圍,作為一個拔苗助長的老師教授的問題,她怎么能會呢?我學習了解了各年齡段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目標后,循序漸進,讓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如在點名時讓他們幫忙數一數今天來了多少人,有誰沒來;在玩積木時以游戲方式進行,將形狀進行分類;到戶外一起去尋找蒲公英,馬齒莧……發現每個幼兒的優點,用不同的方法對待不同的幼兒。你會發現他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他們也有自己的世界觀,他們更有自己的真善美。
4.結束語
改以前的應付了事為以身作則,兢兢業業;改以前的拔苗助長為循序漸進,因材施教;改以前的隨心所至為有的放矢,融會貫通。我能做的應該做的真的還有很多很多。這是《指南》帶給我的改變,原來在幼兒成長的同時,我也成長了。